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女武神

相關文章 20 篇
  • 華格納用樂團來敘述劇情,來告訴聽眾《指環》中「音樂的每一個時刻都是一個與整體聲響相關的單元。」
    即將上場 Preview 拉夫拉前衛劇團再顯身手

    《女武神》 飛入華格納的燦爛想像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巨製華格納的《指環》系列,今年來到第二部《女武神》,一樣與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合作,充滿奇想的舞台裝置,卻是向華格納當年的設計構思取材,更將廿一世紀的現實世界,恐慌世界毀滅的意象帶入製作中,當然也用了當今Google地圖的圖像,呈現科技新時代的里程碑。

    文字|邱映潔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 拜魯特音樂節2001年《女武神》第三幕第三景。
    特別企畫 Feature 指環本事篇╱速寫《尼貝龍指環》

    首夜 《女武神》

    登場人物 齊格蒙Siegmund(佛旦和人類女子所生的兒子) 齊格琳德Sieglinde(齊格蒙的孿生妹妹,渾丁之妻) 渾丁Hunding(山賊) 佛旦Wotan(眾神之長) 佛麗卡Fricka(佛旦之妻,婚姻女神) 布倫希德Brnnhilde(女武神,佛旦和大地之母艾達的女兒) 其他八位女武神們 劇情概要 【第一幕】 風雨逐漸平息的黃昏,逃避敵人追緝的齊格蒙躲入一間屋子幾乎昏厥過去。齊格琳德在要求下拿出水來給他喝,在這短暫的照顧下,雙方皆有著莫名的好感。不久,男主人渾丁回到家,也邀這位陌生人一起晚餐。在用餐當中齊格蒙自述自己的身世,渾丁在瞭解他正是自己追逐的對象後決定饒他一晚,明晨再來決鬥。此時的齊格琳德偷偷在丈夫的飲料中下藥,等他熟睡後隨即返回見齊格蒙。在交談中才釐清,原來兩人是佛旦與人類女子所生而失散多年的孿生兄妹。在月光下,齊格蒙唱出著名的情歌〈冬日嚴寒已消逝〉,隨後齊格琳德亦以〈你就是春天〉回應。其間齊格蒙特拔出父親賜予他的神劍「諾頓」,陷入愛情的兩人相偕逃亡。 【第二幕】 當佛旦指示著身為女武神的愛女布倫希德,協助齊格蒙在決鬥中獲勝時,守護婚姻的女神佛麗卡氣憤地趕來。因為不能原諒佛旦破壞婚姻誓約及雙胞胎的不倫戀,她在憤怒下應許了渾丁的控訴,強烈要求懲治齊格蒙。佛旦不得已只好向布倫希德表示要改變原意不再協助齊格蒙,然布倫希德卻為他們堅定的愛情而感動,在決鬥中違背父親旨意援助齊格蒙,使得佛旦只好現身砍斷諾頓寶劍,讓渾丁刺殺齊格蒙。見勢布倫希德只好帶著已昏厥的齊格琳德騎上天馬,讓佛旦在後追趕。 【第三幕】 聚集在山頂的八位女武神驚訝地望著姊妹前來,天馬上所載的居然並非勇士而是一名女子。不知從何解釋的布倫希德眼見佛旦追來,只得催促求死的齊格琳德逃走,並告訴她要將所懷的孩子取名「齊格飛」。深懷感激的齊格琳德接過斷劍後立即接受女武神

    文字|李秋玫
    第164期 / 2006年08月號
  • 黑眼睛跨劇團的《女武神》的角色在地化,和當今台灣的處境可謂無縫接軌。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現象7:社會時事比戲好看,劇場還能做什麼?

    「政治正確」剝奪想像 放下宣言開始提問

    這一年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已經讓街頭比劇場還有戲劇感,連藝評人都想提名「太陽花運動」角逐台新藝術獎;面對這樣的狀況,劇場人還能怎樣在劇場裡演「政治」?有人在演出中呈現當下預言未來,但其實是展現政治正確的意識形態;有人改編史詩小說翻轉寓言,但卻流於扁平;也有人透過在經典中置入在地情境,帶動觀眾的提問與學習能力

    文字|郭亮廷
    第264期 / 2014年12月號
  • 反抗是《女武神》的核心命題。
    演出評論 Review

    是現實,還是美學

    資本的邏輯必然創造出服膺這樣邏輯的奴隸。這不是人性使然,但,背後必有人性的掙扎。這是戲劇的布局讓人們靠近現實,卻又超越現實的根本原因!既然這人性的複雜中,出現了象徵被親情、逆倫、權勢收攏的女兒們,逐一的委身惑問甚而抵拒,最後,演變出女武神布倫希德的抗命。這抗命本身能夠輻射出去的意識狀態,是情感的週波又或意識的抉擇?非常值得探究。

    文字|鍾喬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 同學們台下專注聆聽,興致盎然。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女武神帶路 華格納歌劇探訪高中校園

    為了帶領高中學子認識華格納的歌劇世界,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與NSO聯手,趁著NSO即將製作演出全本《女武神》,特地到新竹高中舉辦讀劇活動。由劇場導演鴻鴻主講,帶領竹中音樂班同學進行,透過親身的劇本體驗,也種下了學生心中的歌劇種子。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NSO《女武神》

    從原先設定「齊格菲」單一主題的樂劇,不斷擴充至四部大型樂劇串連而成聯篇樂劇形式巨作《指環》,華格納除了才氣過人,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其中,《女武神》可說是《指環》中最匪夷所思、情節最錯綜複雜的作品。身為天神的父親,殘忍地要不知情的女兒殺死同父異母的哥哥;哥哥卻又愛上了從小失散的雙胞胎妹妹;兩人所生的兒子未來竟娶了自己的姑姑弒親、亂倫、夾雜著世代的恩怨、權力鬥爭、人性(抑或神性?)慾望的墮落等等。華格納真的是將雙子座無窮想像力發展到極致的代表人物。 期待多年,NSO終於正式將《女武神》端出來,成為本年度最重要的製作之一,撇除洋洋灑灑的外國歌唱家名單,女主角之一的齊格琳德由陳美玲擔綱、天神之妻佛麗卡由翁若珮飾演、八位女武神都由國內優秀演唱家,如:羅明芳、林慈音、林玲慧、林孟君、范婷玉、張嘉珍等人擔任,這樣的組合令人萬分期待,不知在名導演漢斯-彼得.雷曼的揉捏、錘鍊之下,會呈現出怎樣驚人的結果?

    文字|林中光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革命分子華格納

    說華格納是個天生的革命分子,一點也不為過。 十九世紀初,歐洲正處在狂風暴雨的改革浪潮之中,從法國大革命資產階級對封建制度的革命開始,德國的狂飆運動更強調了地域語言與文化及其英雄主義。青年時期,華格納熱中於社會運動,參與了德勒斯登的德國資產革命,發表了他對當時革命的看法:「藝術永遠是社會制度的一面好鏡子。只有在偉大的社會運動肩上,真正的藝術才可能從野蠻的狀態中,上升到它應有的文明高度。」華格納的宣言,正承襲了浪漫主義對於教會與貴族的封建制度之反動,與歐洲人崇尚自由的民族情感。 一八四九年起,華格納積極展開歌劇改革的運動,發表《藝術與革命》、《未來的藝術作品》及《歌劇與戲劇》等著作,闡述其欲擺脫貧瘠的傳統歌劇思維,提倡音樂與劇本更緊密、更有機地結合,聽覺與視覺並陳表現的「樂劇」形式。他認為當時的歌劇已經誤入歧途,音樂在歌劇中應該是手段卻成為了目的,而戲劇本來應是目的卻成了手段。因此,有別於當時義大利歌劇空洞的聲樂技巧,或是法國歌劇的華麗場面堆砌,華格納主張,無論是劇情、語言、音樂、演員動作、舞台氣氛,甚至包括劇場建築和內部空間,都須統一起來,為一個作品而服務。他的「總體藝術」的美學觀念,影響現代劇場至今,也催生了廿世紀以導演為主的劇場。 華格納的革命精神,更反映在性別意識上。例如在《女武神》中,他創造出不同於以往歌劇溫婉、無助,與父權社會大相逕庭的女性角色。相較於中古世紀的女武神,她們受到女巫傳授的飛行術與預見未來的先知能力,常常和其他智勇女性典範被歸類為原始母性的象徵,進而也代表著成熟社會中不完全服從、同時又追求解放的女性意識。華格納透過女武神的鮮明性格,進一步讓女性在愛中掙脫社會束縛、勇於追求解放。這些自由的、無懼的、活出自我的女性形象,不管是男子氣概般的特質、或是個人自主意識的彰顯,都是華格納對當時男女地位的迥異作出犀利批判。 今年是華格納的兩百周年誕辰,除了為演出華格納歌劇而創立,每年七、八月舉辦的「拜魯特音樂節」,將演出全新製作的《尼貝龍指環》之外,歐陸各國所推出的活動也不勝枚舉。巴黎國家歌劇院於今年一月起至六月的「2013指環藝術節」為止,長達六個月連續演出華格納歌劇作品,並在六月中到月底演出全本《指環》。此外,德國法蘭克福歌劇院、柏林歌劇院、奧地利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美國西雅圖歌劇院、瑞士

    文字|黎家齊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華格納之愛

    女武神

    將戰士英靈運回神殿,是她的職責 飛馬鎧甲的冷豔英姿,是她的形象 在神話中,她是介於神與人之間的橋梁 在華格納筆下, 她從榮耀的象徵,變成受寵的女兒,掙脫倫常、造成毀滅、化身救贖 她的歌聲從天際呼嘯而過 她是──女武神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早在2010年就以加拿大導演勒帕吉執導的《指環》開始為了這個日子暖身。
    特別企畫 Feature

    生日快樂,華格納!

    今年是歌劇大師華格納的兩百周年誕辰,生前生後都備受爭議的他,在這個特別的年度,也讓不管是愛他或討厭他的人,都得注意到他!全世界都備辦了各式演出活動向他致意,光是全本《指環》就不知演出多少套。台灣也不落人後,除了有國家交響樂團的新製作《女武神》,還有臺北藝術節的《華格納大爆炸》電音派對,更有四個劇團聯手製作的《華格納革命指環》。大師在地下,應該也覺得這個生日真是過得熱鬧非凡了吧!

    文字|蔡育昇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 (圖1)女武神騎士們將戰死英雄屍體運回神殿。圖為Carl Emil Doepler 1876年為拜魯特《指環》首演繪製的女武神投影玻璃片。
    特別企畫 Feature

    秉持浩然正氣 在愛中追求解放

    身穿閃亮鎧甲、頭戴羽翅金盔、手持長矛鋼盾、騎著駿馬飛行這就是「女武神」,來自北歐與日耳曼神話中的颯爽英姿,在華格納歌劇中更被發揚光大、深入人心。她們的形象一路演化,在華格納歌劇中是天神佛旦鍾愛的女兒,卻也充滿人性情義,寧可叛父出手拯救兄弟與姊妹華格納抓住女武神最鮮明的特色君子浩氣進一步讓女性在愛中掙脫社會束縛、勇於追求解放。

    文字|邱映潔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 《女武神》第二幕開始重頭戲之一是佛旦與弗莉卡的夫妻對話。圖為大都會歌劇院《指環》製作,Stephanie Blythe(右)飾弗莉卡,Bryn Terfel(左)飾佛旦
    特別企畫 Feature

    律法約束「情」難為 佛旦的權力困境

    面對最鍾愛的聰慧女兒,佛旦先傾吐心中的苦楚:「我作繭自縛,/是最不自由的一位。」接著展開了長大的敘述,這段敘述看似說給女兒聽,實則告訴觀者許多未在舞台上發生事情的始末,交待了由《萊茵黃金》到《女武神》之間發生的事情,還預示了後兩部的情節;如此的敘事手法亦是華格納成熟作品的一大特色。當青春漸逝時,佛旦轉向追求權力,卻也難忘愛情,成為他的致命傷。權力遊戲的縱橫捭闔,固然將他推上權力的高峰,卻也讓他為許多合約與律法所拘束。

    文字|羅基敏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 沒有《指環》,不會有小說《魔戒》,也就不會有電影的三部曲。圖為電影《魔戒》首部曲海報。
    特別企畫 Feature 許多人不知道的小秘密……

    華格納 就在你身邊!

    華格納的出現,對十九世紀音樂投下一枚震撼彈。時至今日,不僅在音樂界,華格納對於整個人類文明都有著全面的影響:巴伐利亞的國王路德維希二世接觸了華格納的作品後,就將他視為偶像,並以華格納的歌劇為藍本,建造「新天鵝堡」,是今天南德著名的觀光景點。有趣的是,迪士尼的城堡正是以新天鵝堡為雛形設計的。隨著迪士尼的享譽全球,我們的生活中早已處處可見華格納的蹤影。

    文字|張偉明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 大都會歌劇院2011年版《女武神》中,布倫希德(Deborah Voigt飾)與佛旦(Bryn Terfel飾)的對手戲。
    特別企畫 Feature

    亂倫之戀 叛父之罪

    踏入劇院看歌劇前,何不先做做功課,搞清楚有那些精采劇情與唱段,正式上場時才能悠哉欣賞?本刊特邀歌劇達人林伯杰來為大家紙上導聆,風趣剖析中領你進入華格納《女武神》的神妙世界

    文字|林伯杰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 漢斯-彼得.雷曼
    特別企畫 Feature 《女武神》導演專訪

    漢斯-彼得.雷曼 帶領觀眾接近真正的華格納

    高齡七十九歲的德國歌劇導演漢斯-彼得.雷曼,曾製作華格納歌劇超過八十次,且擔任過華格納之孫、魏蘭德.華格納和沃夫崗.華格納的助理多年,對於華格納歌劇的詮釋,更強調貼近作曲家的原意。這次應邀擔綱國內首次完整製作《女武神》導演工作,雷曼強調,這部歌劇清楚地點出了整齣《指環》的張力、問題點、戲劇性,此外《女武神》中交織了各式各樣細膩的人性,這些特點,他都會在台北的製作中呈現出來。

    文字|沈雕龍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 女高音依姆嘉德.費絲麥爾。
    特別企畫 Feature 《女武神》女高音專訪

    費絲麥爾 乘著音符 站上舞台之巔

    《指環》系列歌劇中,女武神布倫希德的戲份不但吃重,角色際遇、心境轉折更是起伏巨大,要擔綱這樣的角色,非能量強大的戲劇女高音不可。這回NSO製作的《女武神》,邀來這兩年在歐陸備受矚目的女高音依姆嘉德.費絲麥爾擔綱,本著日耳曼人嚴謹認真的性格,她從長年的配角升任舞台主角,在角色中找到自己的詮釋特色。趁此機會,本刊越洋訪問到費絲麥爾,與我們分享她對演出的準備功夫與生涯的未來規劃。

    文字|邱秀穎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 絕美的外表下隱藏的殘酷、窒息和刻骨銘心,是蔡秀錦想要在觀眾凝視舞台時,可以分享得到的感受。圖為《女武神》舞台設計草圖。
    特別企畫 Feature

    原汁原味 深情詮釋

    國家交響樂團於二○○六年以音樂會形式上演《尼貝龍指環》全本歌劇,創下國內歌劇演出史的記錄,今年更為華格納兩百歲冥誕,挑戰《女武神》全新製作。為了讓國內觀眾看到原汁原味的華格納歌劇,音樂總監呂紹嘉特邀長期在拜魯特劇院工作的導演雷曼與台灣藝術團隊合作,資深舞台設計師蔡秀錦擔任舞檯燈光暨服裝設計。一個暨經典又在地的製作即將登場,令人拭目以待

    文字|李秋玫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 NSO的劇院版《女武神》,由德國資深導演漢斯-彼得.雷曼執導。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八

    歌劇/華人創意vs.德奧原味 有話題又有看頭

    樂季一開始,就有北市交的兩檔《丑角》、《鄉村騎士》精采揭開序幕,強調兩岸華人劇場創意與演唱實力;明年樂季尾聲則有NSO的全版《女武神》,導演與主要歌者皆為德奧名家,強調原汁原味。有頭有尾的劇場饗宴,可說是樂迷的福氣!

    文字|鄭逸伸
    第237期 / 2012年09月號
  • 二○○○年貝魯特樂劇節「千禧年指環系列」的開始場景,萊茵河底已被改為河岸,三個略似妓女的水仙在沉船邊與惡人Alberich打情罵俏。
    愛丁堡

    不再奇幻的英雄詩篇

    這個製作與目前絕大多數的「指環系列」一樣,把時代設在今日,演員穿著現代服裝。這個「現代化」的導演構思須付重大代價,那就是華格納樂劇的原本故事放在科學發達的今天,不免有格格不入的感覺。這四齣樂劇的人物,大多是天神、精靈、巨人、惡龍;它的場景也往往是河底、天宮、雲端、地底之類的想像空間,若是將他們現代化了,有時未免不倫不類。

    文字|楊世彭
    第131期 / 2003年11月號
  • 簡文彬領軍的NSO,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
    音樂

    展現NSO的歌劇潛力

    如同許多華格納歌者般,歐文的音色在柔美度上尚有很大的加強空間。相形之下,飾唱佛旦的布凌克曼有著高貴的音色,可惜的是,或是對場地的熟悉度不足,或是長途飛行的時差未復,當晚未能唱出他應有的音量,直到最後一段的長大獨白,布凌克曼終於展現拜魯特音樂節華格納歌手的風範,

    文字|羅基敏
    第115期 / 2002年07月號
  • 黃金帶來的災難是《萊茵黃金》的重點。圖為《萊茵黃金》第一幕中的萊茵少女
    特別企畫 Feature 解剖指環

    劇樂共舞的神奇之境

    華格納曾在〈藝術與革命Die Kunst und die Revolution〉一文中說:「真正的藝術只有站在整個社會脈動的肩膀上,才能提升其層次與尊嚴。」他認為藝術與文明的過程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他將自己對社會、對藝術、對理想的信念與堅持,寫進了歌劇,另外,雖然取材自神話,卻在劇中反映當時的社會。

    文字|林芳宜
    第164期 / 2006年08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回家的理由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劇場與生活的忘年之遇

    李秀珣與不受既定想像束縛的「石岡媽媽劇團」
  • 戲劇

    劇場散步筆記:迷走在現場的觀察絮語

  • 上海

    上崑以全本《牡丹亭》迎接解封後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