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仕龍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改編希臘史詩《伊里亞德》 法國受刑人演出搬上劇院舞台
巴黎維列特劇院在五月上旬推出一檔很特殊的作品《伊里亞德》,改編自同名荷馬史詩,特殊之處在於,這是由六名受刑人、八名專業演員與一名伊朗籍女歌手演出的製作,幾乎所有參與演出的受刑人都從沒進過劇場看戲,但他們充滿能量的演出卻不比專業演員遜色。導演賈克莫尼表示,該劇演出體現「尊重、榮譽、自豪」的精神,這對受刑人而言是珍貴的價值,不回頭去看每個人的過去,而重新去發現一個人,以及他人性的一面。。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黎音樂劇地標 夏特雷劇院封館整修兩年半
創立於一八六二年,在總監夏普蘭手下成功轉型為巴黎音樂劇地標的夏特雷劇院,將自今年三月起展開封館維修,預計為期兩年半。這次工程主要為了翻修老舊的電力、空調系統及舞台機械設備等,使其符合最新的安全規範,同時也將改善櫃檯與內部空間動線。期間,原本已排定的演出計畫將移至其他場館,原總監夏普蘭也將轉任「樂之塞納」音樂廳總監。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加碼文化建設 巴黎「戲劇城」預定二○二二年落成
趕在明年總統大選前,法國政府確定推出重大的劇場計畫,將在巴黎第十七區成立「戲劇城」,主場館設於國立奧德翁劇院的貝堤耶實驗劇場所在地。「戲劇城」占地兩萬平方公尺,將於二○一八年動工,預定二○二二年落成,落成後將由奧德翁劇院、法蘭西戲劇院及國立高等戲劇學院共同使用,結合戲劇教學與專業劇團演出環境,讓學生、老師、藝術家、觀眾之間的互動更為密切。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文化多元是好生意? 法國劇場幕後的企業力量
法國政府智庫的研究指出,如果能降低不同族群(如性別、膚色等)之間的就業率差異,那麼法國的國內GDP將可提高6.9%,而在表演藝術界,也正有愈來愈多企業挹注資金,協助劇場推動各種提昇「多元性」計畫計畫項目包括演員養成、劇場創作參與,也含讓非中產階級觀眾入場看演出,可說是在實踐社會公義的同時,共同把產業的餅做大。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劇場多元性何在? 導演、演員齊嗆聲
法國的劇場不只是以白人觀眾為主,台上演戲的也多是白人演員,九月中《世界報》舉行了「戲劇與電影中的多元性在哪裡?」論壇,邀集文化部官員、劇場導演與演員等共聚一堂討論。果然當天砲聲隆隆,其他族裔導演與演員紛紛痛批此一現象,包含劇院安排的製作中,少數族裔的角色與劇本都非常少,也讓少數族裔演員難以現身。但當日論壇卻也少了亞裔的聲音,劇場的多元性問題,或許還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真正找到解答。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當代、多元、在地 珂嶺國家劇院新年度節目表出爐
五月底,珂嶺國家劇院新任總監瓦吉.穆阿瓦發布二○一六/一七新劇季節目,發展重點是提供當代劇作演出平台的該劇院,在身為移民後裔的穆阿瓦帶領下,更將視角延伸到其他族裔的劇作家,如讓非裔導演執導非裔當代劇作家作品。他自己也將執導自己寫的兩齣劇本:《孤身孑然》與《伊底帕斯王之淚》。此外,他也積極推展青少年戲劇工作坊,讓青少年有機會參與戲劇製作。並要求工作人員走出劇院推動社區活動,與在地民眾「搏感情」。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經濟不景氣更要看戲 巴黎公立劇院釋利多
經濟不見起色,法國公立劇院也必須努力祭出優惠利多,讓國民依然能親近劇場藝術。巴黎奧德翁劇院新任總監布隆胥維宣布新劇季節目時,特別推出五齣全新製作的優惠口碑場,以半價邀請觀眾嚐鮮;老字號法蘭西戲劇院也跟隨英國國家劇院的腳步,與法國百代影業旗下的「百代現場」合作,挑選經典劇目在各地電影院同步放映,讓古典文學與大眾更親近。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新舊部長交接 法國文化政策欲振乏力
法國政府於二月下旬宣布新任文化部長阿祖蕾上任,這已是奧朗德執政四年以來所任命的第三位文化部長。文化政策學者布魯斯提為文指出文化部人事變動的意涵,由此見證前人所樹立的文化政策典範,已經完全屈服於市場法則。因為前任的佩勒蘭與現任的阿祖蕾都以企管與財務見長,可以看出奧朗德政府要求的是「要文化更要賺錢」,文化政策以利益為導向,讓表演藝術只得繼續維持通俗、實用且易於販售票房的路線。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審計法院財務報告出爐 法國四大國家劇院挨批浪費
二月中法國審計法院檢討政府財務收支的年度報告書公布,法國四大國家劇院均被批評財務體質孱弱。製作水準雖受肯定,但接受國家高比例補助的四所劇院,除了入不敷出,高額的人事支出也相當沉重,而贈票率過高也令人搖頭,其他還有諸多浪費、資源效益不彰的情形。總之,綜觀審計法院的報告書,不難看出大法官們一心打著省錢的算盤,在歐洲經濟如此不景氣的狀況下,堂堂國家劇院恐怕也只能乖乖勒緊褲帶,精打細算。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不懂法語也能看戲 巴黎劇院拚觀光更拚文化經濟
因為語言隔閡,喜愛藝術的旅客到巴黎往往不得劇院之門而入,近期有文創公司「戲劇在巴黎」推出劇院的各國語言字幕計畫,結合3D眼鏡與網路科技,讓語言不再是看戲的障礙。除了劇院增加英語字幕,該公司更推出字幕眼鏡,讓不同語言甚至聽障者也能享受觀戲之樂,去年亞維儂藝術節首度推出即回響熱烈,現在更有多家巴黎的民營劇院加入行列,期待藉此拚觀光更拚文化經濟。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白人黑臉惹爭議 國家劇院被迫取消《奧塞羅》演出
巴黎國立奧德翁劇院原訂一月推出、由劇院總監呂克.邦迪執導的莎劇《奧塞羅》,卻因以白人演員演出劇中摩爾人奧塞羅,招致批評,只好取消改以《偽君子》代打,加上導演十一月突然辭世,讓此劇演出更遙遙無期。此一事件突顯的是法國戲劇界仍是白人的天下,雖然宣導種族平權多年,但事實擺在眼前,黑人角色竟是由白人塗黑臉詮釋,讓非裔藝術家情何以堪。
-
特別企畫 Feature 法國篇
最強「莎粉」集中地 多元製作遍地開花
英國孕育了最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而法國則在歷史上催生了最好的莎劇觀眾,在這個紀念莎翁逝世四百周年的時刻,法國各地都推出各式製作與活動,從巴黎到外省,從國家級劇院到民間劇場,取材繽紛風貌多元,就連音樂界也躬逢其盛,推出相關歌劇與音樂演出。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博馬榭協會永續經營創意 補助六大領域劇本創作
法國有舉世少見的、針對劇作家的常態性補助,是由「戲劇作家與作曲家協會」的周邊組織「博馬榭協會」所提供,且補助對象不限於傳統定義的劇作家,包含劇場、舞蹈、馬戲、街頭藝術等六大領域的廣義劇作家都可接受補助。除了補助寫作計畫,該協會也組織讀劇會,補助劇本出版、翻譯與演出製作,並建立寫作資源資料庫,還根據每年劇本送審的結果彙整注意事項,幫助年輕劇作家認識自我盲點對創作的培植與經營,可說是相當全面。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普及精緻藝術 巴黎歌劇院推出超低青年票價
外觀金碧輝煌的巴黎歌劇院,常讓人感到仰之彌高難以親近,但為了讓藝術向下扎根,新任院長黎士納從今年九月起,推出首演前夜超低票價策略,讓年輕人以十歐元、約合台幣三百五十元的票價,觀賞與正式演出一樣的首演前夜演出,企圖吸引年輕族群走入歌劇世界,並藉此打開新製作的的口碑與回響。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國立亞洲博物館戲劇大展 罕見藏品首度亮相
法國國立吉美亞洲博物館從四月中展開「從能劇到瑪塔哈理:亞洲戲劇兩千年」文物特展,內容主要涵蓋印度、東南亞、中華、日本等四個文化圈,藏品類型包括考古文物、實際穿用的戲服行頭、野台或室內巡演使用的道具、舞台模型,乃至戲劇主題的刺繡、繪畫等。豐富精采的展品中,知名舞台劇《蝴蝶君》的人物原型時佩璞的京劇行頭,也因主人翁的傳奇色彩,特別引人注目。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推廣藝術教育 公立劇院首辦群眾募資
為了推廣藝術教育,巴黎的國立奧德翁劇院為「奧德翁世代」計畫發起群眾募資,期能讓較為缺乏教育資源的學生也能有機會認識並親近表演藝術,是以政府預算為主的公立劇院中,第一所進行群眾募資的劇院。雖然企業贊助或群眾募資只占公立劇院財源的一小部分,從文化部也在所屬網站上建置專門的群眾募資平台來看,群眾募資似乎已成為法國文化部解決經費短缺的一劑良藥。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新一代導演湧現 年輕觀眾成劇場票房主力
法國近年來湧現一批三十世代的年輕導演,常自組劇團,喜好集體創作,偏愛有挑釁性質的形式或題材。他們執導的劇場作品數量還不多,但每一齣都吸引許多法國年輕觀眾。過去被視為中產階級藝術的法國劇場,因為他們的投入,選材與形式能與年輕人互通聲息,也就帶動養成了新一代的觀眾族群。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出版、讀劇、檔案數位化 「開放劇場」讓大眾更認識當代劇作家
由亞維儂藝術節創辦人尚.維拉創立的「開放劇場」,多年來以發掘仍在世的優秀劇作家,發行並推廣其劇作為職志,透過出版、讀劇等多樣活動,讓觀眾更接近、認識劇作家。去年十一月舉辦「當代劇本寫作週」,透過劇本甄選尋找新文本與新形式;也將多年來累積的各種文字與圖片檔案,包括出版的劇本、期刊、劇作家手稿、演出劇照等數位化放上網路,親近劇作家更為容易了。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剔肉削骨、拼貼重生的《波希米亞人》
去年底在巴黎北方劇院演出的《咪咪》,說是改編自浦契尼歌劇《波希米亞人》,其實更是一群年輕藝術家對傳統經典歌劇去骨削皮的實驗腳本與音樂只保留《波希米亞人》的情節主幹,隨意取用其他歌劇的零星片段,拼貼出一幕幕貌似《波希米亞人》的圖樣,再予以連綴而成五彩斑斕的《咪咪》。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劇團與陽光劇團演出 見證世界戲劇交流史
布萊希特與「柏林劇團」於首度在巴黎演出《勇氣媽媽》的六十年後,重回舊地再演此一經典;今年歡慶創團五十周年的陽光劇團,在莫努虛金帶領下演出《馬克白》。上述兩位劇場大師與兩大劇團在發展歷程中,都接受過東方戲劇藝術的啟發,也回過頭去影響東方戲劇的變革。這個秋季的巴黎劇場,見證了世界戲劇文化之間的對話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