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兩岸三地的劇場交流分外熱鬧,可謂盛況空前,也讓人看到未來合作的可能。本地劇場人看到的是中國的「市場」,中國劇場人看到的是台灣的「創意」,若能以台灣小劇場作為原創研發中心、中國提供製作資源與市場條件,兩岸三地的藝術家從交流、認知、理解到合作,將可締造華文戲劇市場的新格局。
二○一二年兩岸三地的劇場交流,堪稱盛況空前。五月,由廣藝基金會規劃的「Bravo!喝彩網」大張旗鼓舉辦「青世代劇展」北京篇,邀請三位北京年輕編導作品訪台,打破了過去台灣小劇場對中國單向輸出的局面,開啟兩岸小劇場交流首部曲。無獨有偶地,邁入第五屆的「女節」,除了多位台灣劇場女將,另有來自中國大陸、香港的作品,展現當代女性創作者的關注焦點。此外,香港和台灣的展演交流由來已久,卻缺乏整合的平台,「香港週2012」首度登台,為期十天的活動,來自香港十多個藝文團體輪番使出混身解數,展現生猛創意,更與台灣藝術家聯手激盪創意,擦出火花。
台灣小劇場讓對岸看到剽悍創意
兩岸三地劇場蓬勃發展,但長期欠缺接軌機制。例如,中國現代劇場的發展與現況,對台灣觀眾而言,向來是陌生且面目模糊的。對於「小劇場」一詞,台灣和中國即存在著不同的認知思維。一般來說,中國小劇場的「小」主要意義在場地上——約五百人座位上下的小型劇場,小規模演出;台灣小劇場的「小」意義在精神面上——以小搏大、甚至以小為傲,挑戰傳統和體制的大而無當,在美學上銳意創新,是一種外圍的(Off)、實驗的(Experimental)的小。
台灣小劇場登陸,得從九年前說起。二○○三年,北兵馬司劇場舉辦了一個劇展,台灣表演團隊包括外表坊、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金枝演社,身體氣象館等,以五部風格懸殊極大的作品,讓向來對台灣劇場理解只有「表演工作坊」的中國觀眾大為驚訝與驚豔。台灣小劇場敢衝敢撞嘗新實驗的精神,「整體輸出,套裝營銷」到中國的壯舉,讓對岸劇場界看到一個略具規模的台灣小劇場展示。隨後,○七年、○八年和○九年,連續三年的兩岸青年戲劇季,更讓台灣小劇場更加深植於中國觀眾的視野。二○一○年後,導演孟京輝主導的「北京青年戲劇節」接續引薦台灣團隊的平台,今年由狂想劇場《賊變》、外表坊《春眠》和毛梯劇團《黑白過》獲選參加。
中港劇場造訪熱鬧非凡
中國現代劇場作品來台數量,則在這兩年達到巔峰,大型製作包括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鹿鼎記》、中國話劇院導演田沁鑫的《電影之歌》、《紅玫瑰與白玫瑰》和《四代同台》等,小劇場作品則有「青世代劇展」北京篇,由北京大方曉月文化創意與愛爾蘭盼盼劇院共同製作的《鬥地主》、黃盈工作室《黃粱一夢》和優戲劇工作室《在變老之前遠去》,以及北京瓢蟲劇社曹克非和飯劇團姜均在「女節」發表的《乘坐過山車飛向未來》和《時間的代價》。此外,李清照私人劇團劉亮延的《白蘭芝》雖然從編導到設計團隊都是台灣主導,卻是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出資的作品,台灣創意、上海製作,是個案還是未來兩岸劇場互動新模式,值得觀察。
第一次在台灣舉辦的「2012香港週」,除了主推香港話劇團《我和秋天有個約會》、進念二十面體劇團《萬曆十五年》等兩檔大戲之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港台兩地藝術家攜手合作的舞蹈節目《城雙成對》,集合十八位香港舞蹈家與廿位台灣藝術家,在蔡瑞月舞蹈社戶外打造長達六小時的舞蹈馬拉松。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召集人毛俊輝表示:「我們一直積極推動港台兩地的深度文化交流,希望以香港週為起點,每年固定舉辦,讓所有台灣觀眾認識香港的文化創意。」
交流合作外也需克服環境難題
如何協助兩岸三地劇場創作者彼此互相了解、進而協同合作,已是不爭之需求,二○一一年底,由文化部推動,廣藝基金會負責規劃的「兩岸表演資訊平台—Bravo!喝彩網」上線啟用,期待兩岸表演藝術活動的交流,脫離過去孤軍奮戰的處境,藉由公開透明的對話機制,未來走向健全的市場時代。然而,尤其是前進中國,制度差異,仍待克服。廣藝基金會副執行長暨北京辦公室首席代表徐昭宇說,前進中國市場仍存在諸多挑戰,尤其許多制度面的差異。例如中國政府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實施許多補貼政策,但沒有透明化無從申請;其次以北京為例,演出場館很多,但場地租金是台灣的兩、三倍,一般劇團很難負擔。
更令台灣劇場工作者頭疼的,是嚴格的審批制度。以台灣作品赴京演出為例,一路報批,從市政府、文化部到國台辦,時間從兩個月到半年不等,但在地團隊平均只需兩週,待遇大有差異。由於報批未過就無法售票,經常形成緊張的狀態。兩岸演出環境雖有差異,但不可忽略的是,中國市場急需人才和節目。徐昭宇指出,在政府政策鼓勵下,各地興起演藝聚集區,單是北京東城區劇院數將達六十家,西城區的劇院數目也不遑多讓。在此情況下,劇場十分需要管理人才和內容,將是台灣人才和團隊的機會。
幾番互通有無下來,本地劇場人看到的是中國的「市場」,中國劇場人看到的是台灣的「創意」。若能以台灣小劇場作為原創研發中心、中國提供製作資源與市場條件,兩岸三地的藝術家從交流、認知、理解到合作,將可締造華文戲劇市場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