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一場演出,台下觀眾爆滿,台上卻出現問題。麥克風不是無聲就是爆音,觀眾都替他擔心生氣,可是他完全不動聲色把它表演完,結束後更沒有抱怨過一個字。肯尼.賈瑞特(Kenny Garratt),這位堪稱「中音薩克斯風第一人」的大師就算在台上停下來發脾氣也很合理,但他表現的是一個音樂的情緒和態度,那種風範,相信大家回想起來都不會覺得肯尼不好,反而認為他真的了不起。第一首歌是中板,第二首歌他跟鼓手使一個眼神,連數拍都沒有,直接下歌就是每分鐘三百拍,台下的董舜文跟鄰座的朋友不禁互看,臉都綠了,「怎麼這麼快呀!」整場的演出,四層樓所有觀眾都站起來隨著音樂跳舞。沒看過音樂廳這麼熱鬧,更感覺到他這麼有感染力的樂手真的是少數。不管到哪裡、哪個民族,肯尼.賈瑞特就是有辦法讓全場觀眾high到不行!
從二十歲左右就成為傳奇小喇叭手邁爾士.戴維斯合作團員,多次葛萊美獎提名、高明的即興演奏、將世界音樂注入展現無限能量……爵士樂壇中生代大師背後是什麼樣的真性情?就讓與他交情甚篤的台灣薩克斯風手董舜文告訴您!
談起認識肯尼.賈瑞特的過程非常有趣。大約十年前我還在美國唸書時,一聽說他要來波士頓,全校的學生都慕名前往。跟著被拉去現場的自己,其實只是聽過唱片而已,對他沒有太多印象。表演的現場,我跟台灣同學們坐在最後面的圓桌,他從左邊後門進來,走上台就遠遠地朝我這邊招手,我覺得很奇怪,以為是在跟我旁邊的人打招呼。然後他走過來,第一句話就以標準的日文對著我問:「你是日本人嗎?」我驚訝地連連說No,知道我是從台灣來的之後,他便回答:「喔,台灣,我一直很想去那兒!」就這樣短短地說了幾句,還表示等下慢慢聊,肯尼就走上台演奏了。
老實說以老外來看他個子並不算特別高,但他台上現場的能量完全超乎想像!演出完想找他簽名,但他卻說:「不用簽名了,來來來,We should hang out!」接著又告訴我飯店房號,熱情的態度連朋友們懷疑地問:「你跟他很熟喔?」但當時的我心裡只想:他是什麼身分,我又是什麼等級呀,怎麼可能?抱著懷疑的態度,我真的打到飯店去,聽到答錄機心裡便猜:可能是呼攏我,大概約不到吧。但當跟朋友去吃飯時,他居然就回電話了,而且第一句話就是低調地說:This is Kenny!就好像是認識很久一樣,完全沒有世界級頂尖大師的架子。事實上對他來說,我應該只是他遇到的一個樂迷,或是一個還在唸書的學生而已,跟他比起來技巧、速度、概念等等完全不能比,但他總讓我覺得說我好像很懂似的,讓我開始更愛自己、更有自信,而且他真的是很誠心誠意地請教,所以我本來是打算去找他上課,結果反而被他挖走比較多。爾後不管是哪一次跟他接觸,都還是感覺得到他平易近人的態度,而每次見面都不斷在聊音樂,永遠沒有停過。
積極好學,平易近人
還有一個事情也讓我印象很深刻。跟他認識約二年之後,有天我看到他在紐約有新的表演,就打算要去。出發前打了電話給他,在答錄機留言說:要跟表弟去看你表演,加油,期待看到你的演出等等。但當天入夜凌晨兩、三點電話響了,居然是肯尼的來電,要我們不要去找他,因為網路上的行程是錯的,並沒有更新,所以並不會在那家店表演。談話之間才知道他人在以色列,所以他可能是打回他美國的家聽了留言之後,又趕快打到我們這邊來。而他怎麼查到我的電話?長途電話的費用、時差的計算,這些麻煩可想而知,但如此的費心只為了怕這麼一個見過兩三次面、全球每個城市多的是的樂迷白跑一趟。經過這樣的事件再去重新聽他的音樂的時候,就會了解他的音樂是由內而外的,是對各種人文的尊重所散發出來的感動。
雖然已是個超級巨星,但肯尼對凡事積極好學的態度,也令人記憶猶新。第一次來台演出之前,他其實自己來過台灣。在街頭閒逛的他曾經聽到一個聲音很有意思,就好奇地走進去問人:這是什麼聲音、是什麼樂器。後來才知道原來那是在辦葬禮、吹嗩吶,自己都很不好意思。還有一次走進台北一家店裡,看見台上的樂手,居然就問對方說:「我可以上台跟你們玩一玩嗎?」對方都以為這個人應該是喜歡肯尼.賈瑞特吧,怎麼穿得跟他一樣?看他平凡的樣子,沒有人會想到他就是本尊,直到聽到第一個音之後,才驚覺地說:「啊,糟糕,怎麼來了一個真的!」就連○五年來台記者會上,他也是不斷詢問台灣有什麼民謠最棒,結束後還用鋼琴彈、叫我們再哼一下,當時他覺得〈茉莉花〉很好聽,就一直說要給他譜,叫我們幫他生出來,他就是隨時隨地都在學習!
熱愛東方,積極嘗試
不像以前的爵士樂手那般抽菸、喝酒、吸毒、過糜爛生活,肯尼總是專心在工作上,而且就算一年有超過一百場在全世界的演出、就算已經二十個小時沒有闔眼,他也永遠讓自己保持在最佳狀態。熱愛東方文化的他,不僅自己學日文、中文,更在專輯中收錄日本民謠〈紅蜻蜓〉及韓國民謠〈阿里郎〉。用自己的和聲方式重新編寫,以一個像是在朝聖、崇敬的態度忠實地吹奏每一個音符。他沒有一股腦地把美國或爵士的元素都丟進去,只是很小心地想表現出原來的樣貌。最新專輯裡配上胡琴、喇嘛的吟唱方式,也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文化價值。我認為他不像這幾年流行的東西合併藝術那樣,把東方的元素弄得西式,而是以一個西方人將東方的東西做得更東方。的確,這也許還沒有形成一個風潮,也還不能在歷史上被定位成一個風格,但是像他這樣願意不斷嘗試不同藝術的態度,就是爵士樂兼容並蓄的態度。他並沒有因為曾經跟著邁爾士.戴維斯全世界巡迴,就永遠只依附他的名氣、只吹那一套,而是將自己的履歷壓在那兒,作各種不同的嘗試,這正是爵士樂手們每一個時期領導者所做的事情!
專輯精選
Beyond The wall(華納唱片發行)
Standard of Language(華納唱片發行)
Simply Said(華納唱片發行)
Songbook(華納唱片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