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四年數十次的讀劇呈現,阮劇團「劇本農場」的第一號作品——《水中之屋》,終於要搬上舞台正式演出。多次與觀眾的交流,驗證了這個劇本是否足以通過時間考驗。這個以嘉義東石沿海小村為背景,在颱風再臨的前夕發生的故事,糾葛的是三位兒時玩伴廿年的命運,導演汪兆謙將以魔幻寫實手法來述說……
阮劇團新創作品發表劇本農場作品一號《水中之屋》
11/11~12 13:30、18:30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
11/24~25 19:30 11/25~26 14:30
台北 水源劇場
INFO 05-2261428
自二○一三年以來,歷經劇本出版、在台灣、上海等地共累積數十次的讀劇呈現,直到今年十一月,阮劇團才終於要將《水中之屋》這部劇本農場計畫的首屆作品,以正式戲劇製作規模完成。
劇本農場 終於成就果實
這不僅是劇本農場「劇本創作計畫」成果的轉身蛻變,作為「原創戲劇新系列」的第一號,也是阮劇團能量蓄積完備的強力宣告。劇本農場計畫的源頭,乃計畫主持人王友輝於美國「仙人洞」國際編劇寫作計畫之變型。當時的美好經驗,促成了「劇本農場」的誕生:自一三年起,在阮劇團奧援下,主持人王友輝每年帶領三名劇作家花數月時間踏訪、砥礪、勾引創作繆思、意見交流,完成原創劇本,至今已有十二位劇作家受邀,完成多部原創劇本讀劇發表,並由遠景出版社出版成冊。
作為首屆作品,許正平創作《水中之屋》的途徑即展現了計畫的軌跡。他將走訪東石鰲鼓溼地四股社區的所得,以更進一步的田野調查為基底,搭建轉換為故事背景與人物的種種設定:廿年前的一場大水,不僅造成海水倒灌、地層下陷,使當地居民被迫放棄家園,也讓三位兒時玩伴各自東西。而在廿年後又一次颱風來臨的前夕,堅持維持水中之屋原貌的「麗蚵」、藉著母親逝世重返故土的「卡螺」、一直讓自我跟父親一同沉睡的「蜆達」,三人生命中各自停擺多年的命題,隨著颱風的生成,又開始逐步旋轉、逼近。
歷經四年等待,王友輝和導演此劇的汪兆謙一致認為:「現在是再好不過的時機。」正因經歷了相當次數的讀劇演出,和觀眾一再交流,才更能驗證這個劇本是否足以通過時間考驗。它所觸及的命題,不僅是本土意識的強調,而更是根基於人和土地、人與他人及人與歲月間,那些來來往往、欲走還留的糾葛。
魔幻寫實 書寫沿海小村的百年孤寂
而四年時間也讓阮劇團和許正平更能熟悉彼此。汪兆謙說:「我更了解這個人後,也就對劇本語句中所潛藏的訊息有了更多理解,在導演詮釋上便能更貼近劇作家的思考。」除了要迎戰文本中原有、豐富飽滿的聽覺處理,如何開拓並滿足、超越觀眾接收文字語言外的其他五感想像,並將三條敘事線的情感主題進行不同的勾勒細分,亦是導演傾力揮灑之處。他自認在導演手法上,較偏好與擅長魔幻寫實的手法,或許,這也恰巧契合許正平在作品中設下的密碼:「於是,你到達了。到達了我們的百年孤寂。」
演出海報上,宮廟前的藍天下,演員(或者該說是角色)們,赤著腳將自己深深扎進水田中,用無邊的凝視對畫外的我們送上邀請,許正平為嘉義沿海的小村莊所寫下的這一章,有著鹹鹹海水氣味的百年孤寂,等候你我的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