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鋼琴前工作的林桂如(登曼波 攝)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與藝術家的書桌 連線

林桂如 百變鬼靈精 處處都可成書桌

出身學院科班、也縱橫劇場音樂的作曲家林桂如,寫曲之前會把所有靈感來源攤放在書桌上,隨手激盪創意;等到正式進入寫曲,就需要一個大書桌,擺上樂曲每部分的結構,此時圖書館的大桌便成她的工作平台。而家中將想像的聲音實際演練、實驗出來的鋼琴,則完全走實用風,一切布置只為了方便創作。林桂如其實是一位只要讓心安靜下來就可以工作的作曲家,無論在任何地方,她都可以寫出驚奇的音樂,創作靈感可謂信手拈來。

出身學院科班、也縱橫劇場音樂的作曲家林桂如,寫曲之前會把所有靈感來源攤放在書桌上,隨手激盪創意;等到正式進入寫曲,就需要一個大書桌,擺上樂曲每部分的結構,此時圖書館的大桌便成她的工作平台。而家中將想像的聲音實際演練、實驗出來的鋼琴,則完全走實用風,一切布置只為了方便創作。林桂如其實是一位只要讓心安靜下來就可以工作的作曲家,無論在任何地方,她都可以寫出驚奇的音樂,創作靈感可謂信手拈來。

關渡藝術節—動見体劇團《凱吉一歲》

10/30~31  20:00   10/31~11/1  14:00、17:00

臺北藝術大學展演中心戲劇廳

INFO  kdaf.tnua.edu.tw/2015

初秋的星期二下午,太陽仍不減秋老虎的威力,來到台北盆地邊緣的關渡,在高樓密集矗立的山頭,山的一邊可以俯瞰台北盆地,另一邊是面向淡水河的竹圍里。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簡稱北藝大)位處於關渡地區,早期未開發時,房租較市區便宜,於是許多學生畢業後仍流連與此,捨不得離去,這裡自然地成為年輕藝術家、藝術與劇場工作者的聚集地,彼此之間仍繼續延續著在校時期的跨系合作模式。

費了一般工夫,終於找到作曲家林桂如的公寓,當她挺著可愛的大肚子為我開門時,站在面前的不是大學生時代就是才氣洋溢的作曲才女,而是臉上閃著母性光輝的孕婦,要不是與她是舊識,很難想像臉上充滿溫柔表情的可愛女子,是以前那位鬼靈精怪、腦子永遠塞滿奇怪點子的作曲學生。

書桌、鋼琴、圖書館  都是她的創作「平台」

就讀北藝大音樂系時,她就常幫戲劇系同學的戲劇呈現創作音樂,她的形象絕對不是長髮飄逸、每天在琴房練琴的音樂系乖學生。一頭俐落的短髮、嬌小的身材,靈活的眼睛,活脫是一個鬼靈精怪的小仙女,音樂常常有令人驚奇與不可捉摸的性格,而這樣的個性與音樂本質,即使已經自美學成歸國、都要當媽的她,仍然沒有改變。

「剛回到台灣時,我在南藝大一年,與在清大做研究的先生分開,當時必須南北跑,後來發現這不是理想的狀態,最後選擇定居在婆婆關渡的房子。這裡是我熟識的地區,所以心情上覺得比較放鬆,即使有些人認為生活機能不方便,但我還蠻習慣的。」林桂如說。在這兩面都是落地窗圍繞的客廳,視野異常遼闊,最醒目的莫過於這台黑色的平台鋼琴,這也是林桂如將想像的聲音實際演練、實驗的地方,是她最常用的創作工具。這台鋼琴不像許多女性音樂家的鋼琴會覆蓋上美麗的布幔,或是將周圍的空間布置得美輪美奐,而是完全朝向實用主義運用──零散的樂譜與兩張實用的座椅,鋼琴的譜架上卻擺了一些有趣、實用的2B自動鉛筆、擦擦筆,以及可愛的車子橡皮擦。「這個橡皮擦是創作《凱吉一歲》時演出的道具,當時想在鋼琴裡面塞一些東西,於是去逛九十九元商店,發現這很可愛的橡皮擦,買了很多,因為很實用,就留下來了。」林桂如調皮地笑說。

同時橫跨學院派藝術音樂與劇場音樂創作的林桂如,是國內少數可以悠遊在這兩個不同領域的作曲家,這兩個完全不同的場域,創作模式也是天差地別。「在藝術音樂的創作上,需要較多的準備工作,如音高的素材、結構等,而靈感來源不一定是純音樂的,有可能是詩或小說,所以我會把可能是靈感的來源,全部擺出來,所以書桌此時雖凌亂,但是永遠找得到東西。過一陣子進入創作期,就需要一個大書桌,擺上樂曲每個部分的結構,才可以一目了然,所以畢業之前,我蠻喜歡去圖書館,因為那裡的大書桌才夠用。」林桂如淺笑著說。她是一位只要讓心安靜下來就可以工作的作曲家,創作前並不需要借由特定的物品、儀式、特定的地方,或是偏好的鉛筆來尋找靈感,似乎各種筆在其手裡,無論任何地方,她都可以寫出驚奇的音樂,創作靈感可謂信手拈來。

「在美國快畢業之前,社區樂團兩年一次都會委託學生創作,於是我想寫一首與中國傳統戲曲有關的合唱交響曲,於是採用女高音、合唱團與管絃樂團的編制。當時北藝大戲劇系的學期製作是新版的《竇娥冤》,有同學找我去看,突然靈機一動提出這首合唱交響曲剛好可以用在這齣戲最後一段,竇娥被行刑之前的狀態。當時參考了崑曲《竇娥冤》的唱段,我把崑曲中竇娥哭喊『冤枉』兩字的各種狀態,直接用原音的方式呈現在樂曲中,因為我無法在英文中找到貼近或直譯的詞,而且更希望美國觀眾即使聽不懂歌詞,但是可以直接在音樂中找到能量,那是目前最滿意的學院派創作。」

排練場中  創意揮灑自如

在創作這首長達廿分鐘的樂曲時,林桂如大桌子上堆滿的不是中國戲曲的劇本與詞譜,而是她即將表達樂曲情感與運用於樂曲中的各種音高材料,這樣的創作模式,與劇場音樂的創作,有非常大的差異。如果是劇場音樂的創作,她前期都是與導演或編舞者用聊天的方式溝通,可以讓想法比較實際的落實,爾後再到排練場,從中尋找創作的靈感。林桂如說:「因為排練場是讓想法比較集中的地方。我會用記錄或錄影的方式,回到家中,一個人在書桌前捕捉排練場四面八方的靈感與能量,經過統合、梳理後,在電腦中創作出來。」

曾以《凱吉一歲》 入圍二○一三年台新藝術獎的林桂如,是動見体劇團的音樂總監,在這部由她主導寫給兒童的創作作品中,她運用了現代音樂的語彙,把直立式鋼琴的琴鍵全部拆解,運用預置鋼琴加上機遇音樂的概念,再加上也是動見体主要成員的舞者董怡芬的肢體設計,及擅長機械動力裝置及聲音藝術的黃仲堃所設計加上馬達與機械的道具等等劇場元素,與一則媽媽與孩子前往太空的虛構故事,原本嚴肅的音樂概念瞬間成為非常有趣的親子音樂戲劇作品。「在我們演出完,過一陣子之後,還有小孩撞牆,吵著要去外太空。」林桂如大笑著說。所以這齣富有想像力的音樂戲劇作品,今年下半年將再次搬演,不僅在台灣巡迴,還會到澳洲演出。

這一位才華洋溢、底子紮實的女性作曲家,可以在不同類型的作品中遊刃有餘,如今年她同時幫舞蹈家林文中的舞作《空氣動力學》與董怡芬新點子系列舞作《Play me 我不是我》寫曲時,其學院派的紮實功力與音樂天分充分展現在這風格迥異的兩個舞作上。在《空氣動力學》中,需要一些噪音電子音樂的聲音、大提琴,有抒情的成分。《Play me 我不是我》需要動感的聲音,如舞曲的風格,但她並不會因風格的差異性受到干擾,使創作窒礙難行,這要歸功於自小學習學院派音樂的基本功,包括對各種樂器的掌握,加上後來自學電子音樂的創作,使她能夠在劇場音樂的創作領域獨樹一格,同時掌握各種情狀。新生命的孕育,使她的創作生涯即將邁入另一個新的境界,創作風格也開始產生化學變化,樂曲速度變慢了,音樂更為抒情了。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工作必備小物

五線譜與簡譜並置的編曲譜

近年來許多戲曲劇團委託林桂如創作音樂,希望在傳統的戲曲中融合各種不同的元素,如這份為二分之一Q劇場的新編崑曲《亂紅》的編曲樂譜裡,她用不熟悉的簡譜為戲曲演員寫上演唱的段落,這是她嘗試用現代的作曲手法,在歌仔戲與崑曲的曲牌裡找出可以融合的部分。

註記樂譜時會用的彩色鉛筆

她習慣使用書桌前的五彩繽紛的彩色鉛筆註記樂譜上的關鍵,是她創作時的好幫手。

書桌前的兩部電腦

這兩部電腦是林桂如在創作時的重要幫手,也是創作工具。她將創作的靈感,運用電腦軟體,實際地創作出來,爾後不斷地修改、試驗,才能完成一部部精采的作品。

可愛的汽車橡皮擦與2B自動鉛筆

放在鋼琴譜架上的汽車橡皮擦是二○一三年創作《凱吉一歲》時留下來的道具。方便攜帶的2B自動鉛筆,則是她自學生時代就習慣使用寫譜的創作工具。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