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與他者相遇

第一次看西迪.拉比跳舞,是他和阿喀郎共同編作、演出的《零度複數》。舞台上,孟加拉裔英國舞蹈家阿喀郎與摩洛哥裔比利時編舞家西迪.拉比,各自以不同的身體訓練和舞動方式,時而相仿、時而對立、時而互補,如鏡像般雙生共舞,既和諧又異質。如果說阿喀郎學習自印度傳統卡達克舞的身形雄渾有力如大地,那麼如軟骨功般輕巧靈動的西迪.拉比,則像風般無形、捉摸不定,令人好奇他那結合瑜珈、嘻哈街舞、爵士、現代舞等,難以辨識流派的身體技法,是怎麼產生的?

被西方舞壇譽為「舞蹈奇才」的西迪.拉比,發跡的過程就是一則「傳奇」。雖然從小愛跳舞,卻沒受過正式的訓練,舞蹈養分全來自電視節目,十七歲進入電視台工作,在綜藝節目中伴舞,直到十九歲參加舞蹈比賽勝出,才進入比利時最有名的舞蹈學校P.A.R.T.S.研讀,踏入現代舞的世界。P.A.R.T.S.的創辦人之一是「羅莎舞團」藝術總監姬爾美可,不同於其他舞蹈學校,P.A.R.T.S.以培養「會思考的舞者」為核心,從課程安排到生活環境,都傳遞多元而豐富的創作哲學。

從邊緣到主流,從街頭的流行文化到體制的舞蹈教育,年輕的西迪.拉比就像塊海綿般,無止盡地探索、追求、吸收。再加上他歐非混血的成長環境,以及比利時多元文化的相互滲透、混雜和融合,造就了他擅長將不同舞蹈元素、文化背景融入作品的風格。西迪.拉比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舞蹈之於他的意義,就是在尋找彼此之間的連接,不停尋找與人親近互動的可能,「藝術具有療癒的功能,讓不同地區的人們相遇相知,找到共通連結之處。」

因此,無論是他和阿喀郎、西班牙國寶級佛朗明哥舞蹈家瑪麗亞.佩姬絲、南印度庫契普堤舞表演者莎塔拉.施瓦力噶帕的合作,都是和他者相遇同行――也許過程百轉千迴,但終將交會在同一點上。西迪.拉比說,在外人眼裡,看來相距甚遠,無處不是對比差異的兩人,共舞之時,卻是相通一體,重點不在於他們所受的是卡達克或是佛朗明哥舞蹈訓練,而是靈魂。他的哲學信仰是,人們各自不同,生命過程也都在不同面向鋪展,然而必會有交錯相遇的一刻,發展出相知相惜的理解。

近年,西迪.拉比開始向東方文化汲取靈感,這並非偶然,據說,他從小就迷上李小龍的功夫電影,也是周星馳的影迷,對功夫藝術與佛教精神一直有濃厚的興趣。此次在台灣上演的《空間》,又是另一次他和異文化的親密聯繫。排練期間,他親赴中國河南少林寺,與僧人們一起打坐、吃住、參禪。西迪.拉比與十七名武僧,現代舞與武術拳法,剛柔相生。東方禪學哲思,如何在他的拆解重組下,從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來到見山又是山的境界?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第一次看西迪.拉比跳舞,是他和阿喀郎共同編作、演出的《零度複數》。舞台上,孟加拉裔英國舞蹈家阿喀郎與摩洛哥裔比利時編舞家西迪.拉比,各自以不同的身體訓練和舞動方式,時而相仿、時而對立、時而互補,如鏡像般雙生共舞,既和諧又異質。如果說阿喀郎學習自印度傳統卡達克舞的身形雄渾有力如大地,那麼如軟骨功般輕巧靈動的西迪.拉比,則像風般無形、捉摸不定,令人好奇他那結合瑜珈、嘻哈街舞、爵士、現代舞等,難以辨識流派的身體技法,是怎麼產生的?

被西方舞壇譽為「舞蹈奇才」的西迪.拉比,發跡的過程就是一則「傳奇」。雖然從小愛跳舞,卻沒受過正式的訓練,舞蹈養分全來自電視節目,十七歲進入電視台工作,在綜藝節目中伴舞,直到十九歲參加舞蹈比賽勝出,才進入比利時最有名的舞蹈學校P.A.R.T.S.研讀,踏入現代舞的世界。P.A.R.T.S.的創辦人之一是「羅莎舞團」藝術總監姬爾美可,不同於其他舞蹈學校,P.A.R.T.S.以培養「會思考的舞者」為核心,從課程安排到生活環境,都傳遞多元而豐富的創作哲學。

從邊緣到主流,從街頭的流行文化到體制的舞蹈教育,年輕的西迪.拉比就像塊海綿般,無止盡地探索、追求、吸收。再加上他歐非混血的成長環境,以及比利時多元文化的相互滲透、混雜和融合,造就了他擅長將不同舞蹈元素、文化背景融入作品的風格。西迪.拉比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舞蹈之於他的意義,就是在尋找彼此之間的連接,不停尋找與人親近互動的可能,「藝術具有療癒的功能,讓不同地區的人們相遇相知,找到共通連結之處。」

因此,無論是他和阿喀郎、西班牙國寶級佛朗明哥舞蹈家瑪麗亞.佩姬絲、南印度庫契普堤舞表演者莎塔拉.施瓦力噶帕的合作,都是和他者相遇同行――也許過程百轉千迴,但終將交會在同一點上。西迪.拉比說,在外人眼裡,看來相距甚遠,無處不是對比差異的兩人,共舞之時,卻是相通一體,重點不在於他們所受的是卡達克或是佛朗明哥舞蹈訓練,而是靈魂。他的哲學信仰是,人們各自不同,生命過程也都在不同面向鋪展,然而必會有交錯相遇的一刻,發展出相知相惜的理解。

近年,西迪.拉比開始向東方文化汲取靈感,這並非偶然,據說,他從小就迷上李小龍的功夫電影,也是周星馳的影迷,對功夫藝術與佛教精神一直有濃厚的興趣。此次在台灣上演的《空間》,又是另一次他和異文化的親密聯繫。排練期間,他親赴中國河南少林寺,與僧人們一起打坐、吃住、參禪。西迪.拉比與十七名武僧,現代舞與武術拳法,剛柔相生。東方禪學哲思,如何在他的拆解重組下,從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來到見山又是山的境界?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