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川俊夫的新歌劇《靜海》以簡潔的舞台與音樂,省思日本福島核災。(Arno Declair 攝 漢堡歌劇院 提供)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細川俊夫歌劇新作《靜海》 省思日本福島核災

地震對人心的傷害與震撼既深且遠,甫發生的台南震災讓人傷恨銘心,而五年前的日本三一一震災與核災,更讓人深痛省思。由日德跨國合作,細川俊夫作曲、平田織佐執導的歌劇《靜海》,於一月下旬在漢堡邦立歌劇院首演,藉由該作,細川俊夫審視福島核災,透過清簡空蕩的日本劇場美學,鮮有激情的音符,卻展現出強大的感染力。

地震對人心的傷害與震撼既深且遠,甫發生的台南震災讓人傷恨銘心,而五年前的日本三一一震災與核災,更讓人深痛省思。由日德跨國合作,細川俊夫作曲、平田織佐執導的歌劇《靜海》,於一月下旬在漢堡邦立歌劇院首演,藉由該作,細川俊夫審視福島核災,透過清簡空蕩的日本劇場美學,鮮有激情的音符,卻展現出強大的感染力。

二○一一年三一一日本大地震帶來毀滅性破壞,大自然災害加上至今無解的福島核災,浩劫影響深遠。核災對藝術家的創作帶來巨大的影響,文學、電影都已經有許多的省思文本問世。邁入新年度,漢堡邦立歌劇院(Staatsoper Hamburg)在一月廿四日推出由細川俊夫譜寫的《靜海》(Stilles Meer,海、静かな海),以清簡的舞台與音符,帶領觀眾重回三一一地震災難現場。

《靜海》是細川俊夫審視福島核災的全新創作,在首演之後接續在二月有多場演出,每場觀眾反應都極熱烈,劇評盛讚,觀眾全場起立致敬。

堅實製作團隊

《靜海》是德國與日本的跨國歌劇合作,兩國皆有挹注資金。翻開《靜海》節目單,會發現製作團隊盡顯當代日本表演藝術實力,陣容非常驚人。導演是以機器人劇場聞名的平田織佐,他曾受邀至台灣演出《三姊妹—機器人版》、《蛻變—人形機器人版》,舞台美學獨特鮮明,果然,他再次把機器人放置在《靜海》的舞台上。指揮是長野健,他是新上任的漢堡邦立歌劇院的音樂總監,這次演出成功,讓他在劇院裡的地位更穩固。舞台設計是杉山至,服裝設計是正金彩,作曲家是細川俊夫,這群日本藝術家在漢堡與當地藝術家合作,跨過文化藩籬,交出令人激賞的舞台作品。

細川俊夫歌劇作品並不多,一九九八年在慕尼黑交出首齣歌劇《李爾物語(リアの物語)》,二○○四年在普羅旺斯的艾克斯藝術節(Festival d’Aix-en-Provence)推出《班女》,二○一一年在布魯塞爾推出《松風》,《靜海》是他個人的第四齣歌劇作品。他曾在柏林求學,人在歐洲創作、發表作品,但日本是他永恆的創作母題,每一齣歌劇都是他回望原鄉的凝視,充滿日本能劇的元素。《靜海》是他面對日本地震與核災譜寫的哀歌,曲式現代,音符鮮有激情,卻有強大的感染力。

日本劇場美學

《靜海》團隊的核心成員幾乎都是日本人,整個舞台充滿清簡空蕩的日本美學,傾斜的舞台裝置象徵震後歪斜土地,燈光冷調,演員肢體緩慢不誇張,導演建立一個被地震、海嘯、核災肆虐的末世荒原,觀眾可以清楚看到日本能劇的特色。《靜海》故事簡單,描述在地震中失去兒子與日本丈夫的Claudia,回到了當初浩劫的中心點,遇上了一群努力求生存的村民,大家都必須在這片荒原上,再次面對逝去的孤魂。

《靜海》是一齣無瑕歌劇,各個美學環節都精準,絕對成為參與藝術家的重要履歷,導演平田織佐在這齣作品裡展現他場面調度的精準,舞台上的線條、演員、氣場都極為淒美,歌劇是劇場導演的巨大挑戰,他給了德國觀眾最完美的藝術實踐。

福島核災對德國人影響重大,直接影響到國家的廢核政策,《靜海》再度逼人省思核災,大自然災害無法避免,核電廠的毒害,卻是任何大自然力量都無法洗刷的禍害。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