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降落紐奧良機場,就看到以爵士樂為主提的迎賓標語。(攝影 魏廣晧 爵士小號演奏家)
焦點專題 Focus 就是不安分!—夏日爵士派對 走過颶風的「爵士之都」

紐奧良 搖擺樂音中流露淡淡哀愁

當降落到紐奧良機場的第一刻,就已經被迎面而來的濃濃「爵士」風給感染,處處可見用爵士樂為主題的擺設,爵士音樂家的肖像與介紹,就連機場撥放的音樂都是在紐奧良最具代表性的狄西蘭爵士(Dixieland)呢!到了位於法國區的缽本街(Bourbon Street),這裡處處林立著小酒館及商店,販賣著具有紐奧良特色的飲食與商品,當然也少不了現場的爵士歌手演唱加上爵士樂演奏。還有爵士樂在一百多年前發跡的地方——剛果廣場(Congo Square),現在已經改成路易.阿姆斯壯公園(Louis Armstrong Park),百年前來自非洲的黑奴每當假日就是在這裡唱歌、跳舞及演奏著傳統的樂器,進而一步一步的發展成為爵士樂;在紐奧良,隨處可見的是街頭音樂演出,絕大部分是爵士音樂,他們不僅當場演出,更販售他們自己錄製的唱片,而值得一提的是紐奧良最具特色的遊行“Mardi Gras”,眾多的樂隊和打扮的各有特色的遊行隊伍,這絕對是紐奧良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大型活動之一。

而再一次讓紐奧良成為焦點的,不是爵士樂,卻是二○○五年的「卡崔娜颶風」,這場天災重創了這個早已不再富有的城市,數以千計的死傷,讓這個爵士之都陷入一片前所未有低迷之中。在這場浩劫發生之後,陸續收到來自各方的幫助與關心,其中當然不乏來自爵士音樂界在各地所舉辦的慈善音樂性活動。到今年已經邁入第卅九屆的紐奧良爵士音樂節(New Orleans Jazz Festival),即使在颶風侵襲的八個月後(二○○六年四月)在災區依舊照常舉辦,而在音樂節中,從音樂家所演奏的曲目與音樂主題之中,更不難發現到爵士音樂家們對這個文化豐厚的港口城市有著深刻的感觸與寄託;也有不少的爵士音樂家以「卡崔娜」為主題發表歌曲或專輯,用發源自紐奧良的音樂,來紀念在這場悲劇中受到苦難的人們。

隨著時間的沖淡與災後的重建,雖然重要的景點與都市機能已逐漸恢復運作,但不知道是不是我先入為主的觀念使然,實際走訪了一趟紐奧良之後,雖然市中心的觀光區都已照常營業,但驅車前往市郊,卻仍然看得到颶風所留下的痕跡,被侵襲過後的建築與還沒來得及建好的家園;不經意地看到了一群黑人孩子在一個看似廢墟的社區中打鬧嬉戲,不禁有一種悸動湧上心頭,總覺得當地的居民眼神中隱隱透露著淡淡的哀愁,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就好像爵士樂一樣,在搖搖擺擺聽似愉快的音樂之下,其實蘊藏著無限的悲傷與感慨,還有一長串怎麼說也說不完的動人故事。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