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個在台灣的中華民國,需不需要一個大大統轄到什麼都要管到的文化部呢?像文建會包山包海包到《夢想家》出了大紕漏,到現在連善後都還解決不了,就在大家批判文建會變成國家宣傳工具的此時,馬政府又生出個一統天下的文化部,看它氣勢直逼中央對文化生產藝術掌控的極權路線,這不是文化部不部的問題,而是從文化部布署的權力藍圖,我們看到的是國家為文化政治的管理系統建構了一套文化霸權的模式。
之前文建會從《夢想家》暴露出的問題,已經讓我們看到它與中共中宣部擔負的是一樣的功能,看不出民主國家與專制國家在文化生產的管理上,那條藝術的獨立性與政治收編的分界線在哪裡?加上歷任文建會主委拋出林林總總的口號,從「書香滿寶島」到「好山好水讀好書」,至今沒有一樣獲得當初信誓旦旦的具體成效,文化部又憑什麼讓我們期待龍部長依樣畫葫蘆拋出所謂「文化下鄉」的口號就能落實呢?
我們回顧龍部長擔任台北市文化局長時,在她手下成立的「牯嶺街小劇場」,當年只是花一筆錢修繕好了館舍,四年後由「身體氣象館」承接管理,我們才發現整座館舍不只硬體已然敗壞,連個可以辦理交接的文件也沒一張。同樣由「紙風車劇團」辛苦經營的「紅樓劇場」,接任的文化局長卻突然要收回經營權,紙風車一切投資泡湯,含恨退出。
舉這些例子,是要說我們擔心強調自己隨時可以走人的龍部長,若按照她的意思即使把總預算提高到兩百億,只是為了設立更多部門,養更多人,卻完全無視於為她所推動的文化政策,更應深入、細緻地擬訂出永續經營的配套措施(難道這不是政務官應負的一份責任嗎?)。然而從她在文化局長的表現來看,一向重視新聞效果大過建構一套發展政策的穩定結構,因而令人懷疑她是否能在短短的四年內突破文建會所積累的困境,而完成她信誓旦旦的那些偉大願景呢?
有兩個原因讓我覺得「一條牛牽到北京去還是一條牛」。其一:文建會於一○一年度原編列文化部的總預算是一百零一億(若連同其他併入單位的預算則有一百六十多億),其中各類補助的預算總額卻僅僅廿二億。也就是說其餘的近八十億是花在人事、業務與設備等等的「基本開銷」上。目前龍部長又倡言要把總預算提高到兩百億,政府一方面喊著要單位精簡,一方面又維持包山包海的「大政府」思維,然而只會花大錢放煙火,這種自打嘴巴的官僚短視文化,只能說明馬英九政府執政四年以來為何仍然寸步難行的原因,沒有國家發展的中心思想,只會在淺碟子裡玩「大富翁」。
其二:喧騰一時的「夢想家」弊案雖是盛主委在前面掛帥,但後頭領軍完工的可是至今仍在位者,卻又好整以暇地進入了文化部,反而更是位高權重,令人不由捏一把冷汗。「夢想家」弊案雖在司法調查中,但共犯結構上的責任問題,龍部長卻完全避開,除了盛主委下台,其他繼續好官自為之。當龍部長每次對外夸夸其詞大談她的偉大願景時,我們看她的人事布局,卻擔心這位往前衝的主帥,知道她身後都是些什麼「將」呢?知道她身後三軍的狀態嗎?
文建會本身已有很多先天不良的問題,改建文化部之後,又到外面去領養了很多血統不一的小孩,跟養母的關係若再後天失調下去,我們真的擔心「文化部」終將變成一頭四不像的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