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琴家陸逸軒(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提供)
音樂

鋼琴家陸逸軒與北市交再度攜手 走進貝多芬的深沉世界

【2025 TSO大師系列】殷巴爾、陸逸軒與TSO

2025/5/25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5月底,鋼琴家陸逸軒即將再次登上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下文簡稱北市交)的舞台,演出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這是他第二次與北市交合作,談起初次經驗,他記憶猶新。「那是我第一次與北市交合作,指揮是現在的候任首席指揮亞歷山大·里柏瑞契(Alexander Liebreich)。我們一起演出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那次印象非常深刻,因為蕭邦的作品不容易指揮,但他卻能非常理解音樂語言,合作起來很愉快。」

這次與北市交桂冠指揮殷巴爾合作,對陸逸軒來說既熟悉又期待。尤其即將演出的《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不僅是他比賽生涯中的重要曲目,更是與其音樂性格最為貼近的作品之一。

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得主,獲獎無數

出生於美國波士頓的陸逸軒,在國際鋼琴舞台上迅速崛起。2015年,年僅17歲的他便於華沙國際蕭邦鋼琴大賽獲獎,引起廣泛關注。2018年,他以20歲之齡奪下英國里茲國際鋼琴大賽首獎,躍升為國際聚焦的新星。此後,他不僅與華納古典簽訂獨家錄音合約,也與倫敦交響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洛杉磯愛樂等世界頂尖樂團合作,並登上全球重要音樂廳舉辦獨奏會。他亦是BBC「新一代藝術家」(2019–2022)成員之一,並於2021年榮獲美國音樂界重要的艾佛瑞.費雪事業獎(Avery Fisher Career Grant)。

陸逸軒的父親來自台灣高雄,母親來自中國上海。他自幼展現對音樂的熱愛,並非出於父母的要求,而是「自己想要」學的。家中音樂氛圍濃厚,姐姐學琴的過程也深深吸引著他。他曾表示,若自己能「再老一點」,或許會更適合過去那個講究深度、少些喧鬧的音樂時代。但他也認為,身為現代音樂家,應該誠實面對自己真正想做的風格,而不是為了迎合社群媒體而改變初衷。

鋼琴家陸逸軒(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提供)

錄音作品廣獲好評,舒伯特詮釋最受矚目

自與華納古典合作以來,陸逸軒已推出數張專輯,皆獲高度評價。2022年,他發行的舒伯特鋼琴奏鳴曲專輯(D.959與D.784)被《BBC音樂雜誌》選為當月最佳演奏專輯,評論認為:「陸逸軒已確認其當代舒伯特詮釋者的地位」。

他談起舒伯特時,語氣中充滿敬意與感動:「舒伯特對我來說意義很高,我對於他很崇敬,我認為他有個美麗的靈魂。他是偉大作曲家中,在他自己的時代中最沒有識別度的人。他默默無聞,沒有人知道他的才華,他不但貧窮、生活困頓,身體也不健康。在這樣了無希望的生活,他卻在生命的最後兩年寫了那麼多偉大、深沉的作品。」

此外,前作收錄蕭邦《24首前奏曲》與舒曼《幽靈變奏曲》,則獲《國際鋼琴雜誌》譽為「真正的魔幻之作」。

嚴師出高徒,鄧泰山7年磨練

兩位老師羅伯特.唐納德(Robert McDonald)跟鄧泰山對他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後者堪為傳奇。陸逸軒自12歲起開始向越南鋼琴家鄧泰山學習。那時的他,已經在國際比賽中嶄露頭角,在波士頓旁聽大師班後,決定跟隨大師的腳步。

「父母每個月都會利用週末帶我從波士頓開車6小時,到蒙特婁找鄧老師上課,然後週末結束再趕回家。」長途奔波,他卻不曾覺得辛苦。長達7年的時間,奠定了紮實的基礎與敏銳的音樂感受力。

PAR廣告買二送一廣告圖片
鋼琴家陸逸軒(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提供)

從大量的聆聽錄音與音樂會中啟發

除了每天的練琴之外,陸逸軒喜歡聽音樂會、也偏愛老錄音。他認為能聽出鋼琴的聲音的可能性,或者反過來可以避免什麼樣的詮釋,並且思考音樂是如何從舞台上傳達到觀眾。他說:「我喜歡鋼琴家沃洛多斯(Arcadi Volodos)、索科洛夫(Grigory Sokolov)、魯普(Radu Lupu),從他們的錄音、音樂會現場學了很多。他也非常欣賞內田光子的音樂風格,而對方也時常反過來聽他的演出,並給予意見與支持。

陸逸軒回憶當初在里茲鋼琴大賽進入決選時,內田光子傳訊他說:「去演奏那首貝多芬的G大調,用你所知道的最美方式,別管其他參賽者。」這對他來說是非常大的鼓舞。接著彈完決賽等待名次公布前,又發了訊息。他說:「我知道她幾乎不上網的,但那表示她居然看了直播。」拿起手機,陸逸軒秀出內田光子充滿感性的話語,告訴他:「你彈得非常地美,身為鋼琴家我非常喜歡,不管結果如何,你在我心中已經贏了!」

再度演出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

此次與北市交的演出,將由陸逸軒擔綱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這首作品正是他在2018年里茲大賽中演奏的曲目之一。他認為這首樂曲並不僅是他,而是大部份的鋼琴家都會喜歡的鋼琴協奏曲,因為什麼音樂語彙都在其中。

「這首曲子我沒有真正算,但應該已經公開演出30遍以上了,是我彈得最多的鋼琴協奏曲。」他表示:「音樂語言非常深刻,是貝多芬轉向最偉大創作時期的標誌之一。作品開頭是鋼琴獨奏,對我來說非常適合,因為我本身偏好沉靜、內向。這首作品的哲理性和抒情性都很強,非常貼近我的音樂性格。」

作為一位以內省、深刻見長的鋼琴家,陸逸軒透過每一次詮釋,努力讓觀眾從音符中聽見更深的層次。他堅信音樂應該誠實,應該直指人心——而這次的北市交舞台,無疑將是他再次展現這種信念的最佳場域。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05/22 ~ 2025/08/22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