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邀請六位創作者以臉書為題,發表戲劇、舞蹈、行為藝術與音樂等風格形式不同的六齣跨界作品。(莎士比亞的妹妹的劇團 提供)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臉書世代的生態報告

莎妹劇團「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

鑑於臉書對現代生活與人際關係的深深介入影響,莎妹劇團編導魏瑛娟策劃了「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邀請六位新世代創作者——余彥芳、許哲彬、蔣韜、李銘宸、陶維均和簡莉穎,共同以臉書為題,發表戲劇、舞蹈、行為藝術與音樂等風格形式不同的六齣跨界作品。

鑑於臉書對現代生活與人際關係的深深介入影響,莎妹劇團編導魏瑛娟策劃了「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邀請六位新世代創作者——余彥芳、許哲彬、蔣韜、李銘宸、陶維均和簡莉穎,共同以臉書為題,發表戲劇、舞蹈、行為藝術與音樂等風格形式不同的六齣跨界作品。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

6/29~30  19:30   7/5~8  19:30

台北 南海藝廊

INFO  02-25604461

從BBS、明日報新聞台、部落格、噗浪、推特、微博到臉書,網路世代表述自我的書寫媒介與社交場域不斷演進。世界正在訓練我們,朝生暮死的變化才是常態,而劇場將如何捕捉、反映與思辨虛構才是真實,稍縱即逝的網路生態學?二○○五年,莎妹劇團藝術總監魏瑛娟策劃「e.Play.XD」,邀請了四位七年級導演串連創作,以網路e世代的笑臉符號XD為出發點,論述新世代創作者與網路的互動關係。現在,鑑於臉書對現代生活與人際關係的深深介入影響,今年魏瑛娟再度策劃「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邀請六位新世代創作者——余彥芳、許哲彬、蔣韜、李銘宸、陶維均和簡莉穎,共同以臉書為題,發表戲劇、舞蹈、行為藝術與音樂等風格形式不同的六齣跨界作品。

舞蹈音樂戲劇  都跟臉書「有關係」

策展人魏瑛娟認為,臉書像是某種現代精神藥癮,服了暫時忘憂消解焦慮,但現實殘酷仍在,不會因「讚」稍解。臉書也是個巨大「鏡面」,映照出我們的生活的現實與鏡像,不僅快速,且幾乎是巨細靡遺的。「每次細看timeline(時間軸)的活動記錄,那些日期分秒事件人物文字等等,有如神諭咒語祂(臉書)掌握你的一切,甚至比你清醒全面,且不會遺忘。我們有了新的偶像與神祇。」

「小美容藝術節」第一週將呈現余彥芳、許哲彬與蔣韜三位創作者的作品。曾入選二○一一年國藝會「新人新視野」的編舞者余彥芳,將發表結合肢體劇場與行動裝置的《島》,以蜘蛛和蝴蝶為喻,以綑綁為行為,對照網路的生態鏈。

四把椅子劇團編導許哲彬,以《行萬里路勝讀萬臉書》探索臉書建構的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的交錯關係。全劇靈感來自臉書上的武俠電玩廣告,戲裡試圖再造一個既真又擬的「世界」。場景設定為一古代武俠世界的客棧,臉書上五花八門的社交行徑彷彿客棧裡光怪陸離的角色和情節,演員出入臉書遊戲,卻也在扮演之中模糊自我和角色的界線。

藍絲絨樂團編曲蔣韜的《表演.在南海藝廊》是一場臉書視訊音樂會。在場和不在場的樂手透過臉書,在南海藝廊進行一場未經預設的Live表演。樂手間彼此沒有辦法聽見對方的樂聲,所有的互動及音樂性的掌握,全由唯一在場的創作中間人,通過臉書的各項對話功能進行溝通協調。觀眾除感受即興音樂演出的不可預期性,也同時藉由視訊投影,接收到「即時性」的時差、溝通的艱難、對話的隔閡與詮釋的落差。

臉書如人生  有生有死有歡樂

「小美容藝術節」第二週由李銘宸、陶維均與簡莉穎三位創作者接力登場。以「風格涉」在台北藝穗節打響名號的怪咖編導李銘宸說,經常在使用臉書時,想像臉書上所有朋友們正齊聚一堂的畫面,充斥各種嘈雜喧鬧的聲音,於是他的《歡樂年華》便將臉書的眾聲喧嘩具體化為一場熱鬧的派對,大家一起聊天談心、唱歌跳舞,吃喝玩樂地慶祝,讓觀眾實際參與,成為演出作品的本身。

搞笑團體「憂鬱少年」主腦人物陶維均在《我無法只是共同朋友》中,陶維均將在臉書上製造一個新角色、新人格、新自我、新鏈結,從建立帳號到刪除帳號,展示由生到死的時間軸,同時探問,當我們永遠在線上之後,「人」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

近來迅速竄起、劇本邀約不斷的新銳編導簡莉穎《Skype拉K》則讓表演者在不同時空,透過臉書介面,集體合唱卡拉OK,劇名「拉K」也隱喻臉書如毒品般,讓人上癮般不斷上線,日以繼夜,欲罷不能。

「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選擇南海藝廊作為演出場地,策展人魏瑛娟強調,論述數位時代臉書現象應該更有趣更有創意些,她對「行為」和「互動」比對單純「看戲」這事感興趣。臉書是網路上的「行為藝術」,臉書改寫過往許多職稱定義,也建立了一個更自由民主的交流平台。現實生活裡的劇場演出,也應該是一個不同於傳統演出定義的「行為藝術」,包含了建築、事件、身體、聲響、物件、燈光等等,演出者與觀看者的界限不須嚴格恪守,某種互動和閱讀的民主應該被探索。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臉書  模糊現實與網路的真實

根據統計,臉書目前在全球擁有九億使用人口,是全世界的「第三大國」。臉書的出現,不僅影響生活型態,更改變行為模式。余彥芳說,臉書改寫了人與人之間連結的基本邏輯,「我們忙著按讚表達認同,同時也期待別人按讚認同自我,於是有了按讚文化,人變得很鄉愿,也很忙,因此我們愈來愈離不開臉書,它造就了一個你永遠不用也不能說再見的時代。」許哲彬表示,臉書製造了一種「錯覺」,讓我們以為臉書上的世界也等同於螢幕外的世界。網路不再是虛擬世界,它比現實生活更真實。

陶維均解讀,因為臉書,我們失去了無知的權利,沒有了「消失」的資格,我們永遠在線上,隨時都要被注意被觀看被簇擁被環繞,隨時都要有人接聽有人按讚。「每個人都是臉書上的影帝影后,每天日常見聞都要寫實表演上臉書。臉書不僅改變了我們的日常作息,更創造了我們的第二生命。」

對網路世代而言,臉書已經占據了他們大部分的網路使用經驗與時光,李銘宸說:「若要問臉書如何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和行為模式?坦白說我已經幾乎想不起來在沒有臉書的時候,我在電腦前都在幹嘛。」蔣韜表示,臉書只是網路溝通媒介之一,未來就算臉書被淘汰,這些文化現象也會以不同面貌持續。(廖俊逞)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