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體彩繪者陳懿凡與舞者陳敏兒合作的《畫皮》。(許斌 攝)
回想與回響 Echo

越洋跨界 舞動驚奇能量

「城雙成對:香港X台北舞蹈交流」演出觀後

演出整體吸引人的原因,就在每位藝術家都以各自的方式勇於嘗試與冒險。但推陳出新之餘,仍能看出表演者的功力與長時期的關注。整場節奏,有嚴肅,也有逗趣。……此次所有的港台合作,均展現高度的創意與對表演藝術的包容性。不同時代的精神也藉由不同形式展現。

演出整體吸引人的原因,就在每位藝術家都以各自的方式勇於嘗試與冒險。但推陳出新之餘,仍能看出表演者的功力與長時期的關注。整場節奏,有嚴肅,也有逗趣。……此次所有的港台合作,均展現高度的創意與對表演藝術的包容性。不同時代的精神也藉由不同形式展現。

2012香港週—城雙成對:香港X台北舞蹈交流

2012/12/1  台北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城雙成對:香港X台北舞蹈交流」是由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在台北於二○一二年十一月廿三日到十二月二日十天期間的香港週系列活動之一。形式別出心意,集合了香港跨世代與不同專長的十八位舞蹈家,每人自編自演,再各選搭配台灣不同領域(音樂、視覺、多媒體、傳統戲曲、戲劇與舞蹈)的資深與新銳藝術家合作,並針對蔡瑞月舞蹈研究社玫瑰古蹟各個戶外與室內空間量身打造。從下午兩點到晚上八點,以馬拉松方式進行,作品換場時觀眾也必須移位。長達六小時的演出,雖然冬日陰雨綿綿,觀眾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間席地而坐或站立欣賞,但留下來看完者出乎預料的多,從幼兒到銀髮族都有。演後座談時,可聽出無論是觀舞經驗豐富者,或初次接觸表演者,都享受到一次溫馨難忘的舞蹈交流。

或許這次演出整體吸引人的原因,就在每位藝術家都以各自的方式勇於嘗試與冒險。但推陳出新之餘,仍能看出表演者的功力與長時期的關注。整場節奏,有嚴肅,也有逗趣。

類舞踏來開場  熟女藝術家精采即興

開場的《呼吸》,由香港「多空間」舞團藝術總監馬才和編創。還沒正式開演前,他就已經全身包著白色塑膠袋,在大雨泥濘的草地上,緩慢地蠕動。圍牆樹下,由其好友、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的旅台港籍藝術家張藝生飾靜坐在缽後的僧侶。舞者滾越積水草地,漸漸蛻去沾滿草泥的塑衣,以赤裸的身軀脫困出來「呼吸」,最後朝屋內觀眾走近,結束。在朋友圈擁有「苦行僧」形象的馬才和,以類舞踏的方式,喚起我們珍惜生命的根本——呼吸。

第一小時的高潮,應屬三位資深女藝術家的即興演出Untitled。黎國媛(台灣)的鋼琴蓋著一塊黑布,琴聲響起時,站在前方左右兩側的梅卓燕(香港)與古名伸(台灣)兩位多年摯友,將布揭開,並置放在木板地上,透過梅氏細膩的中國舞蹈手勢等動作,與設計巧妙的反面彩色大披肩精采共舞。擔任特別演出的古名伸,雖然節目單也未名列,卻適時地進出場,充分展現三人默契,散發成熟女性的韻味與魅力。

另一支同樣由三位舞台經驗豐富的女性(編舞兼演出的周佩韻,搭配台灣的楊美蓉與香港的麥秀慧)共同演出的《踏上》,巧妙地選擇挑戰平衡的反置半球型健身器材(BOSU Ball),並由三人分別站在不穩的平台上,一面完成艱難的舞姿,作為比喻人生旅途的艱辛。有時不慎跌落,靠自己或朋友相扶持,繼續勇敢堅持下去。雖然概念簡單明瞭,但見證表演者的艱辛,仍然相當感人。

第三小時的節目,令人激賞的表演還有《兩個身體》,由資深的邢亮與新生代的吳建緯,共同在玫瑰古蹟的室內盡情飆舞。兩位男性,從牆面跳到地面,展現完全互信的接觸即興式演出。建緯甚至閉眼享受當下兩人的互動,而邢亮則汗流夾背,外套上衣,一件一件脫下,讓觀眾見證精準豐富的身體智慧。

跨界實驗面貌多  彩繪、戲劇小品令人驚喜

當天許多跨界的實驗,也相當精采,礙於篇幅限制,無法一一描述。下半場傍晚後的《畫皮》值得一提。舞者陳敏兒,仿佛是人體彩繪者陳懿凡的人體模特兒。彩繪者一開始,剪開表演空間的大型黑色塑膠袋包裹,露出原先藏在裡面的曼妙人體彩繪舞者,給觀眾一個驚喜。化上濃妝的舞者不斷眨睫毛展現時尚的彩色假睫毛,彩繪師也繼續在舞者身上現場增添花朵等圖案。除了非洲音樂強烈的節奏感,還有懷舊歌曲〈My, My, My...Delilah〉搭配著。燈暗時,赫然發現舞者身上使用的螢光顏料,在夜裡還會發光!彩妝師最後將舞者手綑綁,幫她拍一張照,驕傲地為自己的傑作留下紀念。

機智的小品,則有黃大徽概念設計,並邀請近期活躍於台灣小劇場的兩位新銳——魏沁如與林人中,一起演出他的BOB(即 Body O Body,身體啊身體)簡易版。這個趣味的遊戲,由一人擺出姿勢,透過第二人以口語描述,背對看不見他們的第三人按口令擺出第一人的姿勢;期間第一人必須保持自選的姿勢不動,以方便觀眾比較。三人角色輪流替換。這當中,語言的描述能力及對舞蹈姿勢的理解等功力便可分出高下。有趣的是,因為黃氏帶有廣東口音,造成不少誤解與笑點。

活用玫瑰古蹟  舞動空間超乎想像

至於對玫瑰古蹟的空間使用方面,張學良的獨舞《再生》在鮮少用為表演場地的後方日式小房間展開。這位俊美的年輕舞者穿著刻意破洞的白襯衫,藉由偏暗的台北街景投影,搭配孤寂的陳珊妮歌聲,瀟灑地獨自與台北市景私密對話。透過李威儀的台北攝影作品,舞蹈與攝影偶爾產生弔詭畫面。例如,照片出現「禁止攀爬」的標示,但舞者卻在屋檐梁柱間攀爬懸吊,既詼諧又諷刺。

但最充分運用玫瑰古蹟場地的,仍屬當晚壓軸的香港頑童/鬼才楊春江,與目前雖仍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藝所,但已在國內表演藝術圈嶄露頭角的的李柏廷(多媒體XOR團隊成員)、莊定一及何沼源的《流光。歲月》。利用玫瑰古蹟的木架,楊春江靈活地倒掛、橫躺,甚至如體操選手般,後翻上梁,展現平衡感。舞作進行到一半,他將白布垂下投影,轉由螢幕上預錄的他為觀眾演出。透過遙控的飛行攝影機以空拍方式,觀眾看見楊在舞蹈社外街上,與行進中的摩托車、街燈,甚至柏油路等環境互動。回到現場,楊春江披上白襯衫繼續攀爬,運用十字型的木柱模擬耶穌受難的十字架。最後,剛播放的影片迅速倒帶,回到第一個畫面:他的臉部特寫。此時,小型飛碟攝影機也飛過來,由楊以手接住,整晚六小時的表演終於落幕。

此次所有的港台合作,均展現高度的創意與對表演藝術的包容性。不同時代的精神也藉由不同形式展現。但無論舊識或新友,相信這次難得的盛會,已為港台彼此的舞蹈合作立下新的里程碑。希望這次舞蹈界的歲末Party能量得以繼續……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