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上半,奧運會曾有過建築、文學、音樂、繪畫、雕塑等文藝競技項目,斯特拉溫斯基曾擔任奧運評審,江文也以《台灣舞曲》代表日本參賽獲獎。1990前後,「雪上芭蕾」一度幾乎成為奧運競賽項目,然而長久以來與藝術關係最深的奧運項目,或許要屬結合了音樂、舞蹈、設計、敘事等的花式滑冰(以下簡稱花滑)了。
奧運競技透過世界各國電視直播,許多人享受著4年一度的花滑欣賞經驗。在音樂、華服、青春麗影交錯之間,這屆北京冬奧的花滑競賽,不但在人類身體極限上繼續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突破,藝術層面也有不落俗套的創新。不少作品未屈從通俗的大眾審美取向,詮釋時代的新視覺,反映出當代美學與社會觀點,呈現更兼容多樣的面貌,帶來比表象的華麗更加深刻的共鳴。
艾文.艾利的靈歌啟示 瑪莎.葛蘭姆的動作語彙
另一位在定級步序獲得滿分的,是同樣來自美國的傑森.布朗(Jason Brown)。與他長期合作的黑人編舞家羅辛.沃德(Rohene Ward)有感於喬治.佛洛伊德遇害事件,從艾文.艾利經典代表作《啟示錄》擷取靈感,為他編作黑人靈歌〈罪人〉(Sinnerman)。布朗有著現役男單最高超滑行技巧的美譽,因此能不靠四周跳擠身世界頂尖選手。藉由他正統的花滑美技,詮釋艾文.艾利的現代舞動作,彷彿在冰上用肢體謳歌靈魂。在這個花滑男單的黃金時代,不但技術面不斷進化,藝術面也同步在變革求新。
融合20世紀現代舞經典,成為21世紀花滑的前衛,另一個傑作是冰舞搭檔格林(Caroline Green)與帕森斯(Michael Parsons)融入瑪莎.葛蘭姆動作語彙的自由舞。收縮與舒張技巧,賦予花滑全然不同的肢體造型與情緒張力,時而協調對稱,時而緊張對峙的冰上雙人舞,飄蕩著現代人的疏離感。節目沒有結束在氣勢磅礴的樂音,或振奮人心的亮相姿勢,取而代之的是無言的複雜況味,充滿回音的留白餘韻。兩人穿著樸實無華的舞者練習服,沒有水鑽亮片,日常而踏實,卻熠熠閃耀著內在光芒。這是奧運賽季最美的節目之一,可惜因為美國冰舞高手如林,成為奧運冰上的一大遺珠。格林和帕森斯矢言繼續嘗試挑戰不同風格,期待在下一屆奧運會欣賞到他們的脫俗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