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大選進入如火如荼的階段,知名老牌演員賈克.韋伯與方思華.莫雷也將在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前夕,合作推出新戲《一九八八年:密特朗與席哈克的辯論》,將當年這場精采電視辯論搬上舞台,藉著重現當年歷史場景,讓歷史在今天的觀眾眼前映照出它的本質。
席哈克:「謹容我提醒您,今晚我的身分不是總理,而您也不是共和國總統。我們是平起平坐的兩位候選人,交由法國人民做出決斷。這是唯一重點。所以,請您容我稱呼您密特朗先生。」
密特朗:「當然,您說的完全有理,總理先生。」
時間回到一九八八年四月廿八日。法國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甫於四天前結束。得票最高的兩位候選人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與席哈克(Jacques Chirac),在電視上進行政策辯論。誰也不知道五月八日的第二輪投票會由哪位勝出,入主艾麗榭宮。
一場辯論 一場機鋒好戲
這場令人印象深刻的電視辯論,字裡行間盡是精采犀利、看似不慍不火實則高手過招的言詞交鋒,例如本文開頭所引用的開場白。多年後的今天,知名老牌演員賈克.韋伯(Jacques Weber)與方思華.莫雷(François Morel)決定將這場辯論搬上蒙馬特半山腰的「工作坊劇院」(Théâtre de l’Atelier),題為《一九八八年:密特朗與席哈克的辯論》1988 LE DÉBAT, MITTERRAND - CHIRAC。演出時間定於五月初,正是今年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前夕。
何以這場投票率高達八成的總統大選迄今令許多法國民眾津津樂道?除了兩位候選人法語造詣深厚,言詞精準優美如文學之外,這場辯論本身的情境就極具戲劇性。以角色身分來說,左派出身的密特朗已擔任過一任總統,積極尋求連任。席哈克則是由密特朗任命的總理,立場偏右。兩人攜手開啟法國當代歷史上著名的「左右共治」時期。辯論的衝突點在於,兩人表面上有合作無間的主從關係,實則各自代表不同政黨力量。身為總統的密特朗如果放手批評總理席哈克的政績,等於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但若過度肯定其能力,又陷自己於弱勢。以政治環境來說,席哈克如果不能直接扳倒密特朗,就必須借重極右派政黨「民族陣線」領導人尚-馬力.勒龐(Jean-Marie Le Pen)的支持才能勝出,而這勢必將使席哈克在歷史上留下汙點。凡此種種,都讓這場辯論的對白充滿戲劇張力。更何況,當時這場辯論的「台詞」並未事前寫好,而是兩位擔綱「演出者」即席共同扮演「劇作家」的角色。
歷史為鏡 映照當下
古代希臘劇場原有公共論壇的功能,公民們共聚一處,通過戲劇形式辯證一個更理想的生活方式。而席哈克與密特朗的關係,也不免讓人聯想到莎劇中年輕王子與老國王之間劍拔弩張的心理對抗。政治與劇場,本有密切關係。然而,隨著各種新興媒體的發達,民主政治的選舉辯論已有重大變化。愈來愈多人不再關心實質的政策內容及思辨過程,而被動接受候選人簡單、好記的各種宣傳口號。在今天回顧近卅年前的密特朗與席哈克辯論,或許能讓觀眾在激情吶喊之餘,冷靜思考這場選舉的意義。一如節目單指出的,重新將這些歷史台詞搬上舞台,並不是要模仿那些已成傳奇的領袖氣質,而是要讓觀眾隔著時空的距離,以另一種方式重新去看這齣「戲」;它不是實驗戲劇,也不是政治宣言,而是將鏡子交還給歷史,讓歷史在今天的觀眾眼前映照出它的本質。
賈克.韋伯不是第一次將總統大選辯論搬上舞台。二○○七年總統大選期間,他曾以季斯卡(Valéry Giscard d'Estaing)與密特朗的總統大選辯論為主題,演出《 九七四到一九八一年的多場辯論》,台詞同樣取自實際辯論裡的許多精采對白。十年後,賈克.韋伯再度以大選為主題。只是今年選情之複雜,早已不只是左派與右派的對決,而有更多極端勢力興起。政治劇場究竟能給法國政治什麼啟發,仍待觀察。
至於席哈克與密特朗「本尊」的辯論影像記錄,則完好收藏在國家視聽資料研究所(INA),靜靜見證一個消逝時代的風起雲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