:::
瑞霖的指揮精確、自信而富於說服力,他帶出的音潮,雄渾有力,壯闊澎湃。(吳華芬 攝 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 提供)
演出評論 Review

一部鉅作的台灣首演

瑞霖的指揮精確、自信而富於說服力,他帶出的音潮,雄渾有力,壯闊澎湃;他以沉穩的低音,構築了堅實的基礎,以圓融強勁的旋律拉出線條,營造出有如巴洛克大教堂般的壯闊、震撼效果。然而瑞霖所營建成的這部音響的偉構,它的許多細枝末節、它的許多繁複的層次,卻顯得不夠細緻敏銳。

瑞霖的指揮精確、自信而富於說服力,他帶出的音潮,雄渾有力,壯闊澎湃;他以沉穩的低音,構築了堅實的基礎,以圓融強勁的旋律拉出線條,營造出有如巴洛克大教堂般的壯闊、震撼效果。然而瑞霖所營建成的這部音響的偉構,它的許多細枝末節、它的許多繁複的層次,卻顯得不夠細緻敏銳。

台北愛樂合唱團《巴赫B小調彌撒曲》

3/29  台北國家音樂廳

以詮釋巴赫音樂著名、曾錄製巴赫清唱劇全集的德國指揮瑞霖(Helmuth Rilling),在台北愛樂合唱團邀請下抵台,領導該團與長榮交響樂團,共同演出巴赫的《B小調彌撒曲》。巴赫的宗教音樂博大精深,難度甚高,在國內樂壇直到今日還顯得相當陌生,這部長達兩小時鉅作在大師帶領下,於台灣舉行的首演,也就格外受矚目。

雄渾壯闊的舖展

瑞霖的指揮精確、自信而富於說服力,他帶出的音潮,雄渾有力,壯闊澎湃;他以沉穩的低音,構築了堅實的基礎,以圓融強勁的旋律拉出線條,營造出有如巴洛克大教堂般的壯闊、震撼效果。然而瑞霖所營建成的這部音響的偉構,它的許多細枝末節、它的許多繁複的層次,卻顯得不夠細緻敏銳。

瑞霖的巴赫詮釋,有如布拉姆斯或布魯克納的宗教音樂一般,非常浪漫而粗線條,然而巴洛克建築壯麗的架構下的許多蜿蜒的「曲線」、「反曲線」、無數精巧的裝飾、細膩的起伏卻被忽略了。這種大起大落的效果,雖然是瑞霖固有的格調,也可能是由於他在台停留的時間不夠長,未能將音樂琢磨得精細些;國內音樂家們對巴赫音樂的不夠嫺熟,更成為阻力。

期盼更富於靈性的巴赫

此場演出從頭到尾,令筆者感到不太能夠適應的是,它那過於沉重的「持續低音」(basso continuo):小型管風琴經常被低音絃樂器蓋過而聽不到,即使在許多獨唱與重唱的段落也是如此;低音線條濃重而不夠流暢自然,讓巴赫的音樂無法進行飄逸、靈性的飛昇,未能飛向天際而沉浮在塵世。旋律線條的延伸、交織時,太充分的圓滑(legato)處理,雖讓音樂顯得圓融飽滿,卻失去了動態、推力而沉滯。例如有如送葬進行曲般陰沉的〈垂憐經Kirie〉的附點音符,或者〈主,天主Domine Deus〉段落中,長笛獨奏的「逆附點音符」,若唱、奏地太圓滑,而未能在音與音的銜接之間做些隔斷、推動的效果,音樂的生動效果就不見了。某些較熱鬧、壯麗的段落中,如〈光榮頌〉的某些部分,高音小號(clarino)艱難的演奏,技巧甚為高超,但速度上經常不穩,音響太沉重,未能帶動飛昇、飄逸的感覺。

期待更多的「室內樂」效果

《B小調彌撒曲》是一部大規模的偉構,曲中卻不乏許多細緻的獨唱、重唱,這些獨唱、重唱經常與獨奏樂器互動、交織。如何營造精巧敏銳的「室內樂」般效果,成了此次演出中多位獨唱、獨奏者嚴苛的考驗。例如在〈我們讚美祢Laudamus te〉中,小提琴獨奏埋頭苦幹地專注於他那艱難的花飾樂句時,幾乎完全忽略次女高音獨唱的存在。

此曲在台灣的首演雖激起相當的震撼,卻由於它的大、它的深而有些難以消化。或許日後台北愛樂合唱團能從規模較小的許多清唱劇著手,等到較熟悉巴赫的語法之後,再演大型作品。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