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桂英掛帥》裡多媒 體與演出交融。(圖片提供 普羅藝術)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北京:古戲樓裡的定幕京劇 《梅蘭芳華》演梅派精華

正乙祠是北京城南知名的會館之一,館內的戲樓造型別緻,全木構建,許多老一輩藝術家程長庚、譚鑫培、梅巧玲等戲曲鼻祖均曾在此登台演出。在皇家糧倉成功經營了三年崑曲《牡丹亭》的「普羅藝術」,勇敢承接下活化這棟歷史文化古蹟的挑戰,為正乙祠量身打造了《梅蘭芳華》,一百分鐘在三百年古戲樓裡看盡梅派六大經典的精采折子。

正乙祠是北京城南知名的會館之一,館內的戲樓造型別緻,全木構建,許多老一輩藝術家程長庚、譚鑫培、梅巧玲等戲曲鼻祖均曾在此登台演出。在皇家糧倉成功經營了三年崑曲《牡丹亭》的「普羅藝術」,勇敢承接下活化這棟歷史文化古蹟的挑戰,為正乙祠量身打造了《梅蘭芳華》,一百分鐘在三百年古戲樓裡看盡梅派六大經典的精采折子。

北京的表演藝術消費市場多元化發展日趨成熟,並逐漸在藝術與商業中取得動態的平衡,許多利用「行銷」觀念從創作、演出、包裝、服務與銷售等環環相扣的縝密思維所推出的劇目,紛紛在城市的角落登場。已經開張近三個月、在三百年古蹟「正乙祠」裡駐演的《梅蘭芳華》,便是近期一個獨特的好案例。

老戲樓有淵源 梅派精華重現
正乙祠雖名為祠,其實是北京城南當時知名的會館之一。會館是古時京城同籍貫的官吏、文士、商賈或同業聚會之地,清末民初鼎盛時期有多達四百多個會館雲集城南,附設的戲樓堪稱中國戲曲的孕育之地,見證了中國戲曲的發展。正乙祠的前身據說是一座明代廟宇,浙江紹興銀號商人將其改建成會館,會館內的戲樓造型別緻,全木構建,許多老一輩藝術家程長庚、譚鑫培、梅巧玲等戲曲鼻祖均曾在此登台演出。

在皇家糧倉成功經營了三年崑曲《牡丹亭》的「普羅藝術」,勇敢承接下活化這棟歷史文化古蹟的挑戰。最初的計畫是將《牡丹亭》直接搬家至此改為戲樓版。但考慮到廳堂版《牡丹亭》已經成為皇家糧倉的活招牌,轉而為正乙祠量身打造了《梅蘭芳華》,一百分鐘在三百年古戲樓裡看盡梅派六大經典的精采折子。

正乙祠駐演梅派經典並非偶然, 早在一八八一年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便帶領四喜班在此演出,而民國八年梅蘭芳也曾在此登台反串呂布。循此淵源,《抗金兵》、《霸王別姬》、《洛神》、《天女散花》、《穆桂英掛帥》、《貴妃醉酒》六個風格迴異,又充分能彰顯大師藝術與創意的段子被精選而出,梅派掌門人梅葆玖坐鎮出任藝術總監,更紮紮實實地由北京京劇團與梅蘭芳京劇團攜手演出,並派出名角擔綱。

李六乙注活水 老戲譜出新生命
老戲樓、老戲班,但《梅蘭芳華》的團隊並非只想服務老戲迷票友,年輕、白領、國內外商務、旅遊等市場,都在鎖定對象之內。在這樣的行銷定位之下,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當紅導演李六乙被力邀賦予演出新的靈魂。在不更動原本戲劇結構與唱作唸打的前題下,李六乙在空間上大做文章:原本戲台前區域的八仙桌全部撤離,兩百餘座分排排列,一條像伸展台的走道被延伸至觀眾席,增添了演員出鏡的趣味及觀眾入戲的臨場感受。

此外舞台正後方可卸式的佈景與帷簾,拆下後退縮一米的舞台空間不僅增添了景深與加強燈光效果,更令場景的鋪排與演員進出場得以靈活多樣化呈現。導演還將兩側二層包廂的位置利用上,台前台後與上空三維製造豐富的觀戲經驗,並在開場時先以一段多媒體影片引導觀眾走入梅蘭芳的往日風華。然而筆者感受最深的,卻是舞台上幾位一身素雅長掛的「檢場」,舉手投足堅定自信優雅,便足以讓觀眾真切領受到京劇文化的風範與光華。

在古戲樓裡看大戲的構想,並非正乙祠獨創,同樣位於城南在一九九六便已修復的「湖廣會館」裡,早就可以看到京劇上演,只不過是與曲藝、相聲輪番上陣,如此安排卻也有單一市場不易支撐的考量。《梅蘭芳華》著實有著不凡的勇氣,雖然與天天高朋滿座的「鼎泰豐」總店僅一巷之隔,但身居幽暗胡同裡的古戲樓如何請君入座卻也非易事,三個月來,原本計畫天天開演的構想已經縮減為週五週六兩晚,票價也有所更動。希望熬過北京的寒冬後,這個好製作能夠開枝散葉、回春綻放。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