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專家:你不知道的里米尼紀錄劇團》(書林出版 提供)
藝@書

提煉生活的戲劇性,讓真實闖入劇場

成立廿年,里米尼紀錄劇團可謂德國當代不可不提及的創作體,如果說當代劇場的特色是尋找戲劇的新形式,反映現實而非建立幻覺,且試圖從根本上去處理現實,閱讀《日常專家:你不知道的里米尼紀錄劇團》一書便可發現劇團於此嘗試上的不遺餘力與不可化約,透過各種的「日常專家」,呈現出世界的複雜度,也重新建構了觀演距離,讓真實與虛構不斷重新對照。

成立廿年,里米尼紀錄劇團可謂德國當代不可不提及的創作體,如果說當代劇場的特色是尋找戲劇的新形式,反映現實而非建立幻覺,且試圖從根本上去處理現實,閱讀《日常專家:你不知道的里米尼紀錄劇團》一書便可發現劇團於此嘗試上的不遺餘力與不可化約,透過各種的「日常專家」,呈現出世界的複雜度,也重新建構了觀演距離,讓真實與虛構不斷重新對照。

不得不說,閱讀這本書如同窺探一場破格的創意秀,與眾不同地展現日常的戲劇場面——如果不希望劇場只是再現又要能反映真實,到底可以怎麼做?

成立廿年,里米尼紀錄劇團(Rimini Protokoll)可謂德國當代不可不提及的創作體,由三位主創者海爾嘉德.豪格(Helgard Haug)、史蒂凡.凱吉(Stefan Kaegi)和丹尼爾.魏策爾(Daniel Wetzel)有機地交互組合,各自針對有興趣的題目或是獨立作業、或是串連創作。成員主為一九八二年創立的吉森大學應用劇場藝術學系(Institute für Angewandte Theaterwissenschaft an der Universität Gießen)畢業生,維持該系一貫質疑且意欲顛覆德國市立劇院與主流劇場表現傳統,尋找著不同的劇場表現方式。「再現」為他們最質疑與排除之事,並以另一種方式繼承著布萊希特的史詩劇場,挑戰所有傳統劇場敘事,以及企圖討喜與滿足觀眾、只提供表面娛樂效果等「不思考」的劇場形式。

世界舞台上的日常專家

面對里米尼紀錄劇團多元產出的作品,這本《日常專家:你不知道的里米尼紀錄劇團》由多位德國重要劇場研究者共同書寫,包含代表性劇場雜誌《劇場今日》Theater Heute編輯、柏林「戲劇盛會」(Theatertreffen)評審艾娃.貝倫特(Eva Behrendt)、德國後戲劇劇場理論大師漢斯-蒂斯.雷曼(Hans-Thies Lehmann),以及知名紀錄劇場「她她波普」(She She Pop)成員安娜瑪莉.馬茨克(Annemarie Matzke)等,從不同面向解析里米尼紀錄劇團的作品。切入面向涵括地方空間設計、真實與虛構的辯證、記憶與記錄的差異、日常專家與素人,甚至是行為藝術等議題,並有豐富的案例說明與圖片參照,書末亦有里米尼主創者的作品年表與簡介。

如果說當代劇場的特色是尋找戲劇的新形式,反映現實而非建立幻覺,且試圖從根本上去處理現實,閱讀本書便可發現劇團於此嘗試上的不遺餘力與不可化約。光以其作品中最獨到的「日常專家」,即可見即便大量作品中都有「專家」登台,但每個作品中專家所代表的意義與出場方式有極大差異。這些日常專家不作為「演員」、不會進行扮演、不在台上做他們不會的事,而就是成為自身,以自身的多樣性呈現世界的複雜度。於是這些專家成為了演出的主體,以主體的眼光在劇場的場域中重新凝視與被凝視。就此,專家的現身實是反劇場幻覺的,但經過戲劇構作的設計,當專家被展示,也重新建構了觀演距離,讓真實與虛構不斷重新對照。

記錄虛構,記憶真實

「只有在事物不是它假裝的那個東西時,我們才會看見它本來是什麼。同樣的,只有當虛構和想像失效或遭懸置時,憶起真實的這個效果才會出現。」格拉爾德.西格蒙德以「記憶的藝術」討論里米尼紀錄劇團的「紀錄劇場」時,強調其不單以重演戲劇化的歷史過去為主,並以多種方式去研究空間、建立實時性(非虛構的劇場時間)。由此創造強烈的藝術、政治、社會與關係經驗,將劇場政治化,不只是粗略地聲稱一種真實,而是紮實地研究並展示了世界的複雜性。在那個複雜世界裡,真相永遠都是其中一種敘事,所採用的形式都是拒絕單一樣貌的刻意選擇。

隨著研究者的文字閱讀里米尼紀錄劇團廿年來歷久彌新、開放又縝密的創作軌跡,對照台灣現今「流行」的創作關鍵字:素人、現地創作、互動參與、記錄、遊走、沉浸。如果里米尼紀錄劇團是跳脫再現,從劇場的不可能之處尋找形式反思與實驗,那在台灣的我們,從這些尚在開展的虛實概念中又鋪排建構了什麼呢?

兩廳院-微笑聖誕季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