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琬婷
特別企畫 Feature 犯罪,只有罪惡?──犯罪事件的跨域戲劇改編 編劇提案:面對犯罪事件,如何透過創作重新思考?

沈琬婷:公領域的罪惡與私領域的真相

收到邀請的當下,隨即想到我從去年開始的台灣農業創作計畫——「惡土物語三部曲」,今年即將進行到第二部曲《窮山惡水出刁民》的創作(去年度得到文化部扶植青年藝術創作計畫的第一部曲《神農十七號》即將在今年正式演出),二部曲是改編自真實社會事件的農業經濟犯事件。

我的表哥和表嫂夫妻兩人,是曾經獨霸一方的蔬果貿易公司「青松公司」負責人,自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間,兩人將青松公司帳戶現金及公司支票占為己用,帶著新臺幣1億6千萬逃亡海外。哥嫂夫妻,他們總是圍著我叫小姑姑的4名子女,以及我的姑姑與姑丈夫妻一家自此從台灣人間蒸發,只剩下刑法第336條第2項侵占罪、第339條第2項詐欺罪及第342條第1項背信罪的犯罪記錄,以及國際通緝令能證明他們曾經存在過。

2021年的3月我完成了人生大事,從小就疼愛我,總是叫我叫他「小哥哥」的表哥和他青梅竹馬的愛妻,也是我從小就認識的表嫂全程參與了婚禮的籌備到宴客,我還記得婚宴當日在會場興奮奔跑著的幾個小侄子,文靜害羞的姪女就快要升高中了,宴客後我們全家人久違地拍了一張合照,沒想到這張照片竟成為我們最後的紀念,不到一個月之後,小哥哥一家被通緝,公司惡意倒閉的新聞登上大小版面,父母來電話提醒不要向任何人透露哥嫂的去向,那時候照片中臉上洋溢著驕傲與幸福的哥嫂兩人和刑事通緝頁面中的通緝照毫無二致,依然是我記憶中那個劍眉星目、英俊疏朗的小哥哥,小嫂也是帶著她一貫溫吞甚至有點膽怯的微笑,我一直忍不住在想,小哥哥那時候已經在計劃逃亡了嗎?他是為了看著我披上婚紗,才一直等到了那一刻嗎?

這個事件裡惡性倒閉的蔬果產銷貿易公司「青松公司」是姑丈那一代建立起的公司,在我故鄉曾經窮苦貧瘠小農村裡只有世代務農的家庭,姑丈和我的阿公曾是最早開始響應政府成立產銷班,試圖改善靠天吃飯一窮二白的農民生活,後來姑姑與姑丈結婚後,也把產銷班的邏輯加入企業經營規模,成立了結合契作和全國貿易經營模式,小哥哥大學學的是建築設計,作為姑姑幼子的他並沒有繼承家業的負擔,我們年齡差距極大,在我懂事時,當年那個想成為建築師的青年,竟然放棄他的建築師夢,回到故鄉成為「青松公司」第二代的負責人。

小哥哥曾在媒體面前賭咒,要當「蔬果界的台積電」,要透過企業化經營,將台灣引以為傲的蔬果產業打造成國際知名的項目,讓本土接軌國際,讓農民和中下游廠商的利潤整合。但是青松公司的資金周轉不靈、財務缺口等,變成讓公司積欠農民貨款、拖欠員工薪水、公司跳票的原因,在小哥哥一家失聯後,不只嘉義地區周邊,包含雲林縣麥寮鄉、元長鄉、四湖鄉等鄉鎮有數百名契作農民、廠商受害。他放棄夢想換來的一切,是轉頭對自己心繫的農民打下沉重的一擊。

小哥哥不是沒有努力掙扎過,他走了之後我們才知道他抵押祖產土地,又向地下錢莊借貸,試圖一次又一次度過燃眉之急,我不知道當他決定提領公司大筆現金離開時心中有沒有百感交集?有沒有想過故鄉的土地餵養出的青年,最後會成為國際通緝犯?

當然他的作為造成了雲嘉南農業的創傷,在公領域這個事件是他的罪,他的罪是公共性的無可原宥,是總有人要承擔後果的。但在這個公眾事件中對我帶來的影響又包含私領域的真相,僅有在那片窮山惡水中成長起來的我們才能理解,不能輕易為外人明白,遂成為了我改編的契機。

我將改編這個真實事件,在正與惡與絕對不能傾斜的正義之下,承擔著這塊母親大地的惡意和父親天空下濃重令人窒息的空氣的我們這些來自「惡土」之地的孩子,被所依戀的事物踐踏後微不足道的夢想破滅的微弱嘆息。

犯罪,只有罪惡?──犯罪事件的跨域戲劇改編

從「奇情與怪誕的警世」到「內心與社會的探索」:犯罪紀實改編戲劇的內涵轉變

對於犯罪事件的改編,我們還是人太好了──專訪《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原著作者、編劇柯映安

從劇場到影集,挖掘犯罪事件裡的人性──詹傑X陳昱俐談《甜眼淚》與《她殺之罪》

PAR廣告買二送一廣告圖片

沈琬婷

嘉義人,北投媳婦,婚後定居台北。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劇本作品曾獲臺灣文學獎、台北文學獎、廣藝金創獎的肯定。作品涉獵廣泛、寫作以社會為本,凝視現象並提出疑問,以寫作與世界對話。劇本作品曾與香港、新加玻、丹麥等地的劇團合作,並持續進行翻譯推廣。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04/10 ~ 2025/07/10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