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演鄭義信(©TAKASHI KATO 亞戲亞 提供)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在日韓籍劇場導演

鄭義信 穿梭多重身分與文化 述說貼近庶民的故事

身為在日韓國人第三代、從小住在貧民聚落的鄭義信,以自身經驗描繪了社會底層的各色非主流人物,也透過生活化的台詞,述說移民世代的辛酸與悲哀。身兼劇作家與導演的他,得過多個日本戲劇界大獎的肯定,十月與十一月將分別帶來《杏仁豆腐的心裏話》與《海的孩子們》兩齣作品,讓台灣觀眾領略其平實中動人的劇場力量。

身為在日韓國人第三代、從小住在貧民聚落的鄭義信,以自身經驗描繪了社會底層的各色非主流人物,也透過生活化的台詞,述說移民世代的辛酸與悲哀。身兼劇作家與導演的他,得過多個日本戲劇界大獎的肯定,十月與十一月將分別帶來《杏仁豆腐的心裏話》與《海的孩子們》兩齣作品,讓台灣觀眾領略其平實中動人的劇場力量。

《杏仁豆腐的心裏話》

10/18~20  19:30   10/20~21  14:30

台北 信誼好好生活廣場-知新劇場

INFO  0961-199706

 

2018國際劇場藝術節:鄭義信《海的孩子們》

11/16~17  19:30   11/17~18  14:30

台北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INFO  02-33939888

以電影《血與骨》及舞台劇《杏仁豆腐心》在台、港、中建立知名度的鄭義信,作品橫跨影視與舞台,身兼編劇與導演,為日本知名的庶民派作家之一。身為在日韓國人第三代,鄭義信以自身經驗描繪了社會底層的各色非主流人物——強悍中帶著狡猾,在貧窮中力求生存,外表看似開朗,內心卻懷著各種糾葛與情感——透過生活化的台詞,述說移民世代的辛酸與悲哀。

鄭義信自小住在姬路城附近的貧民聚落,居民有韓國人也有日本人,這些形形色色的住民,日後成為鄭義信筆下的人物原型與故事原點。家中雖有五個小孩,他卻是唯一自幼到國中為止都與祖母同住的孫子,祖孫倆擠在一張床上睡覺,祖母總是呢喃著「想早點死了」的話語,對年幼的鄭義信而言,「死亡」是如此地近在身邊。

生於在日韓國人家庭,對鄭義信而言,既能享受到兩種文化,又能幫助自己保持作家應有的客觀。因為以日語來創作,所以他不認為自己是在日韓國作家,而是日本作家。出身日本關西地方的他,兒時收看的「吉本新喜劇」成為鄭義信創作的養分。他經常使用關西腔寫作,因為他深愛關西腔所擁有的沉穩、柔軟、強而有力與寓意深遠。

在小人物的故事裡  覓得真實

從京都的同志社大學退學後,鄭義信來到東京,進入橫濱放送映畫專門學院(現在的日本映畫大學)就讀,畢業後進入松竹電影公司大船攝影所,擔任美術設計助理。某個機緣下,鄭義信應在日韓國人前輩的邀請,參加了其所屬劇團的工作坊,那即是「黑帳篷」戲劇學校所舉辦的「紅色教室」,鄭義信在此領略了戲劇的有趣之處,從此踏上戲劇的道路。黑帳篷時代讓鄭義信了解到戲劇與世界有密切的連結,戲劇是照映出世界的一面鏡子。成為劇作家的契機,則是因為他在黑帳篷劇團發表的處女作《心愛的Media》突然被提名岸田國士戲劇獎,帶給他很大的激勵,從此立志成為劇作家。

一九八七年退出黑帳篷,鄭義信與同是在日韓國人的金守珍、金久美子成立了「新宿梁山泊劇團」,成為該團的駐團劇作家,陸續創作了《卡門夜想曲》、《千年孤獨》、《影像都市》、《人魚傳說》等傑作。其中《人魚傳說》是鄭義信印象最為深刻的作品,這部動員廿三位演員的帳篷劇,集結了劇團眾人想法,動人的故事緊抓觀眾的心,場面壯觀氣勢磅礡,自一九九○年首演起,便在日本國內多處巡演,也曾在德國、韓國、上海、北京演出,所到之處引起熱烈回響,成為新宿梁山伯劇團的代表作。回首這段時光,鄭義信表示:「當我所寫的台詞從演員的口中說出,透過演員的肉體來表演時,從中可以找到所謂的『真實』,當時就是這樣不斷地嘗試,修正錯誤,再嘗試,就這樣度過每一天。」

一九九五年退出新宿梁山泊後,鄭義信便以自由作家身分大放光彩,與「流山兒★事務所」合作的《The寺山》得到第卅八屆「岸田國士戲劇獎」;除了劇場作品,他也跨足影視界,一九九八年與平山秀幸導演合作的《乞求愛的人》得到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劇本獎,與崔洋一導演合作的《月亮從何而出》、《血和骨》則獲得電影旬報劇本獎。二○○八年的《燒肉龍》為鄭義信的代表作之一,這部由日韓合製的舞台劇,同時也是日本第一部以「在日韓國人」為主角的戲劇作品。故事以舉行大阪萬國博覽會前後的一九七○年代為背景,刻劃出一間位於韓國人聚落的小燒肉店「燒肉龍」一家與周遭人物的故事。

鄭義信曾在受訪時提到,《燒肉龍》是個與賣座電影《ALWAYS幸福的三丁目》相互對照的故事,劇中的年代也正好是在日韓國人聚落逐漸消失的時期,因此也懷抱著留下某種記錄的心情。《燒肉龍》首演後,口碑迅速傳開,很快就場場爆滿,獲得觀眾與評論家的好評,也讓鄭義信得到紀伊國屋戲劇獎、鶴屋南北戲曲獎、讀賣戲劇大獎、文部科學大臣獎等,電影版也於今年六月在日本上演。

不同形式兩作品  先後來台  

《杏仁豆腐心》則是另一齣備受喜愛的劇作,原本這只是十六年前為了「僅此一夜」所書寫的作品,描寫一對中年夫妻分手之夜的故事,沒想到演出後深受歡迎,至今有各種演出版本,連演不輟。一個小故事竟能引如此大的共鳴,連鄭義信本人也深感訝異。此次在台演出的《杏仁豆腐的心裏話》是由專業日文文本翻譯山崎理惠子和入圍金鐘編劇林孟寰攜手推出全新翻譯版本,由台灣演員賴玟君、彭浩秦演出,並邀鄭義信來台執導。鄭義信表示,改編成台灣版的《杏仁豆腐的心裏話》是否能打動台灣觀眾的心,則是此劇最大的可看之處,他相信這兩位演員的潛力,一定能演出一齣好戲。

而十一月將在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演出的《海的孩子們》,則是鄭義信首部無言劇,創作契機是因為他想與熟識的默劇表演者、舞者,還有音樂人一起合作,因此才變成了無言劇的形式。雖然沒有台詞,但跟有台詞時的表演相同,演員不斷進行討論,反覆琢磨每個細節後才能完成。故事取材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攻占沖繩的戰役,以沖繩海邊為背景,運用小道具,藉由舞蹈、默劇來表現肢體動作與感情,搭配沖繩三味線,帶出充滿餘韻的氛圍,透過三位來不及長大的少年,來描繪戰爭的殘酷與犧牲者無奈的遭遇。戰爭雖然是作品主題,但這不僅是沖繩的問題,而是人類所面臨的問題。

身為日本社會中非主流的在日韓國人,鄭義信以語言與書寫來發聲,在他的作品裡,沒有偉人或上流社會的人物,只有市井小民與社會邊緣人,不唱高調,只談人性與生活,雖然苦日子不斷,卻還是努力活下去,儘管悲傷,卻還是懷抱希望——這股平實的力量,也許就是鄭義信感動觀眾的地方。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