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專欄 Columns
平心而論
音樂飛行
A Bigger Picture
演出製作事二三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
柏林
倫敦
巴黎
上海
香港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音樂
企畫特輯 Special
藝號人物 People
焦點專題 Focus
-
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童話 / 34
-
古老傳說的晦暗荒誕 當代社會的非常視角 / 36
麥可.基根-多藍《癲鵝湖》 -
愛爾蘭編舞家
基根-多藍 回家,然後說故事的人 / 42
-
令人戰慄的全球資本童話 / 50
伊薩.江森《公主煉成記》 -
翻版社會中的偽童話 / 52
非常林奕華、表演工作坊《快樂王子》 -
社運軸線下的土地童話 / 54
三缺一劇團《還魂記》《蚵仔夜行軍》
即將上場 Preview
音樂
音樂
舞蹈
舞蹈
企畫特輯 Special
演出評論 Review
音樂
戲劇
戲劇
戲劇
企畫特輯 Special
ARTalks
特別企畫 Feature
-
2019表演藝術回顧 / 72
-
現象1:林懷民退休,雲門舞集的下一步?
巨人典範轉移 「打開」挑戰新時代 / 74
-
現象2:文化部推動兩廳院領頭,劇場共融熱烈展開
改變軟硬體思維 打破身與心的高牆 / 76
-
現象3:「前瞻計畫」給金援,共創團隊美好未來?
文化中心升級全面啟動 及時雨解地方場館旱象 / 78
-
現象4:各地場館、藝術節,跨地域連線搶搶滾?
縱橫串連「打群架」 成敗關鍵皆在「人」 / 80
-
現象5:青壯年劇場人殞逝,藝術勞動權益受關注
性質特殊難穩定 期待落實工作權保障 / 82
-
現象6:台灣近代史頻入戲,歷史省思帶來什麼?
劇場見證、思辨過往 化創作為當下行動 / 84
-
現象7:真實人生編織入戲,素人讓劇場更有料?
既「跨國」也在地 演員與觀眾交織生命故事 / 86
-
現象8:食物連結土地記憶,藉「吃」探尋人生況味
舞台辦/扮桌正流行 有形無形皆有味 / 88
-
現象9:跨學科激盪觸發,藝術家企圖翻轉思考
跨域知識為參照 尋索多重整合與辯證可能 / 90
-
現象10:音樂藝術節蓬勃發展,走向專業與多元
大師名家齊聚分享 年輕學子獲益良多 / 92
-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9
林經堯 推動聲響實驗交流 為台灣聲音藝術開展未來 / 94
-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9
周書毅 蟄伏之後華麗展翅 舞蹈旅行走向更遠 / 96
-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9
洪千涵、洪唯堯 顛覆虛實邊界 開放劇場參與 /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