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單憑小劇場微薄薪資存活的劇場工作者很少,而四十幾歲仍活躍的男演員更屈指可數,邱安忱就是其中之一。身為同黨劇團團長的他,也是全職小劇場演員,今年他參加了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的《茶花女》演出,表現令人驚豔!他說:「去做自己沒做過的事情,一直是我的興趣。」這個月,他將在《我的妻子就是我》中一人挑戰四十幾個角色,想必也讓他演得過癮至極。
同黨劇團《我的妻子就是我》
2011/12/15~18 19:30
2011/12/17~18 14:30 台北 牯嶺街小劇場
INFO 02-29354251
人物小檔案
- 文化大學戲劇系影劇組畢,美國紐約Actors Studio Drama School表演創作藝術碩士。
- 現任同黨劇團團長,身兼文化大學戲劇系講師。
- 編導作品:《世世代代》、《戀人物語》、《新天堂公園》、《家書》等。
- 演出作品:動見体《哥本哈根》、《達爾文之後》、《阿拉伯之夜》、《屋簷下》,同黨劇團《夢之島》、《It》,飛人集社《房間》,鞋子兒童劇團《王后的新衣》,金枝演社《浮浪貢開花3—勿忘影中人》等。
- 2008年以《飛天行動》入圍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
擾人的雨占據了十一月,在永康街的靜巷,恰好是約定的午後三點。邱安忱打著深色素面的傘緩緩走近,咖啡店鐵門還深鎖,我們一同站在屋簷下等候開門,望著雨滴匯聚在屋頂沿著屋簷滑落。他看起來有點羞怯,說他自己怕生,說起話來輕聲細語,笑聲伴隨自嘲,聊到正在學以及想學的事物清單,他難掩興奮語調微微上揚。後來我們聊了足足三小時。那個印象中戲裡灰蒼了髮的「老伯伯」,正捧著暖呼呼的日式抹茶啜飲沉浸在幸福中,私下像個大男孩,充滿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冒險的躍躍欲試。
從導戲到演戲 從同志議題到政治議題
二○○○年,邱安忱自紐約Actors Studio Drama School表演創作系碩士班畢業,回台灣創立了同黨劇團,編導演一手包,推出一系列同志題材的作品。創團作《不想一個人寂寞》挑戰傳統愛情模式,提出「誰敢保證,白馬王子遇見的白雪公主不是個女同志」的想法。將同性戀視為社會主流的《戀人物語》,再度翻轉當代情愛道德觀;《世世代代》描繪同志酒吧老闆四十年生活的縮影,映照台灣社會變遷及道德觀對邊緣族群的影響;《新天堂公園》則訪問近廿名男同志的故事凝縮成戲劇;而《有志一同!獨角戲聯演》以跨國、跨世代的角度透視同志世界;到了《家書》,異於前述作品著重於身分認同與自我追求,回歸到同志與家庭的關係。
這些以同志議題為核心的創作,似乎定位了邱安忱,也讓他與同志劇場劃上等號。他說,從前他一旦迷上某樣東西,就會一頭栽進去,例如愛上手塚治虫的漫畫,必定將它們全看完才會再去看別的作品,得「徹底了解某個東西,我才會往旁邊走」。在《家書》之後,邱安忱不再以同志入戲,他說:「做得差不多就不想再做了,除非能做出更不一樣的。」他認為自己的個性比較嚴肅,做同志主題「不能太serious(嚴肅),要有點喜劇,這些人生活通常已經夠苦了,所以不想再看到太真實的東西在戲劇裡。」
撕掉了同志劇場的標籤後,邱安忱的戲劇之路更為開闊,開始有人上門找他演戲,涉獵的題材也更為廣泛。○六年的《算了吧!卡夫卡》加入偶戲元素,同時間參加無獨有偶的演出,開始製偶;○八年,他邀擅於勞工、社會議題的美國導演陳里丹(Dan Chumley)合作,丹對於台獨議題感到相當好奇。因此本來對政治不熱中的邱安忱和丹將這個敏感、曖昧的議題搬上舞台,創作了瘋狂的《飛天行動》,入圍了台新藝術獎。去年《It》與國內操偶師薛美華合作,「面具加戲偶」,讓他對面具表演頗有心得;今年初,他參與日本大師鈴木忠志《茶花女》演出,學習強調下半身力道的演員訓練方式。
邱安忱在表演上的經歷雖然很資深,但真正被注意到,是在符宏征執導的《哥本哈根》。未滿四十歲的他飾演物理學家波爾的亡靈,自信地吐出複雜冗長的科學辯論,說服了觀眾他是年邁的波爾。他無奈又好氣地說:「那時候還真的有人以為我已經五十幾歲。」當我問他表演對他而言是什麼?由於未想過此問題,邱安忱沉默了,思忖好一會兒才說:「把自己丟到一個狀況裡,享受平常生活不會有的狀態,」以及挑戰「找不一樣的我。」邱安忱將自己視為一塊新大陸,期待挖掘出未曾出現的面向,想看見嶄新的自己被放大呈現在舞台上的樣貌。
直到現在,他仍對各種事物保持好奇心,不論學吉他、語言以各式各樣的表演方式,都求知若渴。面對過去從未接觸過的新鮮事物,他漸漸愛上「與不同人合作,開發不同的表演形式、風格,做沒做過的事」,藉由不同的學習激發創意想法,他自我調侃:「到了這個年紀,才發現,要學的東西好多喔。」
自己創造機會 挑戰單人獨演四十個角色
堅持理想,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固然令人欣羨,但邱安忱也卻曾處在瓶頸,資金短缺,創作無法再突破;決定不再導戲,專心當演員之前,他曾有段墮落的時期,成天沉迷於電玩,直到他卡關上網求解時才想通:「當你卡關時,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去破關。」
「沒有機會,我自己創造。」邱安忱說,雖然經營劇團得承擔盈虧,但是可以做自己有興趣的東西,他豪爽地表示:「既然要辛苦,就要辛苦得爽一點。」例如台灣很少人做莎士比亞,他就做了齣《與莎士比亞共進晚餐》;好奇導演約翰.馬龍尼(John Maloney)的觀點訓練(view point)方法,就邀他做《夢之島》;今年則要將獲普立茲獎最佳劇本《我的妻子就是我》搬上舞台,挑戰單人串演四十個角色的獨角戲。
劇中角色包含變裝癖老女人、男女同志、各國大兵等,尤其還有一場是七、八個記者包圍一個女生,他說:「我都快暈倒了,不僅要變聲音,台詞要接得非常緊,還要有不同的情緒。」為了這齣戲,他花了數月學德文:「演員要會很多事情,學這些東西都在幫演員加分,讓角色更厚更紮實。演這齣戲幾乎把畢生所學都拿出來,因為角色太多,非常需要技巧。」
這齣戲,可說是邱安忱廿多年表演生涯的階段性總結。之後,他要繼續學習更多有趣的東西、發現這個世界,以及開發自己尚未展露的潛能。訪問告一段落,大男孩踏出咖啡廳,在雨中離去,踏上未完的探索旅程,繼續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