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喀郎以豐富而精緻的情感,游刃有餘地重新闡述經典芭蕾舞劇。(Laurent Liotardo 攝 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提供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以敘事的身體 重探愛情故事背後的女性議題

英國國家芭蕾舞團與阿喀郎.汗的《吉賽爾》

英國國家芭蕾舞團的新版《吉賽爾》,是阿喀郎.汗首度為芭蕾舞團量身打造的舞作,不同於傳統版本的浪漫愛情,阿喀郎改以後工業革命為故事背景,探討社會階級和性別權力的傾斜。身體語彙源出印度傳統說唱舞蹈「卡達克」的阿喀郎,與舞者工作長達一年,共同激盪與發展,以豐沛的情感重詮經典舞劇,展現全新面貌。

英國國家芭蕾舞團的新版《吉賽爾》,是阿喀郎.汗首度為芭蕾舞團量身打造的舞作,不同於傳統版本的浪漫愛情,阿喀郎改以後工業革命為故事背景,探討社會階級和性別權力的傾斜。身體語彙源出印度傳統說唱舞蹈「卡達克」的阿喀郎,與舞者工作長達一年,共同激盪與發展,以豐沛的情感重詮經典舞劇,展現全新面貌。

英國國家芭蕾舞團 X 艾甘.漢《吉賽爾》

6/28~29  19:45

6/30  14:45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INFO  www.lcsd.gov.hk/cp

一八四一年首演的芭蕾舞劇《吉賽爾》Giselle是十九世紀中葉浪漫主義芭蕾的代表作,劇中年輕的村姑吉賽爾因愛上貴族阿爾貝特而死,化為亡靈後卻仍袒護著阿爾貝特,揪心而唯美的橋段,讓此劇成為舞迷們心中的經典,同時也是舞者們最想挑戰的舞碼。特別是該劇角色的心境轉折細膩,對製作和編導也是相當大的考驗。

英國國家芭蕾舞團(English National Ballet,ENB)的定目劇當中,一齣一九七一年由名伶瑪莉.史凱平(Mary Skeaping)編導的經典《吉賽爾》就是近半世紀以來最成功的版本,數十年來在英國各地重演不斷,然而,ENB的藝術總監塔瑪菈.若荷(Tamara Rojo)並不以傳統和經典為滿,仍於二○一六年找來了英國的舞蹈金童阿喀郎.汗(Akram Khan,港譯艾甘.漢)重新打造現代版的《吉賽爾》。

阿喀郎版的《吉賽爾》,捨棄了阿道夫.亞當(Adolphe Adam)的原曲,也打破了貴族與村姑的古老框架,改以後工業革命為故事背景,並延續前作DUST和《獅若有言》Until the Lions的論述脈絡,探討社會階級和性別權力的傾斜。

「《吉賽爾》原作仍然經典,愛仍是普世價值,只不過它不再那麼扣動我心弦。」阿喀郎在近日的訪談中提到,「許多古老的故事都是用男性觀點述說的,當中的女性總是嬌羞柔弱,但我母親是堅強勇敢的、我太太也是、就連我的五歲女兒也有不讓鬚眉的個性。」自一次大戰之後,英國女性在後勤及戰後復甦扮演的積極角色,是女權受正視的開始,二戰後的英國社會又面臨移民湧入和階級轉移的各種議題,這些都成為阿喀郎重編《吉賽爾》的敘事靈感。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