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妻子就是我》是二○○四年美國普立茲獎戲劇類得獎作品,涉及跨角色、跨時空、跨性別、跨議題的框架。( 仁信合作社劇團 提供)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一人趕串三十五角 單挑普立茲大獎劇作

仁信合作社《我的妻子就是我》

向來拿歐美當代經典劇作練功的「仁信合作社」劇團,將推出二○○四年普立茲獎戲劇類得獎作品,劇作家道格.萊特的《我的妻子就是我》。這齣高難度獨角戲,除了在人性刻畫上有深刻及不同面向的探討外,更提供演員極大的發揮空間,在流動如蒙太奇拼接的場景和情境中,演員必須扮演三十五個角色,出入轉換令人咋舌。

向來拿歐美當代經典劇作練功的「仁信合作社」劇團,將推出二○○四年普立茲獎戲劇類得獎作品,劇作家道格.萊特的《我的妻子就是我》。這齣高難度獨角戲,除了在人性刻畫上有深刻及不同面向的探討外,更提供演員極大的發揮空間,在流動如蒙太奇拼接的場景和情境中,演員必須扮演三十五個角色,出入轉換令人咋舌。

仁信合作社劇團《我的妻子就是我》

7/3~4  19:30

7/4~5  14:30

台北皇冠藝文中心小劇場

INFO  02-33939888

獨角戲,對劇場演員而言,無疑是最具挑戰性的表演形式;它不僅極為耗費精神和體力,考驗演員的表演功力,也往往是檢視一名演員成熟度的指標。向來拿歐美當代經典劇作練功的「仁信合作社」劇團,新作《我的妻子就是我》I Am My Own Wife即是齣超高難度的獨角戲,擔綱主演的女演員卓香君不僅要詮釋一個變裝癖好的老男人,還得克服文化隔閡,一口氣串演三十五個角色,試圖將劇場敘事和扮演的技藝淋漓盡致展現。

仁信合作社劇團主要成員為台大戲劇系第五屆畢業生,創團剛滿兩年,陸續推出《山羊或誰是蘇維亞?》、《回家》、《黑色童話-枕頭人》等西方當代劇作家的優異文本,即使有詮釋不成熟的問題,但導表演和整體製作的紮實和誠懇,頗獲肯定,使得該團迅速在小劇場竄起,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新勢力。「文本」是仁信合作社製作的核心,導演吳政翰說,團員曾在大學時組「讀劇會」,從國外得獎的作品開始閱讀,一起研究喜歡的劇本,這也成了仁信成立後創作的取材來源。

改編自真人真事,刻畫人性更給演員空間

《我的妻子就是我》是二○○四年普立茲獎戲劇類得獎作品,劇作家道格.萊特(Doug Wright)曾以情色作家薩德侯爵為題的電影《鵝毛筆》Quills獲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的提名。吳政翰認為,《我》劇涉及跨角色、跨時空、跨性別、跨議題的框架,關乎政治卻非關政治,性別為題卻超越性別,是諸多普立茲獎劇本中,繼《美國天使》Angels in America之後另一個大格局的劇本。相較於仁信以往作品皆以導演或劇本為導向,吳政翰強調,《我》劇除了同樣在人性刻畫上也有深刻及不同面向的探討外,更提供演員極大的發揮空間。「它挑戰了演員寫實的情緒呈現及角色轉換,更考驗演員如何在一個非寫實的敘事空間與觀眾、與環境、與自己、與自己扮演的多重角色進行互動。」

改編真人真事的《我》劇,情節描述一個變裝癖的老男人夏洛特,對各式各樣的古董愛不釋手,家中就是一座私藏物件和記憶的博物館。他的成長過程猶如電影情節般,曾經殺死自己的父親、逃過納粹的屠殺;經歷過一段獨特的感情、成功保存專為同志與變裝癖者開設的酒吧。最終,這個引起爭議性的傳奇人物,靠著戲劇性的生命歷程活出屬於自己的博物館,也成為自己的博物館。全劇共分兩幕三十一場,敘事手法如電影分鏡,場景和情境流動如蒙太奇拼接,錯綜複雜的故事氛圍就像無限延伸的多面鏡,透過扮裝扮演和時空重置交錯,呈現出人性複雜多重的面向。

延伸多重和交疊概念,多重鏡像投射角色多種層面

在導演手法上,吳政翰延伸「多重」和「交疊」的概念,利用時間、空間、角色、調度、鏡像、燈光、表演等劇場元素來交互呈現,多重鏡像則作為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反映及對照,投射演員和不同角色的多種層面,供演員在表演上大量的轉換(transformation)及轉折(transition)。他強調,獨角戲表演並非一連串主觀地情感投入,而必須在角色涉入和抽離之間,客觀地呈現出表演敘事的本質,傳達出劇場特有的扮演性、敘事性、劇場性。此外,對應繁複的場景變化,舞台上除了主角家中古董博物館為實體空間外,其他場景將藉由道具所轉譯的不同意義來呈現,虛實並陳。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獨角戲  一個人的舞台

獨角戲的表演起源甚早、類型甚廣,例如在西方,教會對眾人傳道的傳教士、民間的吟唱詩人、宮廷的弄臣、俱樂部中的脫口秀喜劇演員;在東方,茶館中的說書人、單口相聲,都可算是獨角戲的表演。但直到十八世紀之後,「獨白」這樣的語言類型才正式成為一種表演文本的類型;獨角戲也成為一種劇場中的表演形式

西洋劇場史上,有許多知名的劇作家專為演員量身打造獨角戲的劇本,如山繆.貝克特的《克拉普的最後錄音帶》、尚.克特多的《馬賽鬼魂》、威廉.路斯的《愛摩斯特市的美女》、達里歐.弗的《一個女人獨自》。此外,也有許多知名藝術家從事獨角戲表演,如劇場導演羅伯.威爾森、羅伯.勒帕吉、人聲藝術家蘿莉.安德森、梅芮迪斯.孟克。

近年台灣劇場界也有一股獨角戲的風潮,例如當代傳奇劇場吳興國的《李爾在此》、莎妹劇團的徐堰鈴獨角戲《給普拉斯》、戲盒劇團杜思慧的《不分》;也有以獨角戲為名的劇展,如同黨劇團的「獨角戲聯演」、動見體劇團林人中策展的「漢字寓言—一人一字獨角戲」。(廖俊逞)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