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大傳奇的組合 充滿火花的美麗(華納音樂 提供)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兩大傳奇的組合 充滿火花的美麗

帕爾曼和阿格麗希兩位以天王天后之姿漫步著,卻除了一九九八年那張現場演出的《克羅采》和絕美的法朗克外,始終未有交會,直到帕爾曼歡度七十大壽,阿格麗希慶祝完七十五歲生日的今年,這張首度錄音室專輯才在大家的望眼欲穿中發行。兩位樂壇傳奇,直至頭髮灰白才第一次合作錄音室專輯,卻無陳腐或乏力之氣,這種珍貴的感覺想是還會繼續下去吧!

帕爾曼和阿格麗希兩位以天王天后之姿漫步著,卻除了一九九八年那張現場演出的《克羅采》和絕美的法朗克外,始終未有交會,直到帕爾曼歡度七十大壽,阿格麗希慶祝完七十五歲生日的今年,這張首度錄音室專輯才在大家的望眼欲穿中發行。兩位樂壇傳奇,直至頭髮灰白才第一次合作錄音室專輯,卻無陳腐或乏力之氣,這種珍貴的感覺想是還會繼續下去吧!

高中時,家裡買了一台CD隨身聽,稱不上時髦,叫作Discman的舊式機種,晃動太大時還會因為讀取頭移位而讓音樂中止,但多虧如此,我得以躲進一個不被外界影響的空間,用更多的時間,熱心地聽著各式各樣的音樂,Bill Evans、Keith Jarrett、Dream Theater……許多耳朵上的衝擊都發生在那個時候。

讓人望眼欲穿的專輯 

當時,雖然在聽的類型上並不挑食,但也常為同一首曲子存在多種面貌感到興奮,而重覆買著相同曲目,每次拆唱片都像拆禮物一樣,充滿樂趣,聽著聽著,總開始幻想著各種曲目與合作,如果李帕第彈普朗克,米開蘭傑里跟小克萊巴錄協奏曲會怎麼樣呢?這些名單中,帕爾曼和阿格麗希是期待了好多年的組合,兩位以天王天后之姿漫步著,卻除了一九九八年那張現場演出的《克羅采》和絕美的法朗克外,始終未有交會,直到帕爾曼歡度七十大壽,阿格麗希慶祝完七十五歲生日的今年,這張首度錄音室專輯才在大家的望眼欲穿中發行。

這張CD可以看作兩個部分,一到三軌的舒曼《小提琴奏鳴曲》是一九九八的現場錄音,其餘則是二○一六年全新的錄音室錄音,音樂會現場與錄音室、時隔八年的時空對比,無意間提供了比較的趣味。

舒曼的世界一直是阿格麗希很自在的領域,而帕爾曼的琴音從最初就營造出沙龍般的氛圍,舒曼作品73號的幻想小品原先為單簧管與鋼琴所寫,但單簧管的部分也常以其他樂器演奏,阿格麗希本身對這個曲目相當熟悉,與大提琴家麥斯基,小號演奏家納卡里亞可夫、小提琴家朵拉.施瓦茨伯格都曾錄製過專輯。帕爾曼與阿格麗希選擇的速度與前面幾版相去不遠,其標誌性的顫音方式,使演奏更像是無言的歌曲,鬆緊有致的運弓在曲末逐漸堆疊的溫度中仍老練穩定,布拉姆斯FAE奏鳴曲的詼諧曲也充分展現溫暖厚實卻彈性十足的琴音,錄音後,阿格麗希曾說:「和帕爾曼一同演奏非常刺激,整個過程都讓我完全著迷!」這首帶有友情典故的曲子,確實在兩人的演奏下充滿著火花。

兩大樂壇傳奇的第一次合作

將帕爾曼或阿格麗希的巴赫放在心中首選者不見得多數,但整張專輯中最吸引我的卻正好就是巴赫《C小調小提琴奏鳴曲》,帕爾曼以完全不遜於女中音的歌唱性展現第一樂章引自《馬太受難曲》;著名的〈望主垂憐〉主題,更令人驚豔的是阿格麗希,通常,這首曲子為了忠於大鍵琴的概念,就算以鋼琴演繹也特別斟酌,避免過於濕潤的音響讓詮釋承接不住人們想像中的風格,但在這張唱片裡,阿格麗希並未拘泥於「大鍵琴應有的音色」,反以一種近乎輕巧卻又帶著溫潤光芒的琴音,自在展現她的巴赫,而她一貫流暢的樂句設計又讓整個對位聽起來如此牽動人心,手指離開後琴鍵彈起的畫面閉上眼就能看見,聽的過程常有種像是身在爵士酒吧中任意搖擺的錯覺,一不小心就要哼出聲來。

怎能不對這樣的音樂動心呢?兩位樂壇傳奇,直至頭髮灰白才第一次合作錄音室專輯,卻無陳腐或乏力之氣,這種珍貴的感覺想是還會繼續下去吧,無論聽過多少次,多少版本,因為這些演奏家,總還是給人拆禮物的驚喜,始終還是有讓你意想不到的可能性,阿格麗希與帕爾曼這張終於實現的合作,使這些作品歷經了近三百年後仍能自在呼吸。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