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劇《半生緣》經典之處非劇情、角色,而是文字魅力,藉由描述角色折射出人性。(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提供)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回到哪裡去? 多媒體音樂劇《半生緣》互動疏離

備受影視劇界青睞的張愛玲小說《半生緣》,在滬港台話劇界菁英合作下,共同打造出多媒體音樂劇新版,結合音樂、投影、評彈、老歌等,以拼貼形式呈現原著內容。然而在表演方式上,演員之間都是「無交流」式表演,整場戲疏離在評彈和歌聲中;有些戲,只能止於對話,掩於情節,演員對著影片中的人物說我們回不去了,編張愛玲有N種方法,這次張愛玲也回不去了嗎?

備受影視劇界青睞的張愛玲小說《半生緣》,在滬港台話劇界菁英合作下,共同打造出多媒體音樂劇新版,結合音樂、投影、評彈、老歌等,以拼貼形式呈現原著內容。然而在表演方式上,演員之間都是「無交流」式表演,整場戲疏離在評彈和歌聲中;有些戲,只能止於對話,掩於情節,演員對著影片中的人物說我們回不去了,編張愛玲有N種方法,這次張愛玲也回不去了嗎?

最具老上海派作家風格特色的當推張愛玲莫屬,寫城市裡的男情女愛,說流年中的風月殘念,她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原名《十八春》,赴美後進行了改寫,刪掉了略帶政治色彩的結尾,改名為《半生緣》。此作並不是張愛玲最好的作品,卻最受影視劇界青睞。幾年來,中國、香港、台灣,兩岸三地一個接一個推出,大有要將《半生緣》的另一面補齊到底的感覺。

一部跨度達十多年,主線人物眾多、關係複雜、多條敘事線索並進的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不是件容易的事。張迷遍布海內外,眾口難調,但張派作品卻是文藝圈裡頗有票房號召力的題材,而今滬港台話劇界菁英,共同打造的多媒體音樂劇《半生緣》,於文化廣場連演三場,張愛玲又被請回故地作客了!

一半混搭加一半拼貼

香港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半生緣》導演/設計/聯合編劇胡恩威認為,該劇經典之處非劇情、角色,而是文字魅力,藉由描述角色折射出人性,改編核心保留文字的魅力,劇中結合音樂、投影、評彈、老歌等多方面,以拼貼形式呈現原著內容,是演出劇目中的一種新嘗試。

大幕徐徐,身著素雅旗袍的特邀歌者金燕玲首先獻唱:「億萬年,來復去;時間無涯荒野裡。晨宿列張,不知人間風雨。千萬人,來又去;歲月無垠天地裡……月為媒,風作證,執手輕輕再問一句。你在這裡?你真也在這裡?」字字詩魂呼喚起觀者們對於原著《半生緣》的印記,多媒體投射出的不同時鐘,宣示了「時間的荒野裡」人生虛無的主調。而作曲則為來自香港的著名音樂人于逸堯,金燕玲說她是演歌式地傳唱這首原創曲〈你也在這裡?〉,小說的經典台詞句句浮現在投影上,而後是蘇州評彈藝術家金麗生和郁群的雙檔彈詞,軟糯嗲濃的老上海氣氛,你會以為似是來聽曲藝的場域。二○○三年曾與林奕華合作,導演這次再改編《半生緣》,動機因張愛玲對音樂的感悟,十分喜愛彈詞,所以觸發靈動,採用戲曲音樂訴說重要片段,琵琶的伴奏點出張派慣寫俗淡的情愛故事,卻透出別種雅趣。

細節或戲結

故事線圍繞七名男女展開十四年的變遷,採取其他副線老少人物刪除,進而濃縮劇情,又透過融合多媒體手法,將電影元素穿梭其中,重點是可清楚看到演員的表情、狀態,突顯角色個性。

衝突性強烈的一些場景,編導的手法十分隱忍,如果沒有讀過原著,或有隔離感,不明白這股蒼涼感從何而來,影視劇靠煽情的情節迎來世事蒼涼無可奈何的安排,劇場注重於人物情感的描述,焦點在細節性的瞬間,而非一連貫戲劇的發展走向,此細非彼戲的處理,勢必無好戲可看。

而在表演方式上,演員之間都是「無交流」式表演,話是說給台下聽,反衝突和不互動,整場戲疏離在評彈和歌聲中,沒法建立起基於性格決定命運的絕望人生。究竟如何淡退至黯然而無力神傷的心緒,終了前演員穿越式的對話,交錯的時空,似乎宣告,有些愛只能止於唇齒,掩於歲月;有些戲,只能止於對話,掩於情節,演員對著影片中的人物說我們回不去了,編張愛玲有N種方法,這次張愛玲也回不去了嗎?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