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戲」的藝術家主要是以圓的概念發展身體動能和美學。圖為2006年兩廳院廣場藝術節「魔幻新馬戲」演出。(林韶安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魁北克瘋馬戲

圓形空間裡的不斷循環 心靈與驅動力的實驗

當代馬戲的歷史與發展

中文翻譯成「馬戲」的“circus”,其實來自拉丁文,意思是“circle”,指的便是作為馬戲表演的圓形空間及其雜技動作的不斷循環。所以,新馬戲創作者在尋找新出路和藝術性時,多是回歸字源意義,重新思考馬戲和身體的定義。大體來說,新馬戲的美學發展有幾個主要方向:回歸馬戲本質並賦予當代意義、深入探究專一的雜耍身體及其本質、尋找馬戲的文本、跨域混種開創新的藝術性、身體動能的解譯轉化為行為或裝置藝術。

中文翻譯成「馬戲」的“circus”,其實來自拉丁文,意思是“circle”,指的便是作為馬戲表演的圓形空間及其雜技動作的不斷循環。所以,新馬戲創作者在尋找新出路和藝術性時,多是回歸字源意義,重新思考馬戲和身體的定義。大體來說,新馬戲的美學發展有幾個主要方向:回歸馬戲本質並賦予當代意義、深入探究專一的雜耍身體及其本質、尋找馬戲的文本、跨域混種開創新的藝術性、身體動能的解譯轉化為行為或裝置藝術。

馬戲對全世界來說,同時具有懷舊的吸引力和陳舊的刻板印象;即使沒看過現場,我們也不斷從費里尼、提姆.波頓等人的電影裡,領略夢幻的光怪陸離;或回到帳篷,殷殷尋找跳火圈的猛獸和扮小丑的猴子。一九九○年代竄紅的太陽劇團,將動物請出劇場,改變馬戲是看動物和怪人的現場秀的認知,然而強調人體技巧奇觀的手法,又製造別的成見。

先讓我們回到廿世紀初,馬戲表演曾經熱鬧至極,帳篷底下聲勢浩大,歐洲城市也趁勢蓋了不少輝煌的圓形馬戲劇院,展示各式「非凡身體」。馬戲娛樂近乎奇觀博覽會,一時達到頂峰,甚至扮演現代藝術的啟蒙角色。一九二○年代看馬戲,很有可能身邊坐的就是畢卡索、考克多等人,前衛藝術運動的先鋒者對馬戲瘋狂著迷,跳下來為舞台畫布景,為空中飛人寫詩或拉雜耍演員去演戲。所以當今日有論者言,新馬戲改革的開始是因為跨領域合作,便有熟悉傳統的創作者對此回應,早在當時,斯特拉溫斯基就為大象編寫芭蕾舞曲了。

回歸字源意義思考馬戲身體美學

先不提梅耶荷德從小丑和雜技演員的身體裡,研發出他著名的表演體系「生理機械學」(biomechanics),或是他的學生愛森斯坦由馬戲節目一段一段的交叉安排,得到電影蒙太奇的靈感;立體派畫家雷捷(Fernand Léger)便經常以馬戲演員為主角。那些將面容姿態解析後重組的畫作,特別能傳達藝術家在特技中所感受到的:碎裂、模糊的身體彷彿進入一種心靈的運動狀態。雷捷曾為馬戲下過註解:「既然地球是圓的,為何要在方裡表演?」

雷捷這番話,正好表明新馬戲的重要概念之一:重回空間與身體關係的思考。其實,中文翻作「馬戲」的“circus”來自拉丁文,意思是“circle”,指的便是作為馬戲表演的圓形空間及其雜技動作的不斷循環。也因此,中文世界面對「馬戲」這個翻譯,較西方觀眾更容易有「動物雜耍」的刻板錯覺,而忽略這個領域的藝術家,主要是以圓的概念發展身體動能和美學。所以,新馬戲的創作者在尋找新出路和藝術性時,多是回歸字源意義,重新思考馬戲和身體的定義。

新馬戲的起源與學校的推動

新馬戲的開始,一般界定為一九七○年代。時值電視入住一般家庭,聲光刺激已成日常娛樂,加上民間保護動物的意識高漲,傳統馬戲因此不敵而沒落。然而一個時代的結束,亦是另一紀元的展開。卓別林的小女兒Victoria Chaplin和她的夫婿Jean-Baptiste Thiérrée於一九七一年推出《日安馬戲》Cirque Bonjour,在特技裡加入敘事,向過往的馬戲歲月致意,開始跳脫傳統往劇場靠攏。至今仍繼續巡迴的雙人作品《隱形馬戲》Cirque Invisible,則以雜技為底,透過道具和服裝來轉化形體邏輯,可以說從馬戲過渡為物件肢體劇場。這概念影響從小跟著他們演出的一雙兒女。尤以一九九八年開始獨立創作的兒子James Thiérrée,特別將此發揚光大,在舞台上塑造出一個甜美的卡夫卡式夢境,也隱含他對老電影和馬戲的情懷,被視為外公卓別林的接班人。

沒落的馬戲家族則思考傳承問題,轉為教育者角色開辦學校,以馬戲團的模式傳授技巧,也邀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給予學生新刺激。像是出身於法國知名Fratellini馬戲家族的Annie Fratellini,第一個扮演奧古斯特(Auguste)的女小丑,和默劇演員Pierre Étaix於一九七二年創辦Fratellini國立學校。這項創舉改變了馬戲只能家族密傳的不成文規定,反倒培養出新馬戲的先鋒者、今日的中生代創作者。如Jérôme Thomas,他於一九八八年創作了第一個於劇場演出、只有手技的獨角戲,完整的導演手法和雜耍意喻,幾乎影響接下來一整世代的手技雜耍創作;直到今日,他仍持續各種以手技出發的實驗(手上的球改成塑膠袋、白紙、羽毛等),或者縮限空間條件(只能坐在椅子上、一張窄桌上、三角形框內等),尋找物件和身體共同運動的音樂性。

接著,加拿大與法國先後於一九八一和一九八五年成立國立馬戲藝術學校。後者以跨領域創作為教學主軸,除了精湛技巧外,也重視聯結馬戲與其他藝術的思考能力。馬戲學校扮演極重要的推動角色,不但改變馬戲創作的整體風景,來自北歐、南美洲的學生所帶回的影響和官方的具體支持,都逐步改變新馬戲的版圖。

魁北克的新馬戲發展

加拿大過去的傳統馬戲團多從美國跋涉而來,也因大部分地區冰天雪地,帳篷無法抵擋、紮營,擴張的範圍不廣,因此加拿大的馬戲傳統仍以街頭賣藝者居多。不過,魁北克地區卻在一九八○年代出現特殊發展。先是蒙特婁國立馬戲學校的成立,卅年來培養人才無數;太陽劇團緊接成立,企業化規模成為當代跨國經營的典範。加拿大馬戲的優點在於,它結合兩種文化特色,一方面帶有法國新馬戲較浪漫的詩意,一方面又熟稔鄰居美國流行文化的可口元素,兩相結合下,創造出專屬的混合味道。

然而在太陽光芒過強的陰影之下,政府補助又微薄,加拿大的新馬戲團體有志難伸,觀眾早習慣娛樂性質多過藝術性的炫技表演,為了生存壓力,不是做相似作品,便是投身太陽劇團。不像法國馬戲學校的學生畢業後直接組團,帶來多元創意,加拿大的馬戲人才或多或少都曾是、正在或將要在太陽劇團工作,沒有創作自由,只能複製典型的公式。

或許在這樣的壓制下,幾個年輕團體更試圖要衝出新路、創作自己的特色,或從地方認同,或從生命哲學,如:阿爾馮斯馬戲團和極限劇團。另外, Thou馬戲園區也聯合國立馬戲學校、馬戲組織“En Piste”、艾羅瓦茲、一手七指與太陽劇團,共同舉辦加拿大第一個馬戲藝術節,「蒙特婁完全馬戲藝術節」(Montréal Complètement Cirque)。從二○一○年開始,每年七月份在蒙特婁盛大展開,邀集國際團體,展現馬戲的不同面貌,也默默影響魁北克的新馬戲創作。

當代馬戲的自由流浪

大體來說,新馬戲的美學發展有幾個主要方向,多從法國開端擴散:回歸馬戲本質並賦予當代意義、深入探究專一的雜耍身體及其本質、尋找馬戲的文本、跨域混種開創新的藝術性、身體動能的解譯轉化為行為或裝置藝術。

成立於一九八四年的Zingaro馬術劇場,即是精神上回歸本質的成功典範。創團導演Bartabas認為馬是人類最早的流浪伴侶,“ Zingaro”即是義大利文「吉普賽」之意,他的創作因此追隨每一騎馬遊牧民族的流浪路線,以世界音樂為他的馬兒們編舞,以人和馬的互動做人類學式的神話劇場。

Zingaro的團員生活也很吉普賽,巡迴時在戶外搭帳篷生營火,身體力行馬戲的生活精神。除了他們,許多馬戲創作者也過著拖車流浪生活,並堅持在帳篷下演出。於他們而言,流浪本身就是一種身體鍛鍊和心靈的自由解放,搭卸帳篷更是演出的勞動儀式。延續於此,部分創作者專門在街頭演出,重返馬戲屬於市集的民間概念,和公眾直接交流,以身體行為定義城市的公共場域性質。

Archaos就是一個同時尋找馬戲新文本和城市空間定義的標的大團,團名是「方舟」與「混沌」兩字所組的新字,一九九○年代的系列作品成功將雜技和工業城市、塗鴉文化、動作電影等相互結合。例如,「性手槍」(Sex Pistols)的搖滾樂中,演員化身為修車和焊鐵工,手上雜耍工具、水管和電鋸機,在鋼鐵打造的工業廢墟裡,以飛車特技表現粗野不羈的性格,加上身後新聞影像投影的呼應辯證,Archaos適切呈現城市邊緣人想要從規範和困境裡解放的慾望與動力。

用創作展開的心靈實驗

受到Archaos的啟發,這種從身體驅動力與形態變化,探討現代心靈的異常,成為當代馬戲創作的精神之一,Johann Le Guillerm和他的「這裡馬戲」(Cirque Ici)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同樣住在拖車裡浪跡天涯,他的獨角戲特別以身心障礙、戰後餘生者的處境為靈感,和他所發明的不完整的物件,實驗不穩定、失去平衡的「身體」如何溝通、吸引與互斥。Le Guillerm的創作計畫《引力》Attraction包含帳篷演出、電影和裝置展覽,被他視為精神實驗室,自二○○一年開始持續至今,打算進行一輩子。這個計畫撼動當代藝術界,不知道如何將他歸類;Le Guillerm卻認為這正是“circus”的精神,將動作解碼重組,找到運動法則的同時,也創造新的驅動定律。

他的裝置中,有一具形狀怪異的植物圓球,約三公尺高、重達好幾噸,沒有任何外力的介入,竟能在軌道上自行神秘地轉動。Le Guillerm說他只是運用自然本有的力量,創造一個循環驅動的感知場域,探尋人與地球的關係。也許這是新馬戲的下一個寓言,在圓體循環裡,回到暈眩的本質、內在私密的核心。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