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焦點專題 Focus 平台之三:臺北藝穗節
敢玩空間秀創意 踏上劇場星光大道
已舉辦三年的「臺北藝穗節」,是許多非專業團隊開展正式演出的第一個舞台,只要登記場地、繳交保證金即可。三年下來,也已有受歡迎的團隊應邀進入臺北藝術節,因此也出現了「小劇場的星光大道」之稱。那麼,要如何在這條星光大道上,順利地開展表演藝術的生涯呢?本刊專訪到曾參與兩屆藝穗節、今年擔任臺北藝穗節協同策展人的藍貝芝,提供她的觀察與意見。
-
焦點專題 Focus 平台之四:文建會儲備音樂人才庫
挖掘培育演奏人才 搭建國際發光之路
由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開啟的「儲備音樂人才庫協助藝術人才進軍國際藝壇」計畫,以每屆兩年為培訓時間,設定目標甄選國內優秀音樂家,藉著補助參加國際大師班、音樂營及舞台演出的磨練,協助參與國際性音樂比賽,進而在世界樂壇嶄露頭角。臺灣師範大學學務長、曾任二○○一年人才庫總召集人的林淑真多年觀察下來,指出人才庫的功能應該是國際大賽的前置作業,協助年輕音樂家提早參與觀察,並建構國際人脈。
-
戲劇
走調的巴赫賦格律
在《李》劇的劇中人物每一個都是從七○年代各個名人姓名拼貼成為像外星人的角色,這種虛擬化的戲仿已經為我們取代了實在的人物,而導演通過要說的故事,真正想傳達的是這個世界的混亂造成相互糾纏,每一個角色都發生一些瘋狂、垃圾、無知或道德墮落等等的行為,因此我們想問的是:他所謂常民故事中的台灣七○年代社會到底是什麼樣子?
-
戲劇
說了不少心底事,還有呢?
《Re/turn》所提供的娛樂,是有品質的娛樂,是需要觀眾動點腦筋才能受用的娛樂。觀眾在被娛樂的同時,情感得到慰藉,對人性也多了一些沉思與領悟。只是,這樣就夠了嗎?即便創作者可以提供比其他媒體更有趣、更有啟發性的娛樂,但在這樣一個充滿各種類型娛樂的時代裡,難道劇場也別無選擇?
-
戲劇
這一帖,補出了什麼?
看「現代劇場大補帖」,不斷讓筆者回想到八○年代小劇場運動的相似演出,那個囫圇吞棗外國期刊雜誌翻譯文章,努力揣測學習模仿一知半解的劇場大師理論的年代;這麼多年都過去了,能夠填滿劇場時間罅隙的,竟還是一片空白,而我們的學院劇場教授們,繼續執鞭於厚厚的劇場史迷宮中。
-
音樂
從形式色彩到視野空間
這五首結合了西洋樂器的箏樂室內樂作品,儘管手法不同,內容相異,但都能展示出新的視野、新的空間,呈現出現代都市人在現今生活中的感受,一種新的音樂感覺;無論是古箏,還是西洋樂器,都只是作曲家手中用以表達個人情感與觀點的工具,不同的民族文化色彩都未有著意運用其中,更多的已是一種國際性、都市性、現代性的音樂面貌。
-
音樂
探戈不像人生,錯了就繼續跳吧……
當莫薩里尼抬起單膝、如捧至愛般地托起班多紐琴演奏時,小小的風箱所發出的南美微風竟然氣吞整個國家交響樂團。他精巧雕琢皮亞佐拉在手風琴協奏曲中意圖向巴赫致敬的技法,卻又渾然天成於探戈音樂的詩歌菸酒女人香。此時不能不稱讚指揮班朵與NSO,不僅深諳烘托與支撐之道,探戈往往最容易讓古典演奏家馬前失蹄的節奏也輕舟過山。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2010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現象觀察—舞蹈
「跨」出彩虹光譜 期待絕美果實
南部地方資源挹注相當有限,但在開發在地素材與召喚人文歷史回憶方面逐漸匯集成為趨勢,輔以現代思維與多元跨界表現框架,具南方特色舞蹈的出現也許就在不久的將來。而台北地區今年度舞蹈展演依舊火花四處、星光點點,但未出現讓眾人一看就愛、甚而再三回味的絕佳精品。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和在天堂的馬勒對話
編按:去年是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一百五十周年誕辰,今年是作曲家馬勒逝世一百周年,也讓馬勒的相關紀念活動沸沸揚揚不斷迄今。除了透過音樂聆賞馬勒超越時代的樂思,更讓人好奇的是他的創作與人生經歷的呼應。本刊特邀知名文化評論家、也是資深樂迷的作家李歐梵,以超級粉絲的身分虛擬與在天堂的馬勒「對話」,趣味又深入淺出地帶引讀者走入馬勒的世界。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悲情天才,順遂一生?
「如果要用最簡單的一句話形容馬勒,我想應該是『悲情一生的天才作曲家』。」(註1)江漢聲醫師的這句話,適巧勾勒出許多樂迷們對馬勒其人其樂的印象。馬勒的一生經歷到底是多麼地痛苦,讓他的人生竟可以用「悲情」來概括?平心靜氣客觀地回顧馬勒的一生,應會有不同的解讀。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愛與復活 永恆與天堂
馬勒曾說:「我對音樂說出我的渴望,它開始於黑暗感受的等待之處,而這入門處,也就是引導走向另一個世界之處」。從馬勒的音樂中,確實可以感到「另一個世界」的存在;從他交響曲的曲式來看,他的交響曲幾乎全部結束在大調,且終曲樂章有勝利、復活、愛、天堂的生活、永恆的救贖。這些都透露出他所謂「另一個世界」的圖像,也揭露出他「信仰」的密碼。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她們的愛 滋養了非凡樂章
作為天才橫溢的指揮家與作曲家,馬勒背後當然少不了偉大的女人「們」從一路支持他走音樂路的母親,到生命中幾段深刻的戀情,以及他至愛也傷他至深的妻子愛爾瑪都在他的人生與音樂中留下深刻軌跡。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竭盡人生 傳述生命思考
馬勒理想中的交響樂作品必須是樂章之間彼此有關聯、「竭盡人生」的交響曲。對馬勒而言,將人生體驗化成音符,是他寫作交響曲的理想;幸運地,他的十首交響曲都能清楚傳達他的各種人生體驗,不僅如此,這些作品也為看似沒有出路的交響曲,再度賦予了寫作的可能。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那段歷史,那些離開的人……
望著一頁又一頁發黃脆弱的檔案,全部的藝術家好像在一九三八年同時結束了藝術生涯,或者生命。某某一九三八年流亡倫敦;某某一九三八遭解雇;某某一九三八被通緝;某某一九三八被謀害;某某一九三八送入集中營、死亡 這些名字,都是一時之選。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一個冷峭的初春 同馬勒說上的幾句話
今年初春,樂興之時管絃樂團音樂總監、指揮家江靖波,背著行囊遠赴歐洲,踏尋作曲家馬勒的人生足跡所到處,透過空間的履勘,重溫作曲家的心境,理解感受轉化為詮釋樂曲的力量這裡,讓我們透過江靖波的圖片與文字,體驗當年馬勒的「心」與「音」!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獻給「巨人」馬勒 演出「無所不包的世界」
紀念馬勒最好的方式就是演出他的交響曲,這個月,就有兩場馬勒交響曲的音樂會:以《第三號交響曲》作為樂季壓軸的NSO,以及以《第一號交響曲》慶祝創團十周年的普羅藝術家樂團,也分別以「龐大」和「巨人」的概念,獻給這個屬於團隊的光榮時刻!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繽紛印度 樂在傳統中的旺盛活力
對台灣人來說,印度是個「又近又遠」的國家,它是對台灣影響深遠的佛教的源頭,但因境內民族眾多也呈現了非常多元特別的文化景觀。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在藝術上傳統的部分仍是最大主流,對表演的欣賞,則是聽到喜歡的音樂常會載歌載舞、搖頭晃腦,喜歡的段落會隨時鼓掌,但不喜歡時,則毫不留情地直接走人。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彼得.胥坦獲頒大獎 親身讀劇《浮士德幻想曲》
今年四月中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辦的「歐洲劇場獎」,將大獎頒發給德國劇場與歌劇大導演彼得.胥坦,並搭配舉辦為期一週的藝術節,讓大師與青壯派創作紛呈。這次戲劇獎最具巧思而又深具含意的地方是:典禮由七十四歲的胥坦以讀劇演出來畫上句點!
-
藝視窗 News
兩廳院與北藝大合作開設「表演藝術場地營運認證課程」
【台灣】 兩廳院與北藝大合作開設「表演藝術場地營運認證課程」 鑑於國內許多大型表演場地紛紛興 建,亟需營運人才,兩廳院與臺北藝術大學攜手開辦「表演藝術場地營運認證課程」,課程包含有演出技術、節目企劃及劇場行政三類,今年將先行開辦演出技術類 課程,為期四個月。授課師資包含北藝大教授如平珩、楊其文、簡立人、詹惠登等,與兩廳院資深企畫與技術人員。演出技術類課程自即日起至6月10日為止招 生,上課時間自7月5日起至11月20日止,分為初階班及進階班,有必修與選修項目。招收對象為高中職以上畢業,對人文藝術有興趣者均可報名參加(進階班 需具劇場實務相關工作經驗3年以上者)。報名方式詳見兩廳院官網。 雲門舞集淡水園區新建工程開工動土 雲 門舞集淡水園區新建工程5月18日在淡水舉行開工動土典禮,將成為華人社會第一座以表演藝術為主題的文化園區。占地1.5公頃的雲門淡水園區,位於中央廣 播電台舊址,毗鄰90歲的淡水高爾夫球場,以及1886年劉銘傳建造的滬尾砲台,距離紅毛城車程5分鐘。根據雲門的規畫,建築師黃聲遠設計了自然與人文交 融的綠建築,由大陸工程公司負責營造,預訂2013年竣工。園區建築包括排練場、行政辦公室、佈景工廠,園區中擁有四個表演場所:350席次的雲門劇場將 定期推出雲門與中外團隊的演出,兩個排練場可以改裝為小劇場,草坪上的舞台可進行戶外公演。另也將以雲門時光隧道、展示廳以多元媒體呈現舞團的歷史、舞 作;也會針對不同年齡層學子設計校外教學、舞蹈夏令營、劇場技術研習班等活動。 台北藝術節威廉.佛塞特展 工作坊招生並徵募導覽志工 知 名編舞家威廉.佛塞(William Forsythe)應2011臺北藝術節的邀請,將於7月底至8月底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展出「與佛塞同步─威廉.佛塞新媒體藝術系列展覽」。臺北藝術節 特別策劃為期2天的舞蹈專業工作坊,並公開徵求導覽志工。舞蹈專業工作坊將於8月9、10日假松山文創園區4號倉庫展覽區舉行,邀請曾與
-
劇場快門
《支離破碎2—浮世德之咒》的舞者們
時間:二○○七年三月十四日 地點:台北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台北越界舞團藝術總監張曉雄的創作《支離破碎2浮世德之咒》,邀請台灣體育學院副教授黃建彪演出。 彩排記者會演出後休息時,自我要求勝高的黃建彪仍然不時檢視伸展其身體的線條,為求演出時的完美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