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坊現場。(Le Phénix 提供)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介入真實 省思創作

側記鳳凰劇院「選個真實片段,再輾轉相傳」工作坊

應法國鳳凰劇院之邀,兩廳院駐館藝術家Baboo與編舞家劉彥成在去年底參加了該劇院舉辦的「選個真實片段,再輾轉相傳」工作坊。工作坊由創作組織「友善製作」兩名創作者和兩位行為藝術家策劃,以法國哲學家莫杭的論述為基礎,帶領學員探究創作思想的流轉及集體腦力激盪的成果。藉由取材自真實的元素,此次工作坊透過共同的討論與分享,讓創作者了解自己的思考路徑。

應法國鳳凰劇院之邀,兩廳院駐館藝術家Baboo與編舞家劉彥成在去年底參加了該劇院舉辦的「選個真實片段,再輾轉相傳」工作坊。工作坊由創作組織「友善製作」兩名創作者和兩位行為藝術家策劃,以法國哲學家莫杭的論述為基礎,帶領學員探究創作思想的流轉及集體腦力激盪的成果。藉由取材自真實的元素,此次工作坊透過共同的討論與分享,讓創作者了解自己的思考路徑。

所有藝術創作皆來自真實生活,但藝術家如何從日常片段中汲取靈感?他又怎麼把實際經驗或物件幻化為具有藝術價值的作品?在他將真實材料轉化為作品的過程中,他是否被現實環境所影響?當藝術作品在觀眾眼前呈現,它是否促成另一種真實的體驗,它是否喚醒了觀者曾經歷過的實際情境?也許有些人覺得,會提出這些問題的人其實只是小題大作、鑽牛角尖。但如果藝術家真正誠實地面對創作,他不可能不去注意這些疑惑。創作者該如何區分真實和藝術的分野?他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重新處理現實的材料?他要如何為觀眾創造出難忘的真實體驗?二○一七年底,來自台灣的兩廳院駐館藝術家——導演Baboo,與編舞家劉彥成,獲法國鳳凰劇院邀請,與來自各領域的藝術家們一起用實際創作來探索這些富有哲學思想的疑問。

把個人想法當作是思考客體

「選個真實片段,再輾轉相傳」(Prendre des morceaux de réel et les faire passer)是由「友善製作」的兩名創作者和兩位行為藝術家共同策劃的工作坊。他們試圖以法國哲學家莫杭(Edgar Morin)的論述——《方法》第四卷《思想觀念:生境、生命、習性與組織》La méthode - les idées, leur habitat, leurs mœurs, leur organisation(註)——為基礎,帶領學員一起探究創作思想的流轉,以及集體腦力激盪的成果。此次工作坊之目的不在於專業技術的傳授,而是藉由共同的討論與分享讓創作者了解自己的思考路徑。它就像是一系列訓練哲學思想的課程:把個人想法當作是一種思考的對象或客體,並經由交流、辯論的過程觀察它的質變。儘管這樣的說法相當廣泛,但工作坊的過程就像是在籌備一齣製作。無論是導演或編舞家,演員或舞者,還是設計群,所有參與演出的人必須在排練時表達自己的想法,再與他人溝通。眾人的智慧會帶給他全新的靈感,提供他另外一種思考的方式。最後,他再匯集所有人的意見,發展屬於自己的創作。

在內涵與形式之間探索思想路徑

在工作坊開始前,每個人必須準備一種取材自真實的元素,無論它是人、物件、感受或經驗。它可能極為明確,也可能非常模糊;它可以表示自己的獨特性,也可以與自己完全無關。一開始劇院提供的範例讓人有點摸不著頭緒:愛國心、十歐元的零錢、巴黎市、出汗的手、兄弟、街上洗衣店的燈光……的確,導師們採取極為開放的態度,讓大家自行選擇。藉由自主性的篩選,他們希望參與者能夠對自己提出以下的問題:「我們希望透過什麼樣的東西,跟他人一起分享真實?」對他們而言,這涉及到每個人思考的喜好與慾望。「要如何讓把私人的愛好與慾望當成一種工具,觀測思想運行的過程與張力?」這就是整個工作坊最重要的課題。

為了處理這樣形而上學的提問,他們把工作坊的主軸分為兩個方向。一方面,他們從內在核心出發,讓學員們尋找並意識到自己依據何種理論去建構論據、使想法成形,以及用哪一種思考方式去探索、處理真實素材。另一方面,他們也著重創作形態:這些材料有沒有一些明顯的特色,可以用來發展具有表現力的形式?在內涵與形式的交替之間,他們希望帶領學員們一步步融入創作的樂趣中,並且找到屬於自己的工作方式。

想法的接力循環

為期六天的工作坊就像是一場接力賽。除了第一天和最後一天,其他四天的工作內容分別由不同的老師負責。對學員來說,每一天都像是全新的開始。他們得迅速地轉換思考模式,適應完全不一樣的教學方式。此外,學員們也得互相交換素材。從第一天開始,他們就要詮釋別人的真實元素,到了最後一天才回收自己事先準備好的題材,將其發展成一個小型演出。換句話說,儘管每一件材料背後隱藏著某種特定的個人因素,但經過四次轉手後,它逐漸變成了一種具有可塑性的有機素材。這樣輾轉相傳的方式不但能夠使學員們認識彼此的想法,也能讓他們保持一段距離,用客觀的角度重新觀察、處理自己選擇的真實元素。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