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交響樂團於二○○六年以音樂會形式上演《尼貝龍指環》全本歌劇,創下國內歌劇演出史的記錄,今年更為華格納兩百歲冥誕,挑戰《女武神》全新製作。為了讓國內觀眾看到原汁原味的華格納歌劇,音樂總監呂紹嘉特邀長期在拜魯特劇院工作的導演雷曼與台灣藝術團隊合作,資深舞台設計師蔡秀錦擔任舞檯燈光暨服裝設計。一個暨經典又在地的製作即將登場,令人拭目以待……
以神話和傳說為題材的史詩巨作,《尼貝龍指環》是華格納歷時廿六年所完成的歌劇。不但故事情節錯綜複雜、樂團的編制龐大,連演唱者的音量和音色都必須經過嚴格要求。如此極具野心的創作不僅成為作曲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對任何國際知名劇院來說,想要將這齣作品推上舞台,無非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二○○六年,國家交響樂團即曾經以Semi-staged音樂會形式上演全本歌劇,總長約十五個半小時的四連作,寫下國內歌劇演出史的新頁。而今適逢華格納兩百歲冥誕,樂團更首次挑戰《女武神》全新製作,特聘長期在拜魯特劇院工作的華格納導演雷曼與台灣藝術團隊共同製作,並邀國內外聲樂家參與演出,此舉不僅在台灣掀起話題,在世界樂壇上更是一大矚目焦點。
華格納專家執導 原汁原味的經典詮釋
《女武神》可說是《尼貝龍指環》中角色最精簡、劇情最浪漫、音樂最平易動人的一部。看似戰爭氣氛濃厚,卻有極其深刻動人的情感描繪,之所以挑選這齣歌劇來製作,一方面是可讓更多台灣歌手上台,另一方面就是因為「它的效果最好」。為了讓台灣團隊乃至觀眾皆得以吸收到原汁原味的傳統,呂紹嘉商請雷曼這位華格納專家來台執導,並且邀請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院長蔡秀錦擔任舞台暨服裝設計。但兩人見面首先談論的卻不是製作,而是音樂學,蔡秀錦說:「導演非常重視故事的來龍去脈,他認為這部歌劇的來源,包括英雄、戰爭等都在《日耳曼人》Germannen這本書當中。要做設計前,就必須要先深入瞭解作曲家的背景與思維,因此我們花了一些時間交換彼此的想法。」
雷曼在詮釋歌者在舞台上的感情、動作及角色出現時的戲劇性相當在行,但相較於國際上高達上千部之多上演的歌劇,不少人認為他「老派」。然而這正是呂紹嘉的目的,他說:「我不傾向找新銳導演,製作一些搞怪的東西。德國劇院這麼做,是因為他們看過很多華格納,想要推陳出新。但我覺得,台灣目前的情形是:大部分人從來都沒有聽過現場演出,所以很需要這樣的人來跟大家講述道地的華格納。」蔡秀錦也認為:「一齣有靈魂的歌劇演出並不在它的『新』,而是要能夠藉由不著痕跡、與音樂相容的畫面,牽引出那些幾乎被人們擱置的心靈,激盪感情的本能。」況且每齣歌劇的演出製作,會因為指揮、導演、舞台、服裝和燈光設計、演唱者、與演奏群的不同,而呈現出一個不同以往任何一個演出的綜合藝術。即使當今流行以大量數位影像來詮釋的製作,她也覺得:「數位科技擺在恰當的地方和恰當的時候,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但若過分使用,則容易使人感覺到內涵不足。」
解碼主角內心期待 舞台視覺交代劇情邏輯
既然是為歌劇作設計,音樂的躍動與歌詞的敘述就是思考和詮釋的來源。深深著迷於華格納音樂的蔡秀錦,對《女武神》有相當程度的體會,尤其在第二幕第二景(本設計則是第三景)開始時布倫希德與齊格蒙的對話,「無論我聽了多少次,卻總是無法自拔地將自己深深進入了這兩個角色的內心,而且時時隨著音樂動機投射了兩者的不同情緒與思維,由此,也許你可想像我在那幾分鐘內的感情起伏,有著布倫希德剛中帶柔的英雄拯救與照顧的企圖,有著齊格蒙期待親情,更渴望愛情相隨,卻又害怕失去的孤寂。齊格蒙說:『在瓦哈爾可有一位女士開心地迎候我?』(Grüsst mich in Walhall froh eine Frau?)就是那句由內心緩緩飄出,深恐揉碎了期待的問語,伴著輕得幾乎不著痕跡的悲傷絃樂,總讓我眼眶濕潤地走入了兩個不同的『情』、『境』,卻有著同樣著無明顯邊界的迷茫場域。」《女武神》所帶給她的是一個「美」,但這絕對不是舒服的美而已,絕美的外表下隱藏的殘酷、窒息和刻骨銘心,是她想要在觀眾凝視舞台時,可以分享得到的感受。她的設計理念,就是由這個點所延伸出來。
《女武神》雖然是《尼貝龍指環》的「首夜」,但按演出順序來說卻是第二天,排在序夜《萊茵黃金》之後。因此如何在演出這齣歌劇時清楚交代前因後果,考驗著導演及舞台設計的功力。導演著重在說故事,於是蔡秀錦視覺上的做法,則是在前奏中撥了兩分鐘以內讓導演說故事,在絃樂顫音緊張的情緒下,讓舞台產生逆光效果。看不清台上的演員,卻清楚顯露劍和盾的打鬥與殘酷的殺戮。一對雙胞胎在場景中,父親將毛皮披在兒子的身上,讓妹妹看得羨慕。後來一個被抓、一個留下。在銅管樂的渲染逐漸擴張時,旋轉舞台隨之啟動,光陰從過去到現在,轉出來一個人身上的毛皮,就成了日後兄妹相認的依據。短短的時間中沒有任何話語,卻替歌劇的邏輯性做了完美的解釋。
國內外歌手齊聚 五小時的視聽盛宴
集合了國內聲樂家陳美玲、翁若珮、林玲慧、林慈音、羅明芳等人,以及國外歌手費絲麥爾(I. Vilsmaier)、羅倫施遜(A. Lorentzon)、史瓦寧格(W. Schwaninger)與霍爾(A. Horl)共同演譯,樂團在呂紹嘉的指揮下,與導演、舞台、服裝、燈光交織出華格納總體藝術的網絡。而究竟寶劍如何獲得?女武神如何飛行?佛旦如何在舞台上燃起熊熊烈火?主導動機如何適時響起……這些答案,將會在台灣劇院裡一一揭曉。五個小時的洗滌下,觀眾必能在這視覺、聽覺的綜合與思考中,重新建構出自己獨一無二的想像,一步步地進入到華格納的內心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