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柏伸在英國接受現代戲劇的訓練,主要專注在「戲曲與莎士比亞(戲劇)結合」的跨文化研究,參與臺灣豫劇團的豫劇演出,剛好可以檢驗自我的學習理論。從《劉姥姥》到「豫莎劇」的二部曲《約/束》與《量.度》,呂柏伸仍尊重戲曲表演傳統,但從視覺上革新,在信任感增加之後,更開始強化演員對角色的認識,甚至以現代劇場觀點重新思考戲曲音樂的處理。
一九七九年,郭小莊創辦的「雅音小集」,首開台灣傳統京劇創新之先例,打開戲曲一桌二椅的舞台空間,拋開戲曲程式的演出,讓「年輕人風靡京劇」。一九八六年,「當代傳奇劇場」以莎士比亞戲劇《馬克白》,改編的創團作《慾望城國》,顛覆當年觀眾對傳統京劇的認知,獲得極大回響。時至今日,「驚世駭俗」的抨擊言論不再,除了京劇,崑曲、歌仔戲、豫劇、客家戲等傳統戲曲都搭上這班「經典新編」的列車,代表著實驗、前衛、創新的小劇場導演也加入這場「跨界」陣容。現代劇場元素的注入,已然成為今日台灣傳統戲曲發展的流行趨勢。
深耕高雄的臺灣豫劇團(原為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二○○八年更名)自二○○六年邀請台南人劇團藝術總監呂柏伸執導《劉姥姥》,一路走來已有三次合作經驗。第一齣改編自「河北唐山豐潤評劇團」的《劉姥姥》,由文化大學國劇系副教授劉慧芬依評劇團的原著劇本改編,重新演繹中國經典小說《紅樓夢》中,劉姥姥逛大觀園的故事。接著,二○○九年改編自《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的《約/束》,以及二○一二年《量罪記》Measure for Measure(又名《一報還一報》)的《量.度》,則是台灣師大國文系教授陳芳與台大戲劇系教授彭鏡禧合作,改編莎士比亞文學劇本的「豫莎劇」三部曲之二。
從視覺上的革新開始
雖然呂柏伸在英國接受現代戲劇的訓練,但身為「蘭陵劇坊」第五期學員的他,對於傳統戲曲並不陌生,「當時卓明老師常鼓勵我們去看傳統戲曲,所以常跑國軍英雄館,看了很多傳統戲曲。」在英國時,他主要專注在「戲曲與莎士比亞(戲劇)結合」的跨文化研究,參與臺灣豫劇團的豫劇演出,剛好可以檢驗自我的學習理論。
臺灣豫劇團的《劉姥姥》版本,跳脫評劇中類似布萊希特疏離劇場、插科打諢的丑角形象,以經典原著的敘事結構進行。由於傳統戲曲的演員在唱念作表方面已深具功底,「不可能去告訴他們該怎麼表演。」因此執導時,許多戲劇元素依然尊重傳統,他個人著力較多的反而是在「視覺上的革新」。
不同於傳統戲曲的舞台,《劉姥姥》的舞台背景以鑄鐵框架、折射鏡面、旋轉舞台,達到虛實相應的戲劇效果,「老實說,豫劇團接受度不高,甚至是排斥的。」在舞台空間的使用上,呂柏伸也捨棄過去戲曲左右舞台下場的模式,「要求演員從上舞台下場,再從右舞台穿過左舞台,透過後面的景(鏡子)還可以看到這個人的移動。或者,開門轉出去,再旋轉舞台轉一圈到(屋子)裡面。」
這些繁複的舞台指示都讓演員疑惑,縱使導演努力「說明」,仍無法消弭演員內心的疑慮。直到首演,「當劉姥姥去拜訪以前的鄰居,鄰居說:『妳快進來啊!』接著,她跟孫子走進去。當那台(旋轉舞台)轉的時候,她們就進到屋內。」當時來自觀眾席的掌聲,「讓我有一種勝利感。(心想)你看吧!告訴你可以的!」
帶領戲曲演員角色分析的功課
因著彼此信任感的增加,呂柏伸在戲劇的處理上更為細膩,「現在我會希望他們這一句台詞斷句斷在這邊,或是這句話怎麼說,可不可以試幾種可能性給我看?」在莎士比亞的劇本中,角色人物的內心刻劃遠比戲曲繁複。傳統戲曲重視「四功五法」的展現,現代劇場則較重視演員的內在動機,呂柏伸保留傳統戲曲的本質,強化演員對角色的認識。因此,新編劇本中,豫劇演員必須挑戰自我跨越行當的藩籬,才能充分詮釋角色中複雜的內在性格。在《量‧度》的排練過程,呂柏伸在角色分析的處理上著力不少,「這是過去傳統戲曲演員不會去處理的部分。」
除了演員舞台上的魅力,戲曲音樂也是傳統戲曲藝術重要的一環,無論是唱腔、念白或器樂的運用,戲曲音樂不僅烘托氣氛,更有敘述情節、建構戲劇環境的效果,隨著歷史演進已具有相當程度的規範。呂柏伸坦言:「對於我這個現代戲劇導演來說,始終還是個門外漢。」
傳統戲曲音樂在表現戲劇角色內心掙扎的狀態,會以密集的鑼鼓打擊樂來表現,直到作了決定,鼓聲「咑!下去」演員一個亮相動作表示。第一齣戲排練時,是由劇團副導演殷青群幫忙「安鑼鼓點」。不過,聽多了自然感受也就強烈,第二齣戲開始,導演對角色與音樂之間的關係,已有非常直觀的想法介入,「在某些地方我不要有任何鑼鼓點,我要silent。」導演開始以現代劇場的音樂空間作實驗,以安靜的劇場傳達角色的內在情緒。
多曝光才能開展戲曲未來
傳統戲曲是迷人的,「其實我在做《劉姥姥》時就很清楚,傳統戲曲某種程度的沒落,只是因為現在觀眾太少機會接觸。」呂柏伸以台大戲劇系講師的身分觀察。豫劇團至校園巡迴宣傳演出《抬花轎》(《香囊記》中一段折子戲),舞台上沒有任何的道具,五名演員表演一位新嫁娘坐上花轎,一路顛簸到夫家的景況的時,從上轎、下轎與顛簸路途的呈現,經常就讓大學生們看得驚嘆不已。如何打開「曝光的管道」,是傳統戲曲應該努力思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