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所提供的娛樂,是有品質的娛樂,是需要觀眾動點腦筋才能受用的娛樂。觀眾在被娛樂的同時,情感得到慰藉,對人性也多了一些沉思與領悟。只是,這樣就夠了嗎?即便創作者可以提供比其他媒體更有趣、更有啟發性的娛樂,但在這樣一個充滿各種類型娛樂的時代裡,難道劇場也別無選擇?
如果說我對看戲有什麼特別的挑剔,那就是我對作品的所謂「社會意義」,近乎不合理的要求。換言之,無論面對什麼類型的作品,無論創作者有沒有那樣的意識或企圖,我總要問:「那麼,這齣作品對我們的社會說了些什麼?質疑了什麼或批判了什麼?」
但這樣的態度,並不表示我反對劇場應該提供給觀眾娛樂,我所反對的,其實是不夠專業的娛樂,與一般大眾傳媒無異的娛樂,和把觀眾視作蠢物的娛樂。
這幾個標準,也是我決定如何評論台南人劇團作品《Re/turn》的基礎。
用心避免落入窠臼
就專業的標準看,《Re/turn》是個品質頗佳的作品,編導非常流暢地說了幾個各自獨立但又相互牽連的有趣故事,情節轉折有懸疑、驚奇,但又合情合理,角色人物形象清晰,劇場空間略嫌狹窄,但導演的畫面調度,及對節奏的掌握,都表現出一個專業創作者已有的成熟,幾個歌舞段落,水準略有落差,但對於戲劇動作的主線影響不大,也就不必深究。
在通俗電影與電視戲劇的影響之下,要在劇場中談情說愛,其實很難不芭樂或一廂情願,要在這兩個巨大的陷阱之間閃躲游走,說一個動人的故事,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Re/turn》中對情感的描繪,無論是友情、親情、愛情,無論是異國或跨國,無論是同性或異性,有誠摯動人之處,有讓人莞爾的幽默,也有對生命意義的哲思,取材與創作意識,或許無異於大眾傳媒的戲劇節目,但處理的手法則有深淺巧拙之別,幾個不同結局的設定,不只是討巧,更貼切地呼應創作者對人生的思索,並且留給觀眾觀後遐思的空間。
從這一點來看,《Re/turn》的創作者了解通俗素材對觀眾的吸引力,並且善加運用以得到觀眾接納,但並不一心討好觀眾,對於大型商業劇場的操作者來說,這樣的區別沒有意義,但對於《Re/turn》的創作者而言,這微小的差別,卻很重要,其關鍵就在於對觀眾的態度。
大型商業劇場的操作者,自以為了解觀眾的需要,但其實視觀眾如蠢物:一成不變的情節公式,只餘表象的角色人物,浮誇虛矯的情感,不談所謂藝術,就連基本的悲歡人情,都顯得幼稚而廉價。相較之下,《Re/turn》的創作者,在情節的構思、角色與彼此關係的建立、乃至於切入劇中人物感情世界的角度,雖然也有陳套,例如三個至交的三角關係,鑿斧之處如母親與秘書的關係,交代不清之處,如被cherry’s tear連在一起的三個人物的命運,但仍可見創作者避免落入窠臼的用心,如特別的角色Wasir和Willy,和開放的結局。
劇場的提問呢?
因此,《Re/turn》所提供的娛樂,是有品質的娛樂,是需要觀眾動點腦筋才能受用的娛樂。觀眾在被娛樂的同時,情感得到慰藉,對人性也多了一些沉思與領悟。
只是,這樣就夠了嗎?
即便創作者可以提供比其他媒體更有趣、更有啟發性的娛樂,但在這樣一個充滿各種類型娛樂的時代裡,難道劇場也別無選擇?這不是「藝術vs.商業」、「藝術vs.通俗」的問題,這甚至也和所謂的文化創意產業沒有任何關係,這純粹只是就劇場本質而論的一個提問:劇場不就是一個讓人不安的形式、場域嗎?
回到我自己對看戲的挑剔:《Re/turn》對許多觀眾說了許多心底的事,但並沒有真正對這個社會說些什麼,如果我有時間說說愁緒,我會選擇《Re/turn》,但如果我的時間有限,那我比較可能會有不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