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下耕(拉縴人男聲合唱團 提供)
藝號人物 People 日本合唱指揮暨作曲家

松下耕 讓歌聲響起 飛越世間藩籬

他曾因被老師否定音樂才華,離開專業音樂學習之路,但終在合唱團中重新找回學習音樂的快樂;他透過重新編寫日本名謠,將日本民族的共同記憶,藉著歌聲讓世界上更多人知道——他是松下耕,是國際知名的合唱指揮,也是優秀的合唱音樂作曲家,曾與台灣多個合唱團合作過的他,近期更接下拉縴人男聲合唱團的藝術總監一職,與台灣的情誼更形緊密,令人期待能讓他們合作唱出的悠揚歌聲,穿越世界上的所有藩籬。

他曾因被老師否定音樂才華,離開專業音樂學習之路,但終在合唱團中重新找回學習音樂的快樂;他透過重新編寫日本名謠,將日本民族的共同記憶,藉著歌聲讓世界上更多人知道——他是松下耕,是國際知名的合唱指揮,也是優秀的合唱音樂作曲家,曾與台灣多個合唱團合作過的他,近期更接下拉縴人男聲合唱團的藝術總監一職,與台灣的情誼更形緊密,令人期待能讓他們合作唱出的悠揚歌聲,穿越世界上的所有藩籬。

拉縴人男聲合唱團「耕云」

6/13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INFO  02-89132068

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將日本合唱藝術推向世界舞台的高峰,我們無論從他的音樂的創作及指揮的詮釋,聽見太平洋的北邊的大海深處,在美妙的旋律與古老的回音中,見證大和民族永遠追求「第一」(diichi)執著精神,因為他相信歌聲可以凝聚情感,瞬間能夠產生共鳴。松下耕(Ko Matsushita),是當今全世界眾多音樂會皆出現的「熱門關鍵字」,這位出生於東京的合唱指揮、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有「亞洲桂冠指揮」的美譽,活躍於國際樂壇,演出及委託創作源源不絕。二○○五年,他成為亞洲第一個「羅伯特.埃德勒獎合唱音樂獎」(Robert Edler Prize for Choral Music)獲獎者,以表彰他在指揮、作曲、演出以及合唱教育的傑出成就。

赤子之心  從未被抹煞

他的音樂基礎從幼稚園起就被啟蒙,小學進入音樂大學附設音樂班就讀,正式接受音樂教育。但松下耕的學習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在中學二年級時,他在音樂方面的才華被老師否定了,讓他一度失去自信,關閉了學習的窗戶,轉而就讀普通高中,反而在學校合唱社團開啟了另一扇希望大門。在這段「空窗期」,他從合唱團找到學習音樂的快樂,也因此畢業後重返學習音樂的行列,進入東京國立音樂學院,主修作曲,並以第一名優異成績畢業。幾年後,帶著妻兒遠赴匈牙利,進入高大宜音樂學院(Kodály Institute)攻讀合唱指揮及作曲。

很多人好奇為何松下耕選擇負笈匈牙利,而非其他的歐美國家?他坦言:「雖然日本的音樂家到歐洲留學是相當平常的事,但通常不會選擇留學匈牙利,只因為我在一九九二年到匈牙利德布勒森市(Debrecen)觀賞『巴爾托克國際合唱比賽』(Béla Bartók International Choir Competition),見識到匈牙利的高水準的合唱表現及匈牙利人對合唱的熱愛,所以決定去匈牙利進修」。

松下耕一直堅信無伴奏合唱才能真正感受到和聲與旋律的單純,譬如說他早期重要的作品《子貓物語(子ども)》就是其中一例,以日本當代頗具代表性的詩人谷川俊太郎的詩來入樂,除了用豐富的和聲與節奏變化來訓練團員的耳朵及歌唱技巧外,有更多的期許:「谷川的詩用『小貓』來比喻孩童最單純的心境與情感表達,看見生命的初衷,回歸赤子之心。孩子們終究會長大成人,也會漸漸掌握世界的發展與動向。除了音樂技巧的訓練外,我也想要用這四首歌曲——〈小孩〉、〈夜〉、〈奔跑〉、〈守護〉,表達對孩子們未來的期許。」所以,藉由歌唱親身咀嚼文字的語韻並了解歌詞的意義,是意義深遠的。

本著對土地的孺慕  將民謠藝術化

高大宜音樂學院就是傳承音樂教育家、作曲家、語言學家高大宜(Zoltán Kodály)的教育理念,認為學習音樂就如同學習語言,必須先從自己的母語開始,於是他與巴爾托克(Béla Bartók)長年致力於匈牙利民謠的採集與研究,並以民謠素材創作,為匈牙利的合唱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松下耕在留學期間,積極吸取當地的文化經驗,再加上思鄉情懷,開始致力於日本民謠的編寫,並深入研究民謠素材。對他而言,民謠就是一個民族的記憶,透過創作讓庶民文化與精緻藝術發生緊密關係,「民謠通常是口耳相傳的在悠長的歷史中流傳下來,包括祭典歌、工作歌、山歌等等,以往在農漁業社會,人們需要演唱這些歌曲來抒發情感,但現在已進入工業社會,我希望能把日本的固有傳統,透過西洋的創作技巧寫出新的編曲,不僅是傳承,更注入新的生命,並且讓日本傳統文化登上世界舞台,使更多人看見日本。」

他曾將一首在琉球群島家喻戶曉的〈安里屋之歌あさどやユンタ〉改編為無伴奏混聲合唱曲,但較為人所熟知的是經由改編為日語歌曲的版本。松下耕為保留這首歌的原始面貌,使用八重山竹富島的原始歌詞,因為「〈安里屋之歌〉是八重山的真實故事,是屬於琉球文化的記憶……」他希望能藉此讓大家更了解兩百年前琉球王朝時期人民的心聲、政治局勢與歷史軌跡,讓這個流傳於竹富島的故事能流傳下來,期許人們看見音樂的原意,進而了解琉球王國(1429-1879)歷史的原貌,更具文化的深度。另一首用「琉球音階」所寫的《狩俣村的合唱團(狩俣ぬくいちゃ)》,俗稱「拍手歌」,是一首「難度破表」讓人又愛又恨的歌,更是出現於世界各國音樂會及比賽的「神曲」。不但技巧複雜,還須手腳協調,來表現八重山地區歌舞合一的特色。松下耕採用宮古島方言為歌詞,表現當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場所演唱的敘事民謠,廣受歡迎。所以,就算不懂琉球文字,甚至合唱初入門者,都心甘情願卯起來苦練。

本著於對土地的孺慕之情,加上紮實的作曲技巧,松下耕的民謠編曲,早已跳脫了改編曲的框架,成為嚴謹、結構性強的藝術創作,這也是他長年來所努力不懈的:「萬分欣喜能夠有這麼多的民謠可以作為譜曲的題材,這是屬於日本的文化資產。也可藉由新編的作品,提升合唱團員的音樂表現力。使用日本特有的聲音素材寫成合唱音樂,這是我的職志之一。」更貼心的是,松下耕在樂譜出版時皆附上羅馬拼音來協助外籍人士的歌詞咬字,也會特別加上英譯來使更多人了解歌詞的意思及創作的背景,語言不再是一道鴻溝,再經由各國出版公司發行,讓他的作品在全世界的舞台上傲視群雄。

《鋤草歌(刈干切唄)》是另一首讓日本民謠躍身國際舞台的作品,為松下耕以九州東南部宮崎縣農民的工作歌所改編的男聲合唱作品,在二○○一年獲得最具指標性的作曲比賽「奧福作曲獎」(Carl Orff Composer Award)。以「都節音階」(Miyako-bushi)為旋律基礎,「追分形式」為節奏風格,使用西洋的作曲技術將日本音樂元素整合起來,備受肯定,不僅奠定松下耕國際級作曲家的地位,也讓世人看見大和民族文化的傳統美學。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人物小檔案

  • 1962年生於東京的合唱指揮、作曲家、音樂教育家,高大宜音樂學院(Kodály Institute)合唱指揮及作曲碩士,有「亞洲桂冠指揮」的美譽。
  • 首位榮獲「羅伯特.埃德勒獎合唱音樂獎」(Robert Edler Prize for Choral Music)的亞洲作曲家。
  • 作品發行於全世界,包含日本的河合出版社、全方位出版社、德國的卡魯斯(Carus-Verlag)、芬蘭的蘇拉索(SULASOL),荷蘭的安尼銀行出版社(Annie Bank Edition)和美國的聖巴巴拉音樂出版公司(Santa Barbara Music Publishing)等。
  • 活躍於國際樂壇,經常受邀至各國擔任客席指揮、講師、比賽評審。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