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回想與回響 Echo
創意舞動 開花結果
去年參與「新人新視野舞蹈篇」的四位編舞者,長期以來已經累積了相當的創作成績,從這次的演出,也可觀察出他們的發展脈絡,呈現了「開花結果」的方向。若說這批新人與指導的顧問間多所重疊或許言重。彼此間的互相扶持、不可分割,只反映了舞蹈界深摯的情誼,何況,一切只在萌芽階段,只是,益發想看他們個別的面目與思想,尤其,已證明了自己掌握創作精髓的慧根!接下來,就是自我表述的勇氣與語彙了。
-
戲劇
暴力不曾缺席,如影隨形
「家暴這件事,其實,我們都在共犯結構裡。」舞台設定為雙面台,觀眾們於此同時凝視著另一側觀眾觀看家暴的上演。「我們」從觀眾的客體,在此安排之下成為相互觀看經驗的主體,我們與兩位主角一同在「經驗」著暴力的發生。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即將迎接「不惑」 戮力打造新銳舞台
今年邁入第三十九屆的香港藝術節,在迎向「四十不惑」的路上,除了依然引進多元的國外精采節目,更戮力打造新銳現身的舞台。今年推出的「新銳舞台系列」,是運用香港藝術節的製作經費與專業團隊管理資源,由藝術節親自主辦,將演出《唐人街繁華夢》等四檔節目。此外,舞蹈方面也邀來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演出經典作《康乃馨》,一起展演的還有鮑許的相關影片展。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琴音與柏林 在城市生活中相遇
音樂藝術可以在演藝廳裡洗滌我們的心靈,也經常扮演自家琴房自娛娛人的角色,這回更在柏林各區的公寓客廳裡,變身為接待陌生同好的庶民藝術。同樣具有鋼琴家身分的策展主辦人安德烈亞斯.柯恩(AndreasKern)想像著:「漫步於柏林巷弄間,讓不時傳來的琴聲,透過敞開的窗台,分享給街角上的行人;如果此時有機會乘著熱汽球緩緩升天眺望柏林,看到一幅叮叮咚咚敲打出城市鋼琴色彩的浪漫畫作,該會如何呢?」就這樣,在獲得經費資助後,經過半年籌劃,一個專屬於柏林的「鋼琴城市節」(Piano CityBerlin 2010)就此展開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當老陶說起英語,在紐約陷入《暗戀》…
馳名華人劇壇的《暗戀桃花源》,在華人地區有過多次製作上演,但去年十一月時,首度出現了英文版,由紐約導演泰瑞.歐萊利(Terry O'Reilly)指導紐約新學院大學(The NewSchool)的Eugene Lang College藝術部學生演出。他根據賴聲川本人翻譯的英語版劇本執導,儘量讓劇本說話,不擅加自己的主觀,所以人物的中文名都保留。
-
藝視窗 News
台新藝術獎自行報名即將截止
【台灣】台新藝術獎自行報名即將截止為了獎勵年度最具「創造性」與「突破性」之藝術概念,台新藝術獎每年提供獎金,將獎項分為視覺藝術、表演藝術以及評審團特別獎各一名。 獎項評選方式由提名團及觀察團每年分為四季,選出當年度五大視覺藝術及十大表演藝術名單後,再由國內外藝術人士組成決審團評選。第九屆藝術獎提名目前已接近尾聲,未獲提名通知的團體或個人,只要在2010年曾在國內公開演出或發表展覽符合規定者,皆可以透過自行報名方式參選。報名日期至2011年1月10日截止,評選辦法及申請表請參台新文化基金會官網www.taishinart.org.tw。 「2010 NTSO指揮大賽」優勝者出爐國臺交「2010NTSO指揮大賽」決賽於去年12月22日晚上進行,以音樂會的形式評定,演出的三首曲目包含管絃樂曲、協奏曲和本國國人作品。賽事於當晚落幕,在27日的記者會中,樂團除宣佈得獎名單外,團長劉玄詠更對媒體宣佈指揮家梶間聡夫的就任。 拔得頭籌的張致遠,畢業於茱莉亞音樂院研究所指揮系,目前任職於國臺交。第二、三名則是林勤超及侯兆馨,分別就讀於奧地利葛拉茲國立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及德國國立德特摩得音樂院指揮系。對此結果,八月即到職的梶間聡夫也勉勵後進者:「指揮是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學習的。」大賽另設有「最佳國人作品詮釋獎」與「團員票選獎」,兩個獎項都由林勤超贏得。前三名得主除了獎金外,國臺交也將擇期安排演奏會,並協助推薦參加國際指揮大賽。 國藝會第六屆「歌仔戲製作及發表專案」名單公布歌仔戲是台灣早期農村或廟會慶典重要的娛樂之一,然而因為科技與社會變遷,野台的形式如今已經逐漸衰微。為了讓這個貼近民眾生活的藝術重新在廟會的戶外劇場重現,國藝會主動規劃以專案方式甄選優秀劇本以及歌仔戲團,提供經費補助,讓團隊製作優質好戲,並且在廟口發表及驗收成果。多年來以來無論是作品、演出場次及觀賞民眾皆有顯著累積。第六屆入選名單在本月剛出爐,由「明珠女子歌劇團」、「春美歌
-
劇場快門
《鄭和1433》舞台排練
攝影:許斌時間:二○一○年二月六日《鄭和1433》於戲劇院舞台 排練時,飾演說書人的唐美 雲在側台等待。
-
幕後群像
王希文 一把吉他 岔路開花
曾以電視配樂作品《曬棉被的好天氣》榮獲金鐘獎的新生代配樂工作者王希文,其實並非音樂科班出身,因高中開始學吉他而與音樂結緣,原本念政治系的他,也因此走上人生規劃外的「岔路」。在美國念了電影配樂後,返台成立了「瘋戲樂工作室」,將以音樂劇《木蘭少女》的重製,展開新事業的起步。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音樂動畫詩《木蘭少女》
花木蘭是個連小孩都耳熟能詳的故事。看到《木蘭少女》的劇情簡介,當中加入許多新鮮的議題:未婚懷孕、小gay、斷背情、愛情三角習題等等,都大大增加了這齣戲與現代議題結合的趣味性。 國內和國外的舞台劇在硬體上一直以來都有很大的差別,聽說本劇在舞台機關上有超完美的視覺震撼。很期待能在本劇中看到國內的舞台劇在這方面的進步。 至於結尾所延伸出的議題:木蘭的部隊將軍對木男一見鍾情,直到發現木男是木蘭,他開始迷惑自己到底愛男人還是女人?讓我覺得是個很有趣的鋪陳方式,很想看看導演對這部分的處理方式。 總而言之,將這齣戲的美式傳統音樂劇風格與台灣新世代的另類觀點熔於一爐,對我來說是相當具有吸引力的。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音樂動畫詩《一片葉子落下來Freddie》、《達洋Dayan》
電影老早是最強勢也最閃耀的說故事載體,近十多年來,動畫科技更日新月異,直逼人類感官刺激的極限。身為劇場人,乍知這兩部音樂動畫詩要在戲劇院上演,不 免有被「侵門踏戶」的危機感。但充滿深意的故事融化了我的敵意。《一片葉子落下來》取材自李奧.巴斯卡所寫的青少年讀本,描寫名叫Freddie的葉子從 四季的變遷,體驗、思索生死的意涵。《達洋》則是畫家池田晶子筆下的大眼貓Dayan,這趟最新的旅程將從水底世界的倒影,激盪出真幻的思辨。從文本、繪 本到動畫加現場音樂、口白演出,我最想向這群創作者、演繹者致意的,不是外在的「金獎」、「超人氣」榮銜,而是他們不說教,只因相信孩子,相信劇中這兩個 不具人身的主角,可引領赤子之心跨過「人」的局限,只因孩子是天生的哲學家!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鈴木忠志《茶花女》
威爾第歌劇《茶花女》,是我踏進聲樂領域之後,所看的第一齣全本西洋歌劇;也是我生平擁有的第一套全曲CD;還是我十多年前攻讀聲樂碩士時,歌劇課期末考 的學習角色;前幾年也唱了北市交製作的《茶花女》;家中目前有的歌劇版本應該有十來套了吧。看過、也唱過形形色色的製作,有的感動人心、有的毫不起眼、有 的慘不忍聽、有的連提都不想提。沒想到兩廳院近幾年來積極推動旗艦製作,結合國內外藝術家試圖開拓屬於自己的新作,這次竟然把腦筋動到這齣經典劇碼。由戲 劇大師鈴木忠志操刀、台日音樂的拼貼、故事藍圖的重新解讀與號稱近未來的服裝視覺,讓人忍不住想聽聽、想看看,這齣佔據我人生二十年的巨作,會是以怎樣的 新面貌出現在我面前?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澳門:澳門城市藝穗節 另類空間展活力
創辦迄今已經第十屆的「澳門城市藝穗節」,特色即在城市中以各種不同的空間找尋展演的可能性,多年來也累積了很多創作環境劇場、特定空間劇場和發掘另類劇場空間的經驗,加上面對城市的發展和轉變,令這些作品充滿特色。今年的活動從十一月十二日至廿八日舉行,其中即有不少可堪玩味的演出。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海:上海國際當代戲劇季 延燒世博熱情魅力
雖然上海世博會已經於十月底落幕,但十一月初展開的「2010上海國際當代戲劇季」仍是以「精采世博,戲劇無限」為主題,邀集丹麥、以色列、愛爾蘭、韓國、日本、台灣、香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區的戲劇團體和戲劇工作者參與演出,劇目則包括了話劇、默劇、肢體劇場、音樂劇、音樂劇場等多種表演形式。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黎:羅伯.威爾森與路克.邦迪 演繹荒謬劇名作
巴黎劇場每年的上演劇目,永遠少不了荒謬主義劇作家的作品。而本檔期的巴黎劇場,也出現了荒謬劇場之聯合國大戰的有趣場面:美國的羅伯.威爾森帶領義大利知名女演員Adriana Asti,演出愛爾蘭貝克特的《美好的時光》;瑞士名導路克.邦迪(Luc Bondy),挑戰羅馬尼亞尤涅斯柯的《椅子》。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倫敦:財政緊縮時代來臨 藝文界褲帶勒緊面對未來
英國財政「緊縮時代」正式來臨,英政府近日公佈「公共開支評估」(Spending Review〉將大幅刪減公共預算,不僅因政府削減大學補助可能讓學費爆漲,文化預算也刪減三成,而掌管文化補助的英國藝術委員會(Arts Council England)本身就必須砍掉一半預算,地方政府為了響應中央政策,也拿文化補助開刀,英國西南方的薩默塞特郡(Somerset County)甚至刪光全部的文化預算。
-
藝@CD
馬勒年瘋馬勒
今年是大作曲家馬勒(Gustav Mahler)誕生一百五十週年,而明年二○一一年則是他逝世一百週年,這位在世以指揮聞名,一生致力交響曲與藝術歌曲創作的作曲巨匠,在樂壇的地位與日俱增。 因此接連兩個「馬勒年」,全球各地有許多馬勒相關活動,無論唱片出版、音樂會、研討會、或傳記出版,是大家一起瘋馬勒的絕佳時機。
-
藝@展覽
兼融傳統迸發的印度當代藝術新能量
「發現印度印度當代藝術特展」中,廿九組印度藝術家帶來六十三組雕塑、裝置、錄像、攝影等作品,主題涵蓋印度社會的種姓制度、貧富差距、政治、戰爭、生態浩劫等議題與現況。印度當代藝術家反芻豐厚的傳統底蘊,融合當代思維與美學手法,勾勒社會生活的梗概,多元的創作面向早已超越一般對印度的刻板印象。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張大眼睛,迎接TIFA舞台饗宴!
是誰?是哪場古典音樂會?是哪位大師能讓宣傳海報才剛印兩張,台北場的座位就賣完了?啟售兩天,全台票房就直逼百分之九十?短短十五天內,北、中、南三場完全售罄、一票難求?而且在向隅的觀眾中,還包含了許多足不出戶的宅男宅女們。沒錯,那位大師就是本期的封面故事人物日本作曲家久石讓。上月份久石讓隨節目訪台時,本刊很難得有一獨家專訪的機會,訪問中,大師首度對台灣的觀眾,透露了許多他在華文世界從未談過的話題,以及尚未曝光的計畫。喜愛久石讓與他的音樂的朋友們,你絕不能錯過這次,可以近身了解久石讓的創作理念與他未來最新動態的機會。 雜誌這月份的重頭戲,當然就是兩廳院即將舉辦的「<span la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歡慶民國百年 京劇名角反串大動員
為慶祝民國百年的生日,國光劇團特於歲尾年初,策劃了本次戲曲界聯演,除了劇碼熱鬧喜趣,並動員國光、台北新劇團、當代傳奇劇場與相聲瓦舍的多位演員共襄盛舉外,最令人矚目的是名角們的「反串」,如本行老生的唐文華這回將反串程派青衣、本行青衣的魏海敏反串丑婆等,料將讓觀眾笑到噴飯灑淚!!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揭開歷史塵封 再現台灣五○年代女兵身影
創作社編導周慧玲再度推出新作《百衲食譜》,取材自一九五○年代台灣第一批女兵的故事,一段被塵封的歷史。周慧玲與旅美編舞家余承婕共同創作,這回將在舞台上,以戲劇與舞蹈對位的方式,交錯過去和現代的時空身影,再現女兵們浪漫又心酸的生命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