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尋找.在南王部落─《很久沒有敬我了你》

十個面向,走入神秘的卑南聚落

位於台東市北方,銜接台東與花蓮的「台九縱貫線」貫串聚落,屬於南王里的南王部落,在多位金曲歌手接連誕生後,已成為台灣流行樂壇的小地標。而所屬的卑南族,雖然在人口上來說,不算是一個大族,但卻是個驍勇的族群。在清康熙年間,以南王為首的卑南人,曾平評定了朱一貴之亂的餘黨,因而被策封為「卑南大王」並賜領朝服,鄰近的族群都要納貢、賦稅。對他們陌生嗎?十個面向讓您立即深入神秘的卑南聚落。

位於台東市北方,銜接台東與花蓮的「台九縱貫線」貫串聚落,屬於南王里的南王部落,在多位金曲歌手接連誕生後,已成為台灣流行樂壇的小地標。而所屬的卑南族,雖然在人口上來說,不算是一個大族,但卻是個驍勇的族群。在清康熙年間,以南王為首的卑南人,曾平評定了朱一貴之亂的餘黨,因而被策封為「卑南大王」並賜領朝服,鄰近的族群都要納貢、賦稅。對他們陌生嗎?十個面向讓您立即深入神秘的卑南聚落。

一 起源

每個民族都有他們的起源說,卑南族也不例外。傳說太古時期有一位女神Nunurao,右手握石頭,左手握竹子。將石頭擲出後出現一人,後又把左手的竹子豎立在地上,上節出現女神Pakosiseru,下節出現男神Pakomarai,成為卑南族的起源。

不同的分佈有不同的系統。八個部落中,以南王里為主的系統相信祖先是由竹子所生;而包括知本、建和、利嘉村等村民則認為是由巨石裂開所生,發源地就在太麻里鄉美和海岸附近的山坡上,為此他們還建立了一塊紀念碑作為發祥地的紀錄,並且還有石棚祭祀著渡海來台的先祖名字。

 

二 婚姻

卑南族傳統也有嫁娶婚的方式,但大多以招贅婚為主。男方家是求婚的主動者,如果遇到愛慕女子,就會秘密以頭巾、檳榔袋相贈,如果女子接受即為定情,但若男子後悔還可以討還。定情後,男子就會常採薪送至女家,女子也會到男方幫對方母親做汲水、舂米等家務。訂婚後,男方就會請媒人向女方家致送聘禮,即使男子入贅到女方家也一樣,女方也會相對答禮。

成親之日,女方親屬就會到新郎所屬的會所迎親,雙方親友到女方舉行歡宴舞蹈,當晚新郎還是回會所居住,次晚新郎由媒人陪同到女家,向祖靈祭拜,新郎從此在女家生活。

 

三 母系社會

卑南族屬於母系社會,因此承襲的氏族姓氏以母親為主,即使分居後,承自母親的姓氏也不會改變。此外包括土地的繼承、祭祀權的管理等事務也都是母親方面的女子來承擔與繼承。一般來說,長女肩負的責任最為重大,終其一生都要留在出生的家庭裡,接受家長的權力,以及負責對妹妹們的養育監護。而長女以下的女性後輩婚後仍與長姐同居共財,直到母親死後才「分家」獨立。

雖然是屬於母系社會,但社會關係並沒有「女尊男卑」的現象。卑南族女性在部落飾物上沒有評議的空間,所能掌握的地方在家庭、農田方面,基於這樣的性別關係,因此性別角色可以說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層關係。

 

四 斯巴達式的會所訓練

卑南族勇士們的養成非常特別,按年齡分及的「會所」制度,對他們來說是相當重要的生命階段。卑南族語稱「巴拉冠」(palakuwan)的「青年會所」,不僅是軍事組織中心和部落財產單位,也是部落青年知識教育、公共事務推動和文化傳承的場所。

卑南族男子在大約十二、三歲時就會永遠離開出生之家,進入「少年會所」,與同年齡的族人過團體生活。到青年時期轉進「青年會所」,接受嚴苛的斯巴達式訓練,如跑步、摔角、膽量、抵抗飢餓、不睡覺……等武士訓練及生活教育、謀生及狩獵技能。巴拉冠的教育大約分四到五個階級,每一次的晉階都需要捱過鞭打屁股的儀式。會所內階級制度分明,服從、守紀律成為必要的條件,只要不服從,高階者得以給予體罰。一生中當然會經歷結婚而住進妻子家,但若離婚或妻子過世,則要回到青年會所終老。

 

五 服飾

服裝的顏色大多為紅、黃、綠夾雜著黑,突顯像蛇鱗的多層稜形、人形紋與細緻的十字繡紋,是卑南服裝最常見的繡法。

不同的年齡階層間,穿著的服飾也會有些差異,尤其是青年男子多半穿著簡單,表示他們正在接受嚴格訓練,生活應力求簡樸。等到邁入適婚期,才能換上華麗奪目的衣服、配戴古琉璃珠或銀胸飾等各式裝飾品來吸引異性。

男子典型的打扮為深藍色或黑色長袖短上衣、黑色短褲、腰帶、頭巾與花環、銀鍊、佩刀還有只擋住前方的後敞褲等。女子則是頭巾、窄袖、刺繡長裙束膝褲、胸兜、短裙、長裙、白、黑色為主的腰帶。

 

六 花環

節慶活動時,卑南族人穿上盛裝後,頭上必須配戴花環,雖然不是只有卑南族才戴花環,但形制的一致性及花環所代表的男子成年意義是其他族群所沒有的。花環大多以紅、白、黃搭配綠葉襯托。大獵祭用的花環是卑南女性在男子狩獵凱旋夜所編製的,各家族的編製順序略有不同,但是都要嚴格遵守。不論花環的長短,編製的花數都是單數,配戴的時候才能將白色花朵置於前額中央,其餘的花以對稱方式向外延伸。

花環的意義代表著家人們對凱旋家人的迎接與慰勞,而長老們頂上的花環數量代表他們的社會地位和人際關係,愈受族人愛戴的長者花環數量愈多,而獻花的儀式也由女性扮演,主控著她們對長老的敬重和認定。
 

七 巫術

卑南族的巫術在早期十分盛行,過去女性多半有習巫的風俗,而巫師平常就有固定傳習的過程,也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巫術又分為白巫與黑巫,白巫替人治病,黑巫則施咒害人。巫師主要的工作是負責部落性的祭儀、治病,或者為族人祈福驅邪、執行生命禮俗。巫師不限男女性別都有。但女巫必須長年住在自己的女巫屋內,確保她的靈力不受破壞,到她死亡後,一切法器也需要隨她陪葬。

巫師的占卜非常特別,「鳥占」是在固定的占卜場所,以鳥聲來分辨吉凶;「竹占」是專門的法術,凡家人生病或連續有人死亡,就必須由占卜師判斷疾病輕重和應該施行的消解方法;「夢占」則是在日常生活或重大行動前,以夢境來占卜禍凶。

 

八 領導人物

社會有兩大領導人物,一位是男祭師,稱為Rahan,另一位則是政治的領袖,名為Ayawan。前者主持部落性的重要祭儀,後者則是由村子裡領導能力強的人來擔任,負責部落裡重大事情的協調者,亦是大獵祭、爭戰的領導人物。

男祭師依然沿續傳統的職責,在部落裡受人敬重;政治領袖則因現代行政體系的介入在各村的職權消長也有所不同。以南王為例,「里長」的職權有凌駕傳統領導人之趨勢,但長老群依然受敬重。建和則恰好相反,頭目的領導地位居高不下。有些村落的年輕人有感於傳統文化的式微,近年來極力鼓吹延續傳統命脈的活動,呈現了年輕人拉著老人往前跑的現象。不管任何形式的演變,族中長老的生活體驗與傳統智慧依然是族人諮詢的對象與精神支柱。

 

九 多采多姿的祭典

時代的變遷與地理位置的差異,卑南八社已經各有不同的面貌。其中最特別的是從十二月二十四日起至元月二日的年祭,是對「猴祭」、「大獵祭」、「聯合年祭」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

「青少年驅邪活動」在十二月二十四日舉行,晚上全村小孩赤裸上身,臉上塗抹炭灰,手拿芭蕉葉至各家戶驅除不淨,迎接新的一年來臨。「少年猴祭」(mangamangayau)則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是卑南族人訓練青少年殺敵的猴祭儀式。現由於動物保育,以改以枝葉紮成草編的猴子代替。「大獵祭」(mangayau)原意為年度狩獵,可長達數個月,目前改為定點式(十二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由長老主導在野地紮營抓田鼠。大獵祭回來的當天,村人在卑南新站前立凱旋門,全村婦女小孩盛裝列隊歡迎,並為長老們戴上花環,吟唱傳統古老的史詩(bailalao)、聚餐等一連串的活動,是溫馨感人的一天。元月二日舉行的「聯合年祭」由八社輪流舉辦表演及競賽,活動內容包括表演傳統舞蹈、技藝等,是全卑南族人共聚之日。

 

十 歌舞合一

在傳統的祭典中,吟唱古調和古詩都是必須的,因此卑南族人從少年就開始唱歌和體驗音感、音律,音樂已經和部落結合一起。卑南族的傳統音樂,基本上是與舞蹈合而為一的。歌謠(snay)可分成一般性的歌謠和特殊性的歌謠,舞蹈也可分一般歡樂性、休閒性場合中使用的「不牽手舞蹈」(malikasaw)和祭典中使用 的「牽手舞蹈」(mualah)。一般性的歌謠大部分有少量的即興歌詞及大量的虛詞母音歌詞,在任何聚會歡樂的場合或年祭之後的歌舞之夜都可使用;而特殊性的歌謠及舞蹈,僅用於特定祭儀中。

由於男女兩性社會角色的分工,因此有專屬的男性的歌與專屬於女性唱的歌,也有專屬於男性的舞步與專屬女性的舞步。兩性雖同在雙手交叉的舞隊中跳舞,舞步卻因祭儀中兩性間社會秩序結構的差異性而有所不同。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