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紀錄片《我為琴狂》而認識這位「龜毛」鋼琴家的觀眾注意了!艾馬爾本尊即將於十一月首度訪台演出,帶來他拿手的、而且跟別人不一樣的德布西,總是被誤解為印象樂派、又被演奏得朦朧無形的德布西,在艾馬爾手下則是「觀點清晰,而且充滿著生氣」!
艾馬爾鋼琴獨奏會
11/19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INFO 02-33939888
錄音的前夕,維也納首席調音師史戴芬.克努佛(Stefan Knupfer)開著車,在等紅燈的時候,他向紀錄片劇組坦承壓力,因為即將面對的人物,將是對音色堅持到底的鋼琴大師艾馬爾(Pierre-Laurent Aimard)!「他只要一出手,就能得到幾個錄音大獎」,然而在這之前卻有段艱辛的難關要過——調音師瞪大了眼睛模仿:「當他一說『太棒了』,就代表他接著會說『是啊,這好棒啊,但是……』」
「這是他的口頭禪,聽到這句話,就代表著我的皮要繃緊了!」調音師將台上的鋼琴安頓得完美無缺,艾馬爾看似非常滿意,但彈了一會兒,又忍不住靦靦地笑著說:「還是有點問題……不好意思……」鋼琴家在沒人懷疑的地方敏銳地發現問題——當他手指一放到琴鍵,馬上就知道動了什麼手腳,無怪乎快被逼瘋的調音師,也不得不說他實在「超神!」
對自己的挑剔近乎苛求
很多台灣觀眾都是從紀錄片《我為琴狂》裡認識這位鋼琴家的,影片中艾馬爾「龜毛」到極點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但他的能耐並不在挑剔別人,而是對自己的挑剔近乎苛求。一九五七年生於法國里昂,十六歲即獲得巴黎音樂學院的大獎,同年就勇奪國際梅湘音樂大賽第一名,三年後又獲得布列茲欽點成為法國「世代之間樂集」(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首位鋼琴獨奏家。他的技巧精湛、曲目廣泛,和多位當代音樂作曲家都有合作,首演過布列茲、史托克豪森及李給悌等人的作品,特別是與李給悌有過十五年的工作經驗。他的高成就不但讓他贏得皇家愛樂學會演奏樂器獎、被「美國音樂」封為年度音樂家,灌錄的專輯更獲得回聲(Echo)古典音樂獎及葛萊美等大獎。
他師從梅湘夫人,但是……就艾馬爾自己所言,他是從十多歲起就認識梅湘夫妻,並跟隨兩人一同學習。除了法國曲目外,他更往返巴黎和倫敦、遠赴布達佩斯學習鋼琴,向指揮席洛夫(Albert Sirov)學習樂曲分析。而為了盡可能了解鋼琴演奏傳統,他更去過莫斯科數次,跟各個學派大師學習。受過各種思維洗禮過後,面對音樂,他有著嚴肅且哲學性的態度,並且常常思考著手上功夫以外的功課,他說:「我想有很多人認為年輕鋼琴家的技巧程度多半非常高,但人們並不確定他們的藝術程度是跟期望的一樣好。」因此除了演奏生涯之外,他也在科隆大學及巴黎音樂院擔任教授,亦不時於世界各地舉辦工作坊與大師班,傳授他對音樂獨到的詮釋和見解。
他擅長現代,但是……演奏當代作曲家作品是他活在當下的職責,然而傳統對他來說一樣重要。從演奏當代音樂到進軍古典曲目,他也接連演奏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灌錄巴赫《賦格的藝術》、並偕同指揮家哈農庫特(Nikolaus Harnoncourt)灌錄貝多芬《鋼琴協奏曲》。但這不代表他的興趣只在鋼琴演奏上,近年來他還涉足指揮工作,只不過他也澄清:「我不是一個指揮,將來也不會是。這不是我生活的方式,我也沒有這方面的才華。但如果你要我去對我所做的事下定義——我不會說我是位鋼琴家,我是位音樂家,而鋼琴剛好是我的樂器。」
他彈的德布西和別人不一樣
他演奏德布西,但是……他彈的德布西和別人不一樣,德布西的音樂常被世人誤解,雖然他就像是一個聲音的探險家,發現了大膽的新手法、質地、時間、和聲和結構,但卻常被演奏得太過於朦朧無形,令人難以捉摸。但《洛杉磯時報》的評論卻對艾馬爾演奏兩本德布西《前奏曲》的色彩與觀點大為讚賞,認為:「他演奏的音樂觀點清晰,而且充滿著生氣。」德布西的《前奏曲》有別於德奧樂派的鋼琴音響,觀念上是更接近東方美學的意境和氛圍,然無論什麼作品,至今世人仍愛將德布西的音樂與印象樂派劃上等號。事實上他本人卻是相當排斥被冠上這樣的說法,比起印象主義,他的多首聲樂曲更採用了象徵主義詩人的作品,影響不容忽視。
從艾馬爾的錄音,聽得出他對這個概念是清楚的。而他本人也說:「那是德布西的惡名,將他認為只是一個印象派是個狹隘的看法,這是完全錯誤的。人們應該想想——為什麼這個意思、還有這是什麼意思?他的變化是令人難以置信的……這前奏曲是如此地多樣化。你看這真的是廿四種方式去畫、去設計、去建議、去做夢、去影射、去感染的。這時刻的德布西是豐富的,他找到一種用多樣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方法。」
是啊,他終於要首次來台彈德布西了,但是……如果不親臨現場,又怎能感受得到他無瑕的琴音?
紀錄片《我為琴狂》 跟著調音師走進音樂殿堂
《我為琴狂》主要記錄艾馬爾受邀至維也納錄製巴赫《賦格的藝術》的過程,片中包括知名鋼琴家布蘭德爾、郎朗、還有另類搞笑演奏組合「伊古德斯曼&朱」的穿插,但是以艾馬爾與調音師之間的工作貫串。雖以紀錄片方式拍攝,但據悉成本耗費高達四十萬歐元,讓世界知名的維也納演奏廳,如「演奏大廳」、「舒伯特廳」、「莫札特廳」也一一入鏡。
為因應片中諸位音樂家對音色的追求,影片在聲音上下了許多功夫,不僅現場皆依標準杜比來錄音,並以超過九十組分軌的聲音混音而成,使觀眾在欣賞時得以與現場人員一樣辨悉聲音的細微差異。而艾馬爾《賦格的藝術》專輯推出後,不但獲得音樂世界獎(Choc du Monde de la Musique awards)及Diapason d'Or大獎,在告示牌排行榜站上暢銷第一名,於itunes線上音樂商店亦達到下載排行榜第一名。(李秋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