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續》第一幕色調為黑,二十四位舞者在全體在台上群舞,其中搭配雙人舞、三人舞,舞者身體流暢,整幕毫無冷場。(Sebastian Bolesch 攝 Berliner Festspiele 提供)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莎夏.瓦茲新作《繼續》 為歐洲戲劇節揭幕

擔綱今年「歐洲戲劇節」開幕演出的,是名編舞家莎夏.瓦茲的新作《繼續》。這支舞延續瓦茲之前的博物館對話系列作品,跳出博物館空間,獨立成為完熟的鏡框舞台演出,台灣旅德舞者孫尚綺的獨舞也在幕與幕之間扮演承接的重要角色。

擔綱今年「歐洲戲劇節」開幕演出的,是名編舞家莎夏.瓦茲的新作《繼續》。這支舞延續瓦茲之前的博物館對話系列作品,跳出博物館空間,獨立成為完熟的鏡框舞台演出,台灣旅德舞者孫尚綺的獨舞也在幕與幕之間扮演承接的重要角色。

由「柏林藝術節」公司(Berliner Festspiele)主辦的年度「歐洲戲劇節」(Spielzeit Europa)起跑,莎夏.瓦茲(Sasha Waltz)的新作《繼續》Continu打頭陣,票房全紅,評論盛讚,這位創作力旺盛的編舞家的位置越來越穩固。這也是「柏林藝術節之屋」(Haus der Berliner Festspiele)進行硬體更新之後的第一檔表演,在全新的舞台地板上,瓦茲盡情展現她豐饒的編舞語言,用來自各國的廿四位舞者,深掘群體與個人之間的拉扯。

博物館對話計畫的續集

二○○九年,建築師大衛.奇本菲爾德(David Chippenfield)操刀的柏林博物館島上的「新博物館」(Neues Museum)重新開幕,在館藏進駐之前,瓦茲就在這個空的博物館裡推出作品《對話09》Dialogue 09,巨大的博物館隨處都有舞蹈、音樂演奏、人聲表演,轟動一時。隨後女建築師札哈.哈蒂(Zaha Hadid)在羅馬完成了MAXXI博物館,柏林「新博物館」的原班人馬移師羅馬,再度用舞蹈與建築完成了美學對話,瓦茲運用建築空間的能力再度讓人驚豔。但是館藏填滿博物館後,舞蹈成一次性的絕響。瓦茲於是找回同批舞者,沿用同樣舞衣與工作班底,把兩個博物館的演出改編成鏡框式舞台的演出,取名《繼續》,在今年六月於「蘇黎士藝術節」(Zürcher Festspiele)世界首演,延續博物館的舞蹈創作,為《對話計畫》Dialogue-Projeckten的延伸,這次在柏林演出則是德國首演。

在博物館裡編舞,瓦茲必須善用每個陳列室的特性,讓舞蹈融入建築。柏林「新博物館」重建多年,古典優雅,無論是巨大挑高的空間或者是小型隱密的角落,她都能讓舞蹈與建築調配合宜,美學眼光精準。羅馬的MAXXI則是現代流線,她把同樣的舞作微調成適合札哈.哈蒂設計的作品,舞者身體的流動完全契合博物館的現代性。離開博物館之後,《繼續》在鏡框式舞台裡演出,整個舞台極簡,三面黑牆矗立,舞者就在一個黑盒子舞台上演出。

兩幕演出黑白反差

《繼續》分兩幕,第一幕色調為黑,二十四位舞者在全體在台上群舞,其中搭配雙人舞、三人舞,舞者身體流暢,整幕毫無冷場,非常緊湊。中場休息後,舞台地板鋪上一張大白紙,台灣舞者孫尚綺的獨舞扮演承接的重要角色,由黑轉進白;第二幕的舞者肢體內斂凝鍊,與第一幕的緊湊形成大反差。舞者隨著身體律動,在白紙上畫下抽象線條。最後,一位男舞者掀開白紙,對角摺疊,舞作結束。黑白轉換,鏡框式的舞台裡的舞作,雖然舞衣、舞者、動作都完全延續之前的博物館對話系列,但《繼續》完熟,已經是個獨立的舞作。

瓦茲的舞者國籍眾多,黑人、亞洲人、白人共舞,每個人的身體線條跟律動都有差異,但她卻能調配合宜,讓各色舞者能精準搭配,無任何突兀。台上擔任重要角色的台灣舞者孫尚綺表示,這支舞蹈大家從二○○九年春天,一路旅行柏林、羅馬、蘇黎士,最後跳回柏林,舞步大家都熟記了,於是這次《繼續》柏林首演,其實只花了幾天的時間排練就上場。《繼續》之後,「對話系列」不休止,瓦茲在自己的劇場「放射系統5」(Radialsystem V)推出《變形》(Métamorphoses),繼續發展她的「對話」。這一系列的演出都造成搶票風潮,莎夏.瓦茲的大師地位確立。明年,她將發展全新概念,她怎麼繼續,全世界舞壇都在看。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