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藝@電影
女性影展玩「酷」 狂飆影像創意
今年邁入十七歲花樣年華的女性影展,透過「玩『酷』影像.搖滾女孩」的活潑主題,分為六大單元「新銳女流」、「女身異想」、「親親媽咪寶貝」、「青春記事簿」、「酷兒派對」、「女孩視界.聚焦台灣」,帶給觀眾豐富的影像盛宴。
-
藝@展覽
行動劇式的嘲諷批判
在展場為因花博會移植而枯死的樹木用玄武岩立碑,把展場空間網拍出去給藝廊展畫好募款買更多玄武岩正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雙年展」中展出的石晉華,以行動概念藝術批判市政府破壞環境的粗暴,並嘲諷藝術的交易性之無所不在,令人深思。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綠光劇團《清明時節》、伊凡.費雪&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
鄭清文的小說雖然往往是通俗情節、寫實外觀,但最精采的,其實是人物的內在波濤。例如〈清明時節〉,丈夫的兩個女人上山掃墓的兩種心路,一前一後,巧妙極了。〈苦瓜〉寫的也是外遇,戲劇性較濃烈,還有法庭戲,但最吸引人的也是妻子的內心戲。一九八○年代台灣文學改編電影的浪潮中,鄭清文竟被忽略,就知道他的小說不是那麼容易用影像呈現出高度的。 吳念真在推展《人間條件》之餘,以他累積的劇場能量,活化前輩的小說瑰寶,值得感佩。他如何將鄭清文拿手的內在經驗具體呈現在劇場中,也讓我十分期待。在新生代導演沈迷新科技與跨領域時,以紮實的人情世故成就的劇場,更顯可貴。 十年前皇冠曾製作五位小劇場導演的「台灣文學劇場」,南風劇團這兩年也改編了葉石濤的《簡先生》。不過這次綠光的演出更具規模,若能誘引起新一波熱潮,讓更多人一讀鄭清文,善莫大焉。 文字|鴻鴻 詩人、電影暨劇場導演 不要迷信什麼世界排名第九的樂團,也無須執著於誰是匈牙利音樂代言人,單純從音樂角度來期待這場演出,就足以令人興奮。這不僅是國際級的名家表演,也可視為一場進階級的音樂饗宴(終於不只有德奧曲目了)。伊凡.費雪與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在這次亞洲巡迴所排出的巴爾托克《羅馬尼亞舞曲》和《管絃樂協奏曲》,前者是短小精悍、暢意酣然的民族組曲,後者則是窺探這位偉大匈牙利作曲家的最親民經典。 但是,音樂會若如果沒有話題性,還是不足以吸引觀眾。我很好奇指揮家費雪如何在不到三十年時光,便把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提升到頂尖的地位?而且通常冠上「節慶」字樣的樂團,多是臨時湊齊的編制,費雪與BPO是怎樣創造出所謂的「匈牙利傳奇」?再憑這一點,就該親臨現場目睹兼耳聞。而加上正在國際樂壇炙手可熱的克羅埃西亞鋼琴家拉錫克,合作演出的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也是這場音樂會「附贈」的驚喜。 如果有一朝,台灣也有像費雪所規劃的「驚喜音樂會」這般,事先不公布演出曲目便能賣出滿座,那我們的音樂欣賞水準也將讓人驚喜了! 文字|林伯杰 金革唱片研展企劃處協理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飛人集社《魚》
想看一齣表演可能只是因為霎時被街角的海報打動,有時因緣卻埋藏得很深。 對「偶」的興趣其實開始於電影,侯孝賢的《紅氣球》。片中,茱麗葉.畢諾許飾演一個以表演偶戲維生的母親,操弄著偶,變幻各種語氣為偶發聲。在電影中也上演了一齣偶戲,取自元曲《張生煮海》,男主角為娶得海龍王的女兒,把海水一瓢瓢煮乾。多麼動人的羅曼史啊!當下就烙印心中。 二○○九年底,詩人夏夏以這個故事為雛形,在景美的土地公廟前搬演《煮海的人》。這次的合作對象正是「飛人集社」,一個從偶戲出發的表演團體。我想起幾個月前才看過他們的《逐鹿》,深深震撼於劇中穿插的偶戲:偶和光影間的對話、偶和操偶者之間的深情款曲,美得不像話,讓向來喜歡真人演出勝過卡通玩偶、一直迷惑於既然有「我」為何還要用「偶」演出的我,第一次見識到偶劇的魅力。 十月份「飛人集社」將再演今年七月才首演過的《魚》。這次,有偶、有陳建騏的音樂,還有新生代台灣劇作家的劇本。這是另一個要去看的原因,我們太容易被莎士比亞、貝克特、亞瑟.米勒等吸引,但總是忘了如果不給本地劇作家發表機會,就不可能會有自己的易卜生和契訶夫。再加上表演場地是華山文化園區的果酒禮堂,帶有現代化工業遺跡滄桑感的華山,相當適合作為這類多媒體複合型表演的背景。 這是個梗舖了很久的推薦(希望讀者還沒有轉台),但我誠摯推薦「飛人集社」這個小型劇團。 文字|王若璇 在校園中主修文學,在社會大學裡轉換跑道進入視覺藝術圈,不忘在生活中擠出時間、出入於表演藝術所建構出的虛虛實實間。常在須臾的快感和永恆的追求之間徘徊,就像掙扎於愛情的你濃我濃跟人生的宏大藍圖一般,非常不乾脆且貪心的人。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新人新政新樂季
在國內廣大樂迷的引頸期盼下,曾任漢諾威歌劇院音樂總監的「台灣之子」呂紹嘉終於回到台灣,出任國家交響樂團(NSO) 音樂總監。這大概是即將展開的新樂季中,最令人興奮且期待的大事件。呂紹嘉是台灣在國際樂壇中地位最高的指揮家,多年旅德,卸任漢諾威國立歌劇院音樂總監 之後,呂紹嘉客席多國歌劇院指揮歌劇與音樂會,邀約不斷。返國擔任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是國內樂界人士的期盼,也是呂紹嘉義無反顧的重責大任。在今年的 新樂季節目中,呂紹嘉除了跟樂迷一起回顧大作曲家馬勒、也邀來許多國際樂壇名家與NSO同台外,更令人矚目的是,呂紹嘉安排了現代音樂,要帶給樂迷嶄新的聆聽經驗,一如他對NSO的期許:「不討好樂迷,更不討好樂團團員,我要讓外界看見國家交響樂團真正的實力。」 除了呂紹嘉即將為NSO帶 來全新氣象外,本刊也為樂迷精心策劃了新樂季的完全導聆指南,歸納整理出「指揮」、「名家」、「未來大師」、「現代音樂」、「首演作品」、「節日派對」、 「歌劇音樂劇」、「東西同台」與「跨界」等十個焦點,讓讀者輕鬆掌握國內各大交響樂團在新樂季即將端出的誘人菜色。除了國內的樂季總覽外,本期的特別企 畫,我們也將搶先報導國際樂壇的最新樂季動態,從德奧、法國、美國、英國等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交響樂團中,從人事更迭到曲目選擇,標誌出這些古典樂龍頭的現今發展與未來趨勢。 一九八○年代台灣,社會上正經歷著政經改革開放的解嚴時期,反映在戲劇上,則是充滿活力的小劇場運動。彷彿是相互呼應似地,一九八二年的北京,在首都劇場三樓,北京人藝的導演林兆華執導作家高行健的《絕對信號》,這場實驗性質的非售票「內部演出」,亦開啟了中國八○年代的實驗話劇和小劇場的風潮。如今革命的信號響起三十年,以北京為首的大陸劇場經 歷七○年代末和八○年代的探索劇和實驗話劇運動、九○年代的先鋒劇場、和九○年代末迄今鋪天蓋地的商業劇場等階段,如今究竟呈現了什麼樣的面貌?我們透過 林兆華、孟京輝、李六乙、王曉鷹、田沁鑫五位如今在大陸劇場各擁一片天,導演風格與關注主題各異的導演,帶讀者深入了解大陸劇場現況的多元發展。 除 了走進劇院看戲、聽音樂會,還有什麼方式,可以讓藝術走進我們的生活?本期藝活誌規劃的「舞動身心靈」單元,將與讀者分享人與舞蹈互動的更多可能。在生活 中,在公園裡,在教室中,從舞蹈作為肢體律動開發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台灣藝文表演票價高 比美國貴8.5倍
紐約戲票也不便宜 降價才能吸引年輕人
近日消基會接獲消費者投訴,在台灣觀賞從世界各國引進的音樂劇或藝文表演,所需花費竟比其他國家高出好幾倍。對此,消基會特別針對近兩年的百老匯音樂劇《歌劇魅影》和愛爾蘭踢踏舞劇《舞王》進行調查,發現台灣的《歌劇魅影》票價不僅高於美國和英國,最高票價甚至是亞洲最貴,分別是韓國、日本的2.4倍和1.9倍;而《舞王》的票價也是其他國家的好幾倍。消基會也指出,台灣的國民平均所得比美國、英國、韓國和日本等國還要低,若將所得因素納入票價換算,台灣《歌劇魅影》最高票價約高出日本4.9倍,《舞王》最高票價甚至是美國的8.5倍。 對此,上述節目的主辦單位回應,商品定價須考慮到成本及該市場規模的大小等因素,而引進國外的藝文表演票價,也須依演出的成本、演出場次和演出地點、總座位數來計算,不能只以國民平均所得去評論一個藝文演出的票價是否比國外貴或便宜。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回歸文本的科技表演劇場
即將「超未來」廣藝科技表演藝術節中演出,由廣藝基金會委託北藝大創作的《萬有引力的下午》,企圖從表演文本出發,探索科技在當代劇場的各種可能。《萬》劇由王嘉明執導,林如萍與姚淳耀主演,劇情呈現的是網路媒介與世代之間的互動和人際關係,全劇共有八個傘狀的片段,環環相扣的主題,各自相互連結,但又可以獨立成篇。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林文中的《尛》 廢墟框架中玩積木
林文中舞團「小」系列的第三號作品,剛好就是三個「小」推疊起來的《尛》,也剛好是三個熟男:編舞家林文中、藝術家姚瑞中及劇場導演李建常一起玩積木玩出來的微型劇場舞作。演出中,舞者不斷玩著圓柱體與方體的積木,將積木化為船隻、河流、街景、走秀台、機器人等等,童趣與人性化的自然動作隨之而出,舞作充滿日常性、幽默與想像力。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傳統樂器不只Jazz 融合「電」音大開派對
以傳統絲竹樂器演奏爵士樂的絲竹空樂團,今年是成果豐碩的一年,不但專輯《紙鳶》獲得演奏類最佳專輯獎,團長彭郁雯也獲得「最佳專輯製作人獎」,還要代表台灣出訪進行文化外交。一路走來,絲竹空的演出形式沒有太大的改變,但對音樂材料的追求卻從未停止更新。歷經北管、客家、京劇等嘗試,今年的音樂會再以「旋轉」為主題,加入「電」音的元素,試圖將傳統樂器爵士化的疆域再度向外拓寬。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日常生活場景 無處不表演
看演出不一定得踏入劇院或音樂廳,各式各樣的空間,都可能與表演藝術相遇,給你莫大的驚喜!「新北市藝術節」的「環境劇場」系列與飛人集社策劃的「超親密小戲節」,不約而同地將焦點放在日常性表演空間的開發與運用上,觀眾幾乎只要步出家門,便可以和藝術不期而遇。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本世紀發展最速的古典樂團 指揮棒揮灑中的無限創意
伊凡.費雪與BFO 世界樂壇的匈牙利傳奇
被視為「匈牙利音樂代言人」的指揮大師伊凡.費雪,將帶著他一手創立的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訪台演出。由費雪與鋼琴家柯西斯創辦的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由於費雪獨到的練團方式與別出心裁的音樂會設計,讓樂團成為近年竄起最快的古典樂團。費雪對音樂涉獵多元,雖以匈牙利音樂起家,他卻不喜歡被定位為匈牙利音樂專家,也不把樂團局限於匈牙利音樂代言人,他認為:「BFO是個國際化的管絃樂團,我們的目標是為全世界所有樂迷演奏音樂。」
-
藝號人物 People 蘇州評彈天后
盛小雲 雲水照花流轉人生 盡說與卿聽
一襲淡雅旗袍,一頭古典髮髻,娥眉淡掃、朱唇輕點,一派江南女子的溫婉細緻,啟口發聲,卻是或悠遠或悽惻或激昂,彈唱演之間,道盡色色人間故事流轉這就是盛小雲,台灣觀眾心目中的蘇州評彈天后,將與蘇州市評彈團再度訪台,這回她將與一票精采的評彈演員,演出中國劇作家曹禺的經典《雷雨》改編的新書目;她將演出劇中性格張揚、為愛敢於衝撞倫常的「繁漪」,盛小雲表示,也是經過一番人生歷練,方能悟知這個角色背後的深層悲哀。
-
演出評論 Review
得到快樂就是這麼簡單?
《快》的角色與戲劇情境太過簡化:何時與憲在的面貌模糊不清,對生命與社會的態度,以至於面對現實而生的痛苦掙扎也太過表象,如強說愁緒一般的做作。
-
新藝見/新銳藝評
夢在時空交會時
本戲選擇《牡丹亭》若干折子,組合成三段生、旦對手戲:(遊園驚夢)、〈拾畫尋夢〉、〈寫真玩真〉,改將折子戲兩兩「並置」,擺脫傳奇劇情一折接 續一折、直線發展的進行方式,更能呈現出劇本原是生、旦雙線發展的。此番巧妙安排上述折子,完備柳夢梅、杜麗娘雙主角的戲分設計。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德奧
維也納愛樂豪氣遠征 柏林愛樂瞄準俄國樂章
作為古典音樂龍頭的德奧兩國,每年各大名團的樂季都是世界樂迷的關注焦點,標誌出這些古典樂龍頭的目前處境與企圖心。維也納愛樂今年力圖打破外界認知的封閉保守形象,將由指揮大師提勒曼帶著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展開巡演;新音樂總監尚未到任的德勒斯登國家劇院管絃樂團則勢將重點擺在委託創作首演;柏林愛樂今年則減少了現代曲目,樂季側重俄國作曲家。
-
特別企畫 Feature 法國
巴黎管絃新人新政 法廣愛樂困境中求變
由國家文化機構支持的巴黎三大交響樂團,或許不像其他樂團般哭窮,但在不同的領導者帶領下,卻是各有一本經。剛剛換上新指揮耶爾維的巴黎管絃樂團,開展出穩健而大器的曲目,從古典到近代,從「北方」到「南方」,相當均勻;五月才來過台灣的法廣愛樂,在鄭明勳的帶領下也是平穩中求變化,比起同公司的國家管絃樂團活潑許多。
-
特別企畫 Feature 英國
樂團猛操拼出頭 斯拉夫指揮統領英倫天下
英國媒體為管絃樂團成員抱怨「太操」,影響未來發展和音樂會演出品質。首先是英國七月到九月初的超級大拜拜「逍遙音樂節」(BBC PROMS),許多樂團剛結束樂季,馬上就要開始和國外樂團「拼場」,緊接著輪到自己樂團新樂季,有的樂團甚至的直接安排國外巡迴。不過,光是BBC系統就超過四個樂團,「一級戰區」倫敦有大大小小超過六個樂團,競爭如此激烈,如果不在各大音樂節、國外巡迴爭取曝光機會,不拼怎會贏?
-
特別企畫 Feature 美國
保守中尋求突破 新總監上陣萬眾矚目
美國五大樂團的新樂季曲目,似乎並沒有明顯的隨著道瓊工業指數上漲,而有更大刀闊斧的改變。除了邀請知名演奏家撐場面,並沒有明顯的突出創意,不過紮實的曲目和演出陣容,應該是在保守中求突破的試探。最值得注意的是芝加哥交響與洛杉磯愛樂的「新人新政」。
-
特別企畫 Feature TAIWAN
新任掌門人現身 揭開又一年熱鬧蓬勃
自去年六月NSO宣布將由曾贏得法國貝桑頌、義大利佩卓地和荷蘭孔德拉辛三大國際指揮大賽首獎的呂紹嘉接任下一屆音樂總監的消息之後,懸缺多時的NSO音樂總監終於有了強而有力的領航者。而回台耕耘的決定,不僅成為呂紹嘉從德國漢諾威歌劇院音樂總監卸任後的下一站,也意味著NSO即將正式邁入為期五年的呂紹嘉時代。而在今年即將就任的同時,國台交也有消息傳出,在經過音樂會遴選之後,日籍指揮家梶間聡夫也將展開兩年的駐團指揮生涯。十多年前就曾經與國台交合作過的他,近年也數度在台灣樂壇上出現,未來在台的表現如何,更教人拭目以待。 北市交節目活潑衝票房 NSO朝深化品質大步邁進 至於北市交的音樂總監人選至今仍未有著落,然而樂季裡廣邀各地名家,音樂會內容增添了許多節慶或浪漫的氛圍。而節目名稱活潑吸引聽眾的現象下,也嗅得出一絲期望提高票房的野心。反觀國台交目前對外公佈的節目,雖然有楊文信、林昭亮、帕胡德等大師加持,但主軸在每年固定的國際音樂節上,而且爵士樂手小曾根真在近兩年內已第三度來台演出完全一樣的曲目,加上團長劉玄詠都親上火線指揮薩克斯風演奏家克勞.德隆的協奏曲,國台交未來一年的走向,著實令人相當好奇。 眾望所歸的呂紹嘉推出的樂季果然不同凡響,節目尚未開演,就能夠從手冊上清楚地感受到他的深思遠慮。三大主題、二十三套曲目的整體規劃,不僅在馬勒重要的紀念年度重新檢視這位作曲家,更嘗試在古典中帶進新音樂的潮流。如此一來,樂迷們能夠有能力提升到對音樂的觀點討論、比較與分析,更能夠脫離窠臼,向前邁進一步。對樂團來說,也不再是一個「有能力」演出標的樂曲的階段,而是往「品質」的目標努力。 新的樂季中,NSO有一項創舉,五場由音樂總監親自主講或與談的「呂紹嘉時間」,讓愛樂者在聆賞音樂之前能夠對演出內容有更大的認知,更能夠與樂友們面對面地進行溝通,讓雙方都能夠得到更深刻的收穫。 NCO繼續尋才 TCO繼續跨界 觀看國內兩大國樂團,NCO的客席駐團指揮蘇文慶在今年底即將屆滿一年任期。從年初才公布一整年樂季節目的樂團,也在年底結束後顯得後繼堪慮。而北市國今年仍以「各國國樂」的概念,大張旗鼓地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一:專訪NSO新任總監
呂紹嘉:希望走較深、較遠,但不見得好走的路
呂紹嘉,這個令台灣驕傲的名字,在眾所期盼中,終於在去年首肯,接掌NSO音樂總監一職。他的就任,不僅為樂團提振不少士氣,精心規劃的新樂季更為交響樂的欣賞注入一股「新」的潮流。在開季音樂會登場之際,藉由本篇專訪,呂紹嘉將與樂迷們暢言他的計畫、期望,並分享他的音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