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河的舞台 生命之書.雲門舞集《聽河》 乘載少年啟蒙 包容滌淨人生

亞洲文學中的河流書寫

在亞洲文學裡,很有趣的是,儘管地域與語言不同,許多作家以河流為書寫題材時,都選擇回到一個少年的視角。藉著少年的依河生活,彷彿也隨著河水歷經生命的啟蒙,生命無論悲喜濁淨,卻也在文學家如大河般細膩多樣的筆下,得到大河廣闊無私的包容洗滌。

在亞洲文學裡,很有趣的是,儘管地域與語言不同,許多作家以河流為書寫題材時,都選擇回到一個少年的視角。藉著少年的依河生活,彷彿也隨著河水歷經生命的啟蒙,生命無論悲喜濁淨,卻也在文學家如大河般細膩多樣的筆下,得到大河廣闊無私的包容洗滌。

小說家余華說,「河,是流動的鄉土。」在亞洲文學裡,很有趣的是,儘管地域與語言不同,許多作家以河流為書寫題材時,都選擇回到一個少年的視角。不論是隨船隻晃晃悠悠的慘綠年少,或是在熱帶叢林的大河航行,經歷一幕幕繁麗又險峻的景象,或住在河川與橋包圍的小鎮上的少年。彷彿,少年生命就在那載浮載沈之中,抵達下一個渡口。

在河與岸之間尋找

蘇童的新書《河岸》長達二十萬字,以七○年代少年庫東亮的視角,描述文革時期一艘流放船在河上和岸上的故事。文革故事在中國當代文學裡已不勝枚舉,但把文革跟一條河緊密扣在一起,卻刷新了讀者目光。庫東亮既天真無憂,又略識世事,年少父母失和分居,爸爸住在船上,媽媽住在岸上。對他而言,世界一切為二。但從此,他要面對的,不只是河與岸,父親與母親,還有更多的現實與歷史、青春與成長、放逐與救贖。

庫東亮的成長煩惱與歷史的荒誕不經,就在這長江上的流放船上進行著。蘇童自己說,「我在河邊長大,現在也住在長江邊。一直以來,我都想寫一部與河流有關的小說。在我看來,河與岸不是一個對峙的存在,河流其實就是鄉土的一部分,是流動的鄉土。我寫河流,很努力想賦予河流故土的含意。」在漂流與放逐的背後,《河岸》的主題是尋找,庫東亮要尋找家,尋找故鄉和屋檐,要尋找身分,要尋找感情。

少年的大河奇幻冒險

在馬來西亞成長的作家李永平,近兩部作品,都以他的故鄉婆羅洲為故事背景。寫出了《雨雪霏霏:婆羅洲童年記事》之後,李永平想為自己對婆羅洲的情感做個總整理,而影響他最甚的一次少年經歷,就是十五歲的暑假,在婆羅洲第一大河卡布雅斯河航行一千公里。由此發想,寫成了《大河盡頭》。

航行大河上,同船者為神秘的西方男女。航經莽莽蒼蒼的熱帶叢林、群獸群鳥出沒之地,沿途結識獵人頭的英勇戰士、神出鬼沒的原住民少女、半人半神的叢林之魔,見識陰森詭譎的奇風異俗,最後,他們將抵達婆羅洲之心,白骨墩、紅毛城、失落的伊甸園、紅色迷城等。

李永平自述創作歷程時,說到自己很幸運,「如果沒有這條大河,我不會有這趟奇幻航程,就也不會有《大河盡頭》。」他舉例,世界文學裡,動人的少年故事,都是由一條河展開。如果沒有密西西比河,馬克.吐溫也寫不出《頑童流浪記》,我們就不會認識哈克這個調皮的小孩了。

川的三部作,成長三部曲

如果說前面兩本書,都是作家到了中年,寫作事業正值高峰,再回頭溯源,寫鄉土與河流,那麼,日本文學巨匠之一的宮本輝則相反,二十八歲辭去工作立志寫作,一出手,就寫與自己成長息息相關的三條河川:泥河、螢川、道頓崛江。

這三部小說合稱為《川的三部作》,完整呈現宮本輝的河流三部曲,透過三個不同時代的主人翁,訴說童年、少年、青年的成長心事,並將物換星移中無常的生命訊息深刻地記錄下來。〈泥河〉敘述冰果店的少年與船屋妓女所生的一對小姐弟,從偶然相識到相知分手,淡淡的哀愁始終籠罩不去。而〈螢川〉講不識愁滋味的少年和喪夫無計的母親,跟著心儀的鄰家少女、慈祥倔強的老爺爺,溯河而行,觀看螢火蟲交尾,漫天飄光的奇景;〈道頓堀川〉裡,居住在黑色爛泥大溝邊大學生,跟打工咖啡店老闆發展出一段父子般的感情,老闆的年輕兒子卻與父親心結難解,疏離寡親。

這些沈載著腐爛碎屑與果皮的河川,濕臭陰暗的橋畔,在舊橋上慢吞吞駛過的市營電車,都在宮本輝筆下,與人物交織成日常悲歡,而那難以言說的年少悵惘,也隨著這些河川,慢慢地流進了大阪灣。

深河,包容萬物,承載輪迴

日本另一本重要的文學作品《深河》,以河流為意象,但不溯及少年成長,這條河,是印度的恆河。作者遠藤周作長年在小說中關心探問神與宗教的嚴肅課題,《深河》故事圍繞在一趟印度之旅上,旅程中的日本旅客,包括希望尋找亡妻轉世蹤影的孤單上班族磯邊、無法擺脫戰爭夢魘的老人木口、不知如何愛人的女子美津子、只能向動物吐露自我的童話作家沼田。每個人滿懷各自的心事,踏上奇異的朝聖路。

印度恆河裡,既有死者屍灰,亦是人民沐浴、漱口的聖河,食物與穢物混雜,而在遠藤周作的凝視裡,「河流包容那些人,流呀流地。人間之河,人間深河的悲哀,我也在其中。」這是遠藤周作的遺作,將大河放大為人間之河,世間每個人的生命深河。而河流的廣闊與包容,承受與洗淨,種種意象,打破國族地域,打破宗教藩籬,流進每個人深沈的人生際遇。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