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史達德在《越過死亡線》中扮演母親(左),和死刑犯有感人的對手戲。這部千禧年才問世的作品迅速贏得大眾共鳴,是廿一世紀大受歡迎的最新作品。(舊金山歌劇院製作,符立中收藏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廳院特別企畫Feature of NTCH/當代歌劇.《黑鬚馬偕》

以寬恕包容憎恨的宗教救贖

歌劇版《越過死亡線》的仇恨與大愛

二○○○年由舊金山歌劇院製作的歌劇《越過死亡線》,與一九九五年的同名金獎電影,都是改編自美國致力推動廢除死刑運動人士海倫.普列金修女於一九九三年出版,根據其在一九八○年代初期以精神導師身分輔導死刑犯的親身經驗所成書的同名小說。歌劇版啟用「全美」卡司,作詞、作曲家則是當時仍沒沒無聞的泰文斯.馬克立與賈克.海吉,當時因電影的盛名備受矚目,也因作詞、作曲家的生澀令人擔憂。但這部作品出乎眾人意料地成功,而且令人最印象深刻的竟就是當初令人最憂慮的作曲與作詞。

二○○○年由舊金山歌劇院製作的歌劇《越過死亡線》,與一九九五年的同名金獎電影,都是改編自美國致力推動廢除死刑運動人士海倫.普列金修女於一九九三年出版,根據其在一九八○年代初期以精神導師身分輔導死刑犯的親身經驗所成書的同名小說。歌劇版啟用「全美」卡司,作詞、作曲家則是當時仍沒沒無聞的泰文斯.馬克立與賈克.海吉,當時因電影的盛名備受矚目,也因作詞、作曲家的生澀令人擔憂。但這部作品出乎眾人意料地成功,而且令人最印象深刻的竟就是當初令人最憂慮的作曲與作詞。

二○○○年十月七日,舊金山歌劇院再次眾星雲集,演員蘇珊.莎蘭登、西恩.潘、導演提姆.羅賓斯、音樂劇女王茱莉.安德魯斯等美國電影、音樂界知名的人士應邀參加歌劇版《越過死亡線》Dead Man Walking的世界首演。這是繼兩年前歌劇版《慾望街車》之後,舊金山歌劇院又緊接推出的全新歌劇。改編自近代著名美國致力推動廢除死刑運動人士海倫.普列金修女(Sister Helen Prejean)於一九九三年出版,根據其在一九八○年代初期以精神導師身分輔導死刑犯的親身經驗所成書的同名小說,這部歌劇在開演前所受到的矚目程度,實不亞於五年前(1995)由蘇珊.莎蘭登、西恩.潘主演、提姆.羅賓斯導演的電影版。

作詞、作曲沒沒無聞,令人期待又怕受傷害

只是這樣的期待中,夾雜著許多不安與疑慮:首先,此劇情節改編自真人真事,涉及廢除死刑等極具爭議的主題,再加上當年電影版在金像獎頒獎典禮上風光一時(註),最後蘇珊.莎蘭登更以此片榮登后座,因此一般大眾對此一主題劇情已相當熟悉。再者,作為全美第一線劇院的舊金山歌劇院的千禧年迎接新世紀的大型製作,所委託的作詞、作曲家竟然是當時仍沒沒無聞的泰文斯.馬克立(Terrence McNally)與賈克.海吉(Jake Heggie),而且還是後者的第一部歌劇作品,這樣冒險的決定,也難怪一般樂評先前對它抱有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矛盾心情。

但這一切的疑慮與忐忑,在劇終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中,煙消雲散,而且還贏得全美樂評界一致的好評。一如《慾望街車》,這也是一部「全美」的製作:除了作曲、作詞之外,女主角海倫.普列金修女由當紅美籍次女高音蘇珊.葛拉漢(Susan Graham)擔任;男主角死刑犯喬瑟夫.德.羅謝(Joseph De Rocher)則由首次在舊金山歌劇院登台的男中音約翰.派卡德(John Packard)飾演;此外,更請到享譽世界近四十年的重量級次女高音費德麗卡.馮.史達德(Frederica von Stade)演出男主角的母親德.羅謝太太。這樣的黃金陣容,為美國在現代歌劇史上又烙上一頁輝煌紀錄。

道出一段大愛、折磨苦痛與精神救贖的故事

這部作品出乎眾人意料地成功,而且令人最印象深刻的竟就是當初令人最憂慮的作曲與作詞。誠如著名樂評喬塞瓦.科斯曼所言,「歌詞與音樂引人入勝地完美結合為一體,娓娓道出一段大愛、折磨苦痛與精神救贖的故事。」劇情以線性敘述方式開展,從死亡開始:一對青少年男女被男主角及其同夥施暴並槍決;以死亡結束:死刑犯喬瑟夫.德.羅謝被綁在行刑台上,施以藥劑處死。前者為殘暴惡行之犧牲者,後者是伸張正義的刀下鬼,兩者在道德上的落差,就由精神導師海倫.普列金修女來彌補。宛如驚悚電影配樂的開幕曲,被廣播裡傳來的藍調歌曲岔開,又悄悄地融回,進而為緊接而來暴行鋪敘,快速地結束在一聲槍響與女孩的尖叫聲中。隨即如同電影換鏡般,海倫修女清唱著典型美式、融和爵士與黑人靈歌風格的教會詩歌登場,輕快且朝氣蓬勃,迥異於前一景的虐暴謀殺。短短十分鐘內,一場歌劇院內視覺、聽覺的震撼教育,已實實扣住了觀眾的心。在前往監獄的路上,海倫修女宣敘調式的獨白中,透露出她心中紛亂的思緒,而這思緒卻被一陣警車聲打斷。這段與警察對話的幽默橋段,理清了她的心情,也讓觀眾會心一笑,調整情緒。

接踵而至的,是為揭開這位罪無可赦的殺人狂內心世界的層層面紗所安排的鋪墊;從獄中牧師、死刑監獄守衛到眾死囚們,音樂宛如進入一條噪鬱喧囂的回音隧道中,表層是越來越急促的短音夾雜著嘶吼謾罵,和著底層舒緩但緊張的旋律線,直到喬瑟夫的出現,氣氛才稍稍緩和,卻又掉進另一冰冷死寂的極端。面對喬瑟夫死不認罪的態度,修女無處施展其教誨。之後,與德.羅謝太太的會面,聽她道盡為人母目睹孩子誤入歧途的無助;與被害者父母的交談,見他們痛失骨肉的悲傷與對兇手至深的怨恨。這諸多情緒相互激盪,衝擊著海倫修女:身為神職人員,她清楚她該把神寬恕所有罪惡的大愛傳與世人;但身為人,在面對一個如此兇殘地殺害兩個青少年的犯人,以及他們父母赤裸的悲痛與憎恨,她真的能夠以人之身來行神之大道嗎?她內心的掙扎,被另一位修女蘿絲察覺。兩人在布烈頓式有如夢靨般的半音琶音旋律交纏論證著,慢慢地以史特勞斯的旋律形式發展開來,將海倫修女內心最深的困惑「我要如何知道我已經原諒他了?真的原諒他了呢?」以爵士風的聖詩樂句嵌入其中。自此,她真正做到了神的教誨,放下憎恨,以寬恕來包容一切罪惡,這是她神職生涯中最深刻的自我救贖,也唯有經歷這一關,她才能夠義無反顧、堅定地傳揚神對世人的大愛。

善用電影式換景,更貼近現代觀眾

在與喬瑟夫最後一次會面時,她告訴他曾經親炙命案現場,希望藉由她再次把喬瑟夫拉回案發當時,讓他回憶謀殺發生之過程,勇敢面對他的所作所為,承認自己的錯誤罪刑,並為之懺悔。海倫修女把這份自我救贖的機會與力量,交給喬瑟夫自己。當一個人有勇氣看清自己內心的時候,也就是能完全放下心中罪惡的時刻。正當喬瑟夫因說出真相而情緒崩潰時,她以有如吟誦聖經詩篇般的清靈,輕輕地唱出「你做了一件很壞的事情,喬,但你還是神的孩子」。從此刻起,他有了面對死亡的勇氣,也從她的臉上看見了上帝的愛,他帶著救贖的愛去接受自己所應接受的懲罰。在死刑犯的心跳機停止跳動後,海倫修女很堅定地為他清唱著剛開頭的那首聖詩,而整個劇院就有如教堂一般,迴盪著她的歌聲。

其實,就編劇與作曲而言,這部歌劇仍有許多青澀、尚未成熟之處,例如對德.羅謝太太與受害者父母的刻劃與著墨太過平板;音樂風格與形式的轉換過於簡單、生硬等。但是,它的成功之處在於善運一般大眾已熟悉主題、音樂素材,加以電影般舞台換景的處理手法,使它在視覺、聽覺上比古典歌劇更貼近現代觀眾的思維與娛樂模式,藉以探討在人類社會中最複雜、也永無標準答案的課題:憎恨、寬恕與宗教就贖。

 

註:《越過死亡線》在1995年奧斯卡金像獎中的入圍提名計有最佳男主角西恩‧潘、最佳女主角蘇珊‧莎蘭登、最佳導演提姆‧羅賓斯與最佳主題曲作曲布魯斯‧史賓斯汀等四項。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