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之外的多樣化學習
音樂飛行

音樂之外的多樣化學習

「精疲力竭」是現今音樂學生的普遍現象,「準備充分」的為數不少,然而許多懷著夢想但「準備並不充分」的孩子,在進入音樂教育體系學習後,更是「精疲力竭」;現今在上百個音樂學生中,可能只有少數幾個會有全職管絃樂團工作,能獲得專任教職的更是少數中的少數,其餘大多數都是在一個接著一個的兼任鐘點與演出「GIG經濟」中打轉,雖不至於真的跛腳,但的確在他們的藝術與人生之路上顛簸而行。

「精疲力竭」是現今音樂學生的普遍現象,「準備充分」的為數不少,然而許多懷著夢想但「準備並不充分」的孩子,在進入音樂教育體系學習後,更是「精疲力竭」;現今在上百個音樂學生中,可能只有少數幾個會有全職管絃樂團工作,能獲得專任教職的更是少數中的少數,其餘大多數都是在一個接著一個的兼任鐘點與演出「GIG經濟」中打轉,雖不至於真的跛腳,但的確在他們的藝術與人生之路上顛簸而行。

前陣子給主修音樂的學生上課,分析起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說到德國人追求嚴謹紮實的結構,以功能性、邏輯性導向思考,務求成就一個顛撲不破的完整自圓客體,卻也不失其情感張力與表現力,順口就說,其實這就跟賓士的跑車有點像(好吧!我是跑車迷!),接著在投影幕上叫出一部消光灰的Mercedes-AMG GT給學生看,播放起它低沉渾厚的引擎聲:「用學過音樂的好耳朵去聽引擎聲,應該能夠分辨出引擎的好壞,是否有問題。」接著又補一句:「Ferrari就不會用這種造型,德國人設計的線條不夠性感!」

除了兩、三個學生點頭會心一笑,其餘不是老僧入定、眼觀鼻、鼻觀心地養著神,要不就是無動於衷,八成心想說這老師未免扯太遠了,上課不專心!

唉!世上能像孫悟空這般打破菩提老祖盤中謎的人畢竟不多!

那些精疲力竭的音樂學生

俄國的絕世芭蕾舞伶普麗謝斯卡婭(Maya MikhailovnaPlisetskaya)在她的自傳I, Maya Plisetskaya裡寫著:「現今,在選擇我們職業的時候,包括舞蹈,我們已經失去大多的自然性要素。孩子們的肢體會告訴經驗老到的雙眼其舞蹈形體的潛力,以及聰明的大自然未來會帶給它的改變,還有其是否能成為舞者這個永恆問題。但今天,在入學考之前,家長已經在他們孩子的身上施加了各種酷刑,強迫他們的孩子能夠做出超級的外展動作,肢體超級地柔軟,在指令下能做出超級的延展。他們雇用私人的訓練師與教練,上體育課與游泳課。孩子們來考試時準備充分,但已精疲力竭。對於肢體不自然的強迫,特別是在孩提時代,有一天會回過頭來陰魂不散地困擾著成人。在四十歲的時候,『被強迫的舞者』變成得用拐杖助行的跛腳者。或許我是老派人士。但比起勤奮與努力,我還是比較傾向自然天擇。」

我們的音樂教育何嘗不也是如此?「精疲力竭」是現今音樂學生(甚至是大多一般生)的普遍現象,「準備充分」的為數不少,然而許多懷著夢想但「準備並不充分」的孩子,在進入音樂教育體系學習後,更是「精疲力竭」;現今在上百個音樂學生中,可能只有少數幾個會有全職管絃樂團工作,能獲得專任教職的更是少數中的少數,其餘大多數都是在一個接著一個的兼任鐘點與演出「GIG經濟」中打轉,雖不至於真的跛腳,但的確在他們的藝術與人生之路上顛簸而行。

剛好前幾天,有位奧國貴賓來校參訪,以前在維也納音樂院學管風琴的他,後來走的是文化政策研究,我倆因為在音樂院前後相差沒幾年,所以不乏共同話題。他講到現在奧地利各音樂大學的困境,以往校方是以「管絃樂團樂手訓練學校」的傳統方式辦學,許多老師都是維也納愛樂的首席團員或是獨奏名家,其教學目的就是維護這傳統,在學生中造就出少數幾個最優秀的人才,承繼著這音樂與偉大樂團的一脈香火,但是現在變成了大學,再加上古典音樂就業空間縮小,可能上千個學生裡才有一個會有全職工作,那其他的學生又該怎麼辦?他們又要怎樣找到自己的出路?

給孩子多樣化選擇吧

身為古典音樂家,我們往往被五條線與一堆豆芽所束縛,要不停留在聲音與樂譜的層面,要不就是努力消化著樂曲與分析,很少有機會跳脫這偉大傳統,走出守護者的箭塔,以圈外人的角度來看這一切,並鼓勵學生在音樂之外,多接觸其他相關藝術與文學,多元化、跨領域的接觸、學習,更可從相通的其他領域,接觸科技、藝術管理、錄音、爵士音樂、流行音樂等,以古典音樂素養作為地基構築起他們的世界,而不是一直設定以音樂教師或樂團團員為教學目標,協助學生們在畢業後得以多元發展,透過就業發揮所長,從被肯定感中獲得人生的動力,豐富一己的音樂感受,賦予其前景、樂趣與意義。

或許這種學習菜單可能也會「精疲力竭」,但是自助式的多樣化選擇,其方向之取捨存乎學生一心之間,讓學生有機會得到適性、適才的發展,如此才能維持這教育體系的存續,守護這份「感動人心」的志業!

 

文字|陳樹熙 熱愛飛行卻又不太會降落,矛盾但真誠,好奇又武斷,希冀引起您微笑並深思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