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國修覺得自己有責任將經驗完整傳授給學生。(白水 攝)
專題 專題/台灣劇場表演學分怎麼修?(下)/校園教育篇/教學心得

「學生沒有摸索的義務」

李國修對表演訓練的看法

完整體系的建立非常辛苦,可是卻是戲劇教育不可或缺的根基。李國修抱持綿密紮實的堅持,一步一步地從戲劇認識觀開始扎根,為的就是要讓學子省去盲目摸索的時間。

完整體系的建立非常辛苦,可是卻是戲劇教育不可或缺的根基。李國修抱持綿密紮實的堅持,一步一步地從戲劇認識觀開始扎根,為的就是要讓學子省去盲目摸索的時間。

「演員沒有能力處理角色,導演沒有能力處理文本。」論及台灣表演現況,李國修如是說,而這一切問題的原點就出在台灣缺乏一套有系統的表演訓練。自民國八十九年起,李國修進入學院教授戲劇,這幾年觀察下來,他發現台灣校園裡的戲劇教育缺乏完善的體系,老師是什麼背景、就開什麼課,任何表演方法都無法累積,學生在這樣的戲劇教育下,只能自求多福,碰上什麼老師就決定之後的表演道路,摸索,是必然的歷程。

自編表演教材

完整體系的建立非常辛苦,可是卻是戲劇教育不可或缺的根基,之前「屏風二團」的成立,就是想從最根本的戲劇認知與方法來訓練、教育演員。雖然二團因著不景氣而解散,然而,二團的建立仍是李國修認為必須在表演教育方面實踐的行動。這幾年,李國修將多年來編導演的經驗整理、沉澱,架構出一套有系統的教材,在北藝大戲劇系所、台大戲劇系播灑戲劇的種子,他說:「我必須對學生負責,覺得自己有責任將多年的經驗完整傳授給他們。」不同於屏風在每齣戲排演時的演員訓練,在學校裡的戲劇教學李國修抱持綿密紮實的堅持,他認為「為戲教戲」的方式過於簡略,唯有一步一步地從戲劇認識觀開始扎根,這樣的戲劇教育才盡完善。而他現在的努力,就是要讓學子省去盲目摸索的時間,他說:「我所摸索過的路,不値得學生們再摸索一次,學生沒有摸索的義務。」

編導演經驗大集合

這幾年李國修將二十幾年的戲劇摸索、實踐經驗,編輯成兩本厚厚的教材在學院裡傳授。這兩本教材主要是講授寫實主義的創作、導演、表演,内容兼具理論與實務兩方面。在理論的闡述上.李國修運用各式各樣的圖形、表格表達一個劇本或表演所需的厚度、深度、處境、態度,戲劇元素所需要的動機、轉折、層次、氛圍、障礙、目標在教材内也以簡明的圖形呈現。在實務上,李國修則闡述評量一齣戲好壞的各種檢視標準,他以條列式的準則提供學生一個判斷準則。整體來看,這兩本教材是李國修編導演經驗的大集合,所以當中的理論都可以在他的表演經驗中找到實踐的基礎,補足一般戲劇教科書理論與實務之間的巨大鴻溝。

經驗的傳承與累積是李國修認為表演訓練的不二法門,但是李國修的獨門體系適用於所有的表演訓練嗎?是否只要一個戲劇主導者撐得夠久,他的訓練方式就可以稱為體系呢?除了仰賴有識者披荊斬棘之外,台灣的表演訓練需要更多的規畫與投入,體系的成形才有可能克竟全功。

 

特約採訪|黃麗如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