硏討會藉著不同專業的學者發表論文、戲曲演員示範演唱,以反映這三齣戲所帶來的不同情感震撼與多元思考角度。
佘太君斬子?
偷聽大陸廣播電台戲曲節目,是我學生時代最大的享樂,有點兒刺激,更有掘寶般的驚喜,儘管雜音很大,但只要隱約能分辨出一丁點兒的名家唱段或新戲新腔,便足以雀躍多日、回味再三。那時兩岸尙未交流,也還沒有人偷渡錄像帶,一切全憑耳音,忽有一日,分明聽到「四郞、太君、公主、太后」交相稱謂,可又和熟知的探母迥不相同,怎麼回事?把耳朶湊近收音機狠命的傾聽,但聞佘太君鋼鐵般的嗓音唱道:
你大哥如何把忠盡?
你二哥怎樣喪了命?
你三哥如何把命殞?
你的父如何盡忠心?
唯有你忘卻了國仇家恨?
怎留你啊(嘎調)這貪生怕死人?
斬!
天哪!太君這般的問話,豈不要把四郞逼上絕路?果然,在吹奏起尾聲曲的前一分鐘,四郞自盡了!呆坐在收音機旁的我,幾乎回不過神來,而主持人一句「佘太君斬子播送完畢」,又讓我悚然一驚!佘太君斬子?老太君在諸多戲裡的各色面貌我都熟悉,可是怎麼也不能和斬子聯想到一塊兒!老旦嗓子衝得很,一字一句大義凜然,而隔岸的我卻聽得不寒而慄。
兩岸資訊漸通後,知道這齣戲原名《三關宴》,劇本修改後有了新劇名。《三關宴》這名字含蓄多了,不過宴無好宴,總還是殺機暗藏,四郞到頭來也終難免跳關而亡。
數年後,由台灣一些熱情的年輕演員組成的民間劇團想演出此戲,他們邀我對劇本做些修改,希望增加一些「人情味」。我堅決不敢應允,原因無他:增幾分情味就不是原來的作意了。不過,我極肯定此戲推出的意義,因爲「原版照搬三關宴」正可和四郞探母做個比較,這樣的比較不僅限於兩齣「戲」,隱藏在背後的思維理念、人情體驗乃至於社會文化,都値得深思。因此當復興國劇團的鍾傳幸團長提出「一起來探母」的演出及硏討會構想時,我眞是極爲欣喜。
探母的現代意義
不過,我們都不希望這場硏討會太學術,如果專業知識的介紹、或藝術程式的示範成了主體,可能沒有較多的時間反映這三齣戲所帶來的不同情感震撼與多元思考角度。因此邀請的對象反倒不以戲曲學者爲主,張曉風、馬叔禮和蔣勳三位,分別是知名的文藝工作者和藝術評論家,不僅有動人的彩筆與靈敏的文心,更期望藉由他們銳利的社會洞察與廣闊的文化視野,對探母的現代意義做出深層觀照。活躍於現代劇場的王友輝,曾編過舞台劇《四郞探母》,借用傳統戲的場次,對照的卻是當前人生處境,我們邀請他由自己的創作出發談古典與現代的關係。至於《三關宴》和《北國情》的兩位創作者:劇作家吳祖光和內蒙古京劇團藝術總監李仲鳴導演,雖然不能親自來台,卻各有文章說明構思,現場將由曹復永、王海波代爲宣讀。而我則以引言〈探母知多少〉揭開序幕。
硏討會將在半天之內結束,時間雖有限,但親情、愛情、倫常、族群、政治、法律、文化,每一個議題都和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最後,更有著名戲曲表演家周正榮、葉復潤、曹復永、唐文華、莫中元、李寶春「一起唱探母」,激盪的情緖,總得藉著音樂撫平洗滌吧!這是一場人生情境的交談對話。
文字|王安祈 清大中文系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