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盜墓筆記》熱銷千萬本,如何召喚書迷進入劇場,是門商業大學問。「你點播我就搬演」的方式應運而生。製作團隊事前事後的分析、研究與修改,造就粉絲的尖叫和百萬票房,證明量身訂製的商業成功。導演不介意專業戲劇評論人的批評,認為能夠打破傳統路數,做一台視覺系的舞台劇,又花心血去研發觀眾的意趣,並成功地討好了他們,這不是個簡單的事情。
國營的上海話劇中心曾說要用十年培養專業的觀眾,所以先做能引人新奇的戲碼,然後再慢慢請君入戲,按部就班地推出系列的優秀作品。這幾年小劇場演出,走出幾條固定的模式:白領愛情、網絡搞笑、懸疑謀殺等等,演劇的進程可能瞬息變化,誰能說準下一齣的戲路發展。
暢銷小說改編戲劇召喚書迷進劇場
民營劇團靠上座率來維生,有時一部戲「導下」便真的票房「倒下」,幸運的是,選對行銷思路策略,一部戲運作得當,票房便滾燙翻升,如果能夠推出熱銷連續劇集的方式,票務商捧錢搶著推廣代理,應該是千載難逢的好運到了,如同遇上稀世珍寶,翻轉前半生的清貧。
自二○○七年起勾勒這藏寶圖的南派三叔,他的小說《盜墓筆記》九大冊,刷出了千萬本的熱潮,網上關注度號稱八百萬雄兵,從而躋身文學富豪榜的前三強,老練玄幻的筆法,開啟了讀者的盜墓時代。故事話說從頭,半個世紀前的長沙盜墓賊,意外發覺了半部的錦帛殘篇,文中記載了戰國時代的古墓,而後輾轉流經後人,於是一群奇人高手便展開詭異的尋寶盜墓之路,神秘的墓主是誰,要解開多少謎團才能挖到寶貝,層疊的疑竇,像一個又一個的連環,緊緊扣住年輕讀者的青春。
說起最早網絡小說走紅到劇場的例子,要算是多年前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幾許沉浮後,這兩年又有興盛之勢。改編原著的首要問題,作給誰看?如何作戲?觀眾早不是當初的懵懂生,全本照搬一點神秘感也沒的《步步驚心》,原著韓寒嫌棄的《1988》,往往廣告還沒看熱,首輪演演就收攤了。這些知名的小說故事線長而散漫,缺乏戲劇衝突,大多靠塑造引起讀者共鳴的人物取勝,人物塑造卻不是舞台劇的強項,導演們在改編時陷入的盲點:太注重演繹故事,忽略了讀者情懷!
你點我演的粉絲劇貼近觀眾需求
製作《盜墓筆記》的錦輝公司負責人說,既然改編暢銷小說是為了召喚書迷進劇場,「心理攻關」比「技術攻關」更重要。第一個該討論的不是劇情發展,也不是製作,而是粉絲們的心理訴求,推出了你點播我就搬演,觀眾先點播的城市就先去巡演,演出更像是一場精算過的保本收益率指南,製作團隊在網上貼吧和微博留言上,大量分析比對研究「稻米」(盜墓粉絲的暱稱)對於這部小說的期待,兩個主角的想像「合理化」安排到情節設計中,在話劇演出後,還不斷徵求觀眾的反映,根據意見加以改動,添設了男主角在台上「賣萌賣腐」的浪漫片段,屢出奇招,圖的是觀眾叫好。如果沒讀過小說來看戲,你會大呼真沒邏輯,反觀女粉絲的尖叫和百萬票房,又證明了量身訂製的商業成功,導演不介意專業戲劇評論人的批評,認為能夠打破傳統路數,作一齣視覺系的舞台劇,又花心血去研發觀眾的意趣,並成功地討好了他們,這不是個簡單的事情。
其中致勝的關鍵——來看此劇的觀眾,至少有一半人從未進過劇場,沒有感受過現場表演吸引的魔力,一旦置身玄幻的視聽享受中,小說人物活靈活現,環繞著熟悉的台詞,以演唱會的方式預算來作戲,舞美效果自然不是卅萬(人民幣)小劇場的簡約堪擬,那種互動的參與感,應該比線上遊戲還有刺激歷險的快感吧?據悉即將排演的《盜墓筆記2》仍會延續「視覺系」的路子,將移植外灘5D燈光秀,用立體投影將整個劇場變成海底,帶領稻米們不達墓地絕不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