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出朗貝爾《女伶》的Marina Hands奪下今年莫里哀獎女主角獎。(AFP 提供)
巴黎

第卅屆莫里哀戲劇獎 展現百花齊放也毀譽參半

法國劇壇盛事「莫里哀戲劇獎」頒獎典禮於五月底舉辦,今年的大贏家對台灣觀眾來說並不陌生,如陽光劇團、波默拉、朗貝爾等。莫里哀獎的種類多元繁複,充分顯現法國劇場界百花齊放的面貌,但本屆得主絕大部分並非是本年度的全新創作,而莫里哀獎的評選與提名機制更充滿爭議,獎項能給予劇場從業人員錦上添花的鼓勵,但是否能改變大眾對藝術的看法,令人存疑。

法國劇壇盛事「莫里哀戲劇獎」頒獎典禮於五月底舉辦,今年的大贏家對台灣觀眾來說並不陌生,如陽光劇團、波默拉、朗貝爾等。莫里哀獎的種類多元繁複,充分顯現法國劇場界百花齊放的面貌,但本屆得主絕大部分並非是本年度的全新創作,而莫里哀獎的評選與提名機制更充滿爭議,獎項能給予劇場從業人員錦上添花的鼓勵,但是否能改變大眾對藝術的看法,令人存疑。

第卅屆莫里哀戲劇獎頒獎典禮(Les Molières)於五月廿八日在「普雷耶音樂廳」(Salle Pleyel)盛大舉行。每逢三月,莫里哀獎學院成員會從上百齣法國戲劇製作中,挑選出過去一年來備受矚目的作品。如同美國的東尼獎(Tony Awards)與英國的勞倫斯.奧立佛獎(Laurence Olivier Award),這樁戲劇圈的盛事不僅試圖表揚幕前幕後的從業人員,它的評選項目也將不同劇種和劇院型態區分開來,以示公正。莫里哀戲劇獎的種類多元繁複,充分顯現法國劇場界百花齊放的面貌,但也不禁令人起疑:這樣豪華鋪張的授獎儀式究竟是娛樂產業的特殊現象,還是對於藝術家成就的真誠禮讚?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