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作了一項調查,以了解美國人欣賞藝術的習慣與態度,以便在藝術參與度低迷的現下,找到解決困境的方法。調查結果顯示,「社交」仍是重要的參與原因,而不參與的原因除了票價貴、地點遠,另有「找不到伴」這個理由。說不定以後可企畫讓觀眾透過約會公司或社群網站「揪伴」看表演,以提升觀眾進場意願?!
原來看表演跟上館子一樣,誰都不喜歡一個人去!
這是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最新調查透露的結果之一。這個調查,是為了解美國人欣賞藝術的習慣與態度。許多正式的調查和非正式的觀察都已經顯示,美國(成年)人欣賞藝術的人數與頻率,都不如以往,因此藝術基金會做了一個比較廣泛的調查,來了解到底美國人去或不去欣賞藝術的理由是什麼。
知道原因是很重要的,因為美國許多藝術參與,尤其是這個調查針對的「指標藝術」項目,包括古典音樂、歌劇、芭蕾、音樂劇、舞台劇、爵士樂和參觀博物館及藝廊,都面臨觀眾群流失的問題。這個問題在表演藝術界尤其嚴重,觀眾年齡層老化、季票訂購數下跌、節目安排僵化,是業界持續的憂慮。基金會先前的調查已經證明了觀眾流失的大趨勢。在調查所涵蓋的二○一二年裡,有參與上述藝術行為者,只占美國成年人的33%,比二○○八年的41%更少,想要挽回頹勢,先得從確認病因開始。
「社交」是欣賞藝術的重要理由
在詢問「不」的原因前,可以先問問「是」的原因,在這方面,最多人選擇的理由是跟親戚朋友社交(73%),從這點看來,今天美國人欣賞藝術的理由,和十七、八世紀歐洲人看歌劇,以及以前中國人看京劇也沒有太大的不同。其他的原因依次還有在此一特定場所看展覽或表演、開拓見聞或增加新知識、體驗高品質的藝術、支持社區團體或活動、欣賞某一個藝術家的作品、便宜或免門票、了解自己的文化遺產。
但當調查進一步詢問上述理由的重要性時,結果就略有差別,雖然只有40%的人是衝著特定藝術家來,但對這些觀眾,尤其當他們是去看表演時,這個動機卻非常重要。相比之下,雖然66%的人提出「去特定場所」為理由,但他們並不視其為主要理由。而看展覽的人也比看表演的人更看重增廣見聞。
在得知藝術引人上門的理由後,調查開始去了解13%的成年人說他們有特別表演展覽想去但最後沒去的原因。最多人選的前三個原因不出所料,分別是沒有時間(47%)、太貴(38%)、場所不容易到,這包括個人健康因素(37%)。但第四個原因就比較讓人想不到,有22%的人說是因為他們找不到人陪他們去。
這方面也有些細微的差別,像是想看表演沒看成的比例遠高於看展覽不成(70%和36%),這自然是因為展覽開放的時間比較長,給觀眾比較大的彈性,不像表演非在特定時間去不可。而雖然同樣多的人以找不到伴為沒看展覽或表演的原因,但對表演觀眾來說,這個原因卻重要得多。
沒伴讓人懶得看表演?
當研究者進一步分析族裔和社經狀況後發現,自認是「中產階級」者比「藍領階級」者常進行欣賞藝術的活動;這個主觀的階級區分比客觀的收入和教育水準更準確。有色族裔最常為了支持社區活動或團體而去欣賞藝術。而非裔和拉丁裔最常因為找不到伴而沒有去成。
而在表演藝術機構相當看重的年齡分布上,也有一些有趣的發現。調查顯示,參與藝術比例最高的,是十八到廿四和卅五到四十四歲的兩個年齡層。巧合的是,這兩個年齡層也有最多人把與朋友親戚社交作為理由。至於夾在其中廿五到卅四歲的人,不是不參與藝術,而是比較常去門票較低的展覽。
這個調查肯定了不少藝術單位早已知的現象,但也點出一些未知處。有些病因已經有藥方,像是降低票價;有些病因恐怕比較難解決,像是沒有時間,調查就指出,這有時是主觀的認知而非客觀的衡量。至於如何去解決找不到伴,似乎正有待創意的行銷手段:或許跟約會公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