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殷巴爾在國際樂壇的高知名度,隨著他接下北市交首席指揮新聞的發布,讓北市交在國際樂壇被報導,增添樂團不少知名度。藉著馬勒的三首交響曲,殷巴爾激發出樂團原有的深厚底蘊,讓老一輩愛樂者找回了久違的北市交,讓年輕一代驚訝地發現,台北還有另一個交響樂團北市交,它竟然可以將馬勒演得那麼好。殷巴爾攜手北市交,「英雄再起」應是可期待的。
殷巴爾與北市交的三場馬勒音樂會
「千人交響」
2019/10/20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馬勒,復活!」
2019/10/27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天堂之歌」
2019/11/3 19:30 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於一九六九年成立,至今已有半個世紀,在陳秋盛(1942-2018)團長兼指揮於二○○三年退休後,進入了很長的盤整期。十幾年裡,相對於國家交響樂團(NSO)逐漸站穩腳步,藝術表現日益亮眼,北市交在老一輩愛樂者心中剩下許多遺憾,對年輕一代的愛樂者則幾無任何意義。二○一九年下半年,新任首席指揮殷巴爾(Eliahu Inbal,1936生)在兩週內,指揮北市交演出四場(中間兩場分別在北高演出,曲目相同)馬勒音樂會(註1),挑戰樂團,也挑戰聽眾。
曲目安排由大到小 展現帶團經驗
由編制來看,三場音樂會曲目(註2)的順序安排由大到小,展現殷巴爾數十年帶領諸多大樂團的經驗,方能有效率地進行排練,以畢全功。殷巴爾以編制龐大的馬八開場,除了樂團要增加人手外,合唱團更需要借力多個北市交以外的合唱團攜手合作。因之,在全體演出人員合體前,個別部分的前置排練是一大工夫。相形之下,馬二相對輕巧,樂團與合唱團皆然;馬四除樂團外,只需一位獨唱。在繃緊神經演出浩瀚的馬八後,排練馬二和馬四顯得輕鬆。由此觀之,三場曲目如此倒吃甘蔗式的安排,並非偶然。
殷巴爾以馬八為起手式,吸引馬勒迷及愛樂迷,打響第一炮,票券很快銷售一空,為近年音樂界罕見。(註3)俗話「台上人數與台下人數成正比」,在後兩場的票房得到印證。十月廿七日的音樂會,觀眾席就見零星的空位;十一月三日在中山堂,座位原就較少,卻也只坐滿約八成。
馬八演出者眾多,音樂的張力和可能自然大增,樂團語法的多樣變化、人聲與之的各式搭配,處處彰顯作曲家將清唱劇融入交響曲中的企圖,呈現馬勒寫作廿年交響曲的階段思考。十月廿日的音樂會,高齡八十三歲的殷巴爾在滿場屏息期待中,身手矯捷地站上舞台。整場動作靈活卻不誇張,用他短短的指揮棒提點眾多樂人,奏出馬勒臻成熟期的傑作。全場聽來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不覺時間飛逝。將第二管樂隊置於觀眾席三樓兩側包廂,與正舞台的音樂遙相呼應,是許多樂迷已熟悉的立體效果。全曲近結束時,由四樓左側包廂傳來的榮光聖母清純之聲,有如來自天上,不僅直接傳達歌詞的飛升意象,更有「此曲只應天上有」、洗滌塵世心靈之效。不僅是榮光聖母,所有八位獨唱歌者皆多次參與馬八演出,其中數位還曾與殷巴爾合作過,熟門熟路,是演出成功的另一大因素。唯一一位國內歌者陳佩琪,係臨時上陣代打,表現可圈可點,頗有大將風範。
銅管表現精采 令人「耳不暇給」
馬勒的交響曲使用眾多管樂,是許多管樂迷亦是馬勒迷的主因,也一直是國內樂團完美演出馬勒的障礙,馬八猶然。北市交的整體表現令人驚豔,尤其是銅管,無論主樂團或第二管樂隊,皆能奏出既嘹亮又溫柔的音色,時而浮出在絃樂的基底上,時而與其他樂器混合,將作曲家樂團手法的精妙展現無遺,頗有「耳不暇給」之感。音樂會結束後,熱烈的掌聲持續近廿分,聽眾捨不得離去之氛圍,由廳內暈染到廳外,是國內少見的,應是給予沉寂多年的北市交最好的回饋與鼓舞。
對照馬八的圓熟,馬二中諸多的突兀聲響反映年輕馬勒的頭角崢嶸,第四樂章直接將《少年魔號》歌曲〈原光〉挪來使用,銜接傳統的前三樂章與使用合唱團的龐大終曲樂章,沖淡對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的聯想,也讓這部交響曲有了濃濃的馬勒味。在詼諧流動的第三樂章後,短小的〈原光〉將氣氛轉為虔敬,坦然面對生死。殷巴爾的速度掌握乾淨俐落,領著樂團、兩位獨唱歌者和合唱團走過這個人生旅程,再一次讓北市交釋放出自身的音樂能量,聽者難不動容。
馬四為馬勒「魔號交響曲」的最後一首,除了樂團,只需要一位獨唱者,是三首交響曲中最小的編制,或也是沒有國家音樂廳場地的解決之道。音樂會移師中山堂舉行,殷巴爾的活力不減,指揮棒一舉,頓時為樂曲定位,樂音隨之流瀉而出。樂團整體表現依舊亮眼,寵壞聽者耳朵。美中不足的是臨時披掛上陣的歌者范婷玉,在第四樂章歌者進入時,立時拖累了原有的明亮,在指揮努力拉抬下,勉強撐住前三樂章的天堂氛圍,人聲再逐漸跟上樂團,一同抵達終點。歌者與樂團在演出中且戰且走的磨合情形,在上半場的《少年魔號》歌曲即已顯現,下半場未能改善,殊為可惜!
重新發現北市交 英雄將再起
馬八與馬二動用多個合唱團,展現國內合唱團的蓬勃發展,除了舞台上的團員外,幕後的排練老師們群策群力,方得以讓如此大編制的作品今日得以在國內不時被演出。年過半百的北市交,團員老中青三代皆具,可看到音樂界多年培養演奏人才的成果。音樂大環境的養成需要時間與各方人士的長期參與,在這三場音樂會裡,得到了應證。
由於殷巴爾在國際樂壇的高知名度,隨著他接下北市交首席指揮新聞的發布,讓北市交在國際樂壇被報導,增添樂團不少知名度。藉著馬勒的三首交響曲,殷巴爾激發出樂團原有的深厚底蘊,讓老一輩愛樂者找回了久違的北市交,讓年輕一代驚訝地發現,台北還有另一個交響樂團北市交,它竟然可以將馬勒演得那麼好。殷巴爾攜手北市交,「英雄再起」應是可期待的。
註:
- 10月20日曲目為馬勒第八號交響曲「千人」,10月25日(衛武營)27日(國家音樂廳)曲目為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11月3日曲目為《少年魔號》歌曲與馬勒第四號交響曲。
- 為行文簡潔,以下分別以國人習用之「馬八」、「馬二」、「馬四」稱之。
- 北市交將上下半年的音樂會各做成一本節目冊的方式,已行之有年。或因單價較高,或因聽眾不習慣,銷售量不大。本樂季亦以此種方式製作節目冊,或因馬八的好票房,或因節目冊內容豐富,印刷精美,10月20日音樂會當晚,節目冊很快售罄,晚到者只能向隅,是另一少見的情形。
文字|羅基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