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專題
聚焦亞洲「觀點」
刻正在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的「亞洲藝術雙年展」,以「觀點與『觀』點」為題,邀請的藝術家涵蓋甚廣,除了台灣熟悉的日、韓、中國、澳洲、新加坡、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另有俄羅斯、孟加拉、巴基斯坦、中亞的塔吉克,西亞的伊朗、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等較陌生的當代藝術表現。仔細觀賞,也能從這大拜拜式的展覽中看出趣味。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河床劇團《Electric X!》、台北越界舞團《時光旅社》
跨完年,兩個跨界演出深深吸引我的目光。 河床劇團的創作長期致力於跨文化、跨領域的融合,開拓更具前衛性的劇場藝術,新作《ElectricX》和大陸藝術家穆磊、台灣藝術家何采柔合作,對當下動漫美學的藝術潮流做出回應。老實說這兩位連獲大獎的藝術家的畫作,我怎麼覺得那種超現實的夢魘感原本就非常地「河床」,所以這次的演出我想也不會跟從前的河床有太大差別(!)不過那種美感是會上癮的,這也是我每次必向河床報到的原因。 台北越界的新作標榜「密室推理」,戲劇氣氛十足,十五年往事似乎要交鋒出一個真實版的《夜夜夜麻》?雖然「冷硬」偵探風原本就是河左岸的黎派商標,黎煥雄的戲也往往會出現舞蹈等級的場面調度,不過跟貨真價實的四位傳奇性舞者合作,可望出現更紮實的表演肌理。此時不「越界」,更待何時?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拉美默爾的露琪亞》
每個月我最期待收到的信件,是兩廳院寄來的月節目簡介;而一年中最令我引頸期盼的,就是跨年及新年的音樂會! 二○一○年的跨年音樂會及新年音樂會都非常精彩,我非常期盼十二月三十一在國家音樂廳由NSO及愛樂合唱團所演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想必氣勢磅礡、上達天聽,那是承接一年的結束與開始最偉大的盛宴,對於充滿歡樂及希望的跨年氛圍是再適合不過了!而戲劇院的新年節目也不遑多讓,號稱美聲歌劇最璀燦的鑽石《拉美默爾的露琪亞》也是我想要觀賞的節目;除了幾位我非常熟悉且喜愛的台灣聲樂家,還另邀請其他亞洲國家優秀的演唱家。而節目單上斗大的推荐「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更為我原本已充滿期待的心情再加上雀躍! 歡慶過去,展望未來。兩廳院的心靈饗宴是我近年來參加跨年活動最佳的選擇,也是我心目中最棒的慶典!What a wonderful world,此時我腦中卻輕輕浮現那一年參加跨年音樂會的歌曲。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布拉姆斯與孟德爾頌的美麗故鄉—漢堡
漢堡港(Hamburger Hafen)是世界一流的海運貨物轉運站,也是歐洲第二大集裝轉運港,更是通往北歐、中歐和東歐市場的門戶和連接歐洲大陸與海外的橋梁。因此漢堡繁榮的商業與經濟不只帶動城內的各項建設,也富裕了城市的文化生活。
-
藝@書
開啟一扇劇場的想像之門
劇場是一個充滿想像的場域,但如何來開啟這扇想像之門?透過《開放的門》一書,劇場大師彼得.布魯克「開示」強調劇場的當下性,闡述面對劇場的基本態度,那就是靈活、及時、真切,於是想像得以飛馳。而美國當代劇場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製作人、導演及教育家羅勃.愛德蒙.瓊斯所著的《戲劇性的想像力》,則提示讀者,作為一個劇場工作者如何從內在人的內在、角色的內在、文本的內在、時代的內在,來探討設計。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與自然對話
二○○四年,賣座的好萊塢災難電影《明天過後》,讓我們親眼目睹了因為全球暖化所導致北極冰山融化;二○○六年,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喚醒了人類所居住的地球即將面臨摧毀的危機意識;今年六月上映的《盧貝松之搶救地球》更是以對比手法,記錄美麗地球之餘,突顯大河斷流、冰川融解、森林消失等駭人現狀。「全球暖化」、「溫室效應」只是電影中的虛擬情節,科學家口中的專有名詞,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嗎?答案可能是否定的。根據全球大多數科學家的統計,人類只有十年的時間避免一場大浩劫,足以讓地球的氣候系統一片大亂,造成嚴重的氣候遽變,包括極端的氣候變化、水災、旱災、流行性傳染病大量散播以及致命熱浪。這不是災難片的末日場景,而是即將發生在我們所居住的地球的事實。 環保問題可說是廿 一世紀全球都在關注的議題,這個全人類共同面臨的艱困挑戰,宛如一座超出想像的大山;而文化正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投注,不論是對自然界的對立所衝擊出的創造 力,或是與自然融合、謙卑學習的另一種面向,反映的都是人類精神文化的一種變化。以表演藝術的領域來說,近年來也掀起了一股回歸自然,探索人跟自然、生命 合而一的綠色風潮。究竟,表演藝術從創作手法、使用媒材到表現形式,如何呼應這個趨勢?明年即將登場的第二屆台灣國際藝術節,關注地球暖化、海洋污染等環保議題,邀請英國配樂家喬治.芬頓與NSO演出的「藍色星球」音樂會,西班牙索爾.比克舞團的戶外演出《火烤美人魚》,將提供國內創作者可以借鏡的經驗和思考。 在台北讀中文系,到巴黎學戲劇表演,在紐約外外百老匯當導演,後來旅居德國擔任駐歐特派員,永遠漂泊的「異鄉人」陳玉慧,以文字和我們所居住的這塊土地連結、對話。年輕時急於離開家與台灣,對任何事的好奇都遠勝對台灣的好奇,如今她卻以小說《海神家族》重返家鄉。全書透過一個台灣女子的尋根溯源,以複瓣的結構層層的揭露家族幽黯與祕密,各自獨立又緊密銜接,一波波推展出衝突、分裂、對抗,而至和解的家族、國族寓言。這部即將搬上國內舞台的史詩作品,也是睽違劇場十八年的陳玉慧,重返舞台之作。陳玉慧早年的作品,向來就以突破性的大膽美學令人驚豔,而長年駐居歐洲,讓勇於冒險的她創作視野更加開闊,錯過了二十年前她自編自導的《戲螞蟻》,這回《海神家族》搬上舞台,絕對值得期待。 百老匯的大型音樂劇《歌劇魅影》、《獅子王》、《吉屋出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期許主委能兼備「分配性」與「正當性」
原文建會主委黃碧端請辭之後,新任主委由台北市研考會前主委、台北聽奧總執行長盛治仁接任。盛治仁並非出自傳統的文化界人士,高層希望借重盛治仁在文化創意上的表現,盛治仁成功籌辦聽奧後,層峰對他整合藝文團體的能力大為激賞,希望藉由這項人事,為文建會注入新的活力。文建會主委換人風波,從八八水災引發的內閣總辭便開始鬧得沸沸揚揚,前主委黃碧端之請辭風波又引發媒體報導部分文化人士認為這表示政府不重視文化,內閣改組中文化部門不受重視。文建會主委更迭頻繁,從一九八一年至今,已先後更換十一位主委,任期不一,作風各異,因而文建會工作績效見仁見智。綜觀來看,如何看待文建會在中央政府底下的角色?對於新任主委,又可以有什麼樣的期待?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不論是集中或分散學習,音樂課程及訓練不應打折
立法院於十月二十三日召開會議,以快速的動作三讀通過「特殊教育法修正草案」,將條文由原來的三十三條增加至五十一條,成為繼民國八十六年後,歷經十二年來最大幅度的修正。其中「資賦優異專章」第三十五條第一項第二款明訂「國民教育階段:採分散式資源班、巡迴輔導班、特殊教育方案辦理。」對藝術教育衝擊最大,未來不只國中、小學音樂班,還有美術班、舞蹈班甚至體育班等等都即將廢除。 此舉可免除現有藝術才能班學生人數過多、以及部分學校假資賦優異之名行能力編班而傾向升學之實。然而同時也引起許多學生家長以及教師們的反彈,認為細則尚未底定即草率通過法案,造成全國藝術才能的教育政策大地震,並終結了台灣三十年的音樂班教育。藝術教育有其特殊性,國內的藝術學校專才培育無法與國外相提並論,恢復常態編班是否將使得資賦優異學生分散,造成排課、授課與學習皆產生困難,恐怕導致藝術的發展不進反退?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走進《時光旅社》 一覽生命旅人之書
成立十五年的台北越界舞團,將由資深舞者吳素君、鄭淑姬、葉台竹、張曉雄與四位年輕舞者同台,演出歲月風景紛呈的新製作《時光旅社》。透過黎煥雄的編導、何曉玫的動作設計,將讓資深舞者的生命故事交織呈現。未來要得見這四位資深舞者同台,可說是著實不易。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土地廟前演《煮海的人》 創作如愛情義無反顧
改編自元代雜劇《張生煮海》的《煮海的人》,將在景美福興宮廟埕前演出,而這一切的地點時間決定,都是導演夏夏擲筊請示過土地公的!如同張生為愛情煮海的義無反顧,但執著創作的夏夏卻是理性執行自己的想法。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克勞.德隆、林柏格 與北市國跨界玩創意
去年與北歐BIS唱片公司合作錄製了《胡旋舞》的北市國,今年再接再厲,將與薩克斯風大師克勞.德隆與長號演奏家林柏格合作,錄製兩張專輯。而錄音的曲目,都將先行在十二月的音樂會演出,讓台灣樂迷現場一聽為快!
-
藝號人物 People
簡立人 恰如其分 溫柔而堅定的光影能量
寬闊的肩膀、壯碩的身材、溫暖的性格,這就是學生們暱稱的「大簡爸爸」簡立人。他帶給大家一種安全感,無論是在舞台、學校、家庭,都是那麼足以信賴。最近甫於韓國首爾獲得世界劇場設計大賽(World Stage Design 2009)燈光設計類銀獎的他,除了高興外,也感到在專業領域上的責任愈顯加重。不僅在教學、創作、興趣外,更清楚瞭解到未來自己要走的方向。
-
藝號人物 People
林恆正 設計舞台服裝 一趟穿越時空的奇妙之旅
甫獲得「世界劇場設計大賽」服裝金獎的資深劇場服裝設計師林恆正,從小就展現出愛美與展現美的獨到天分,從小時候不時以妹妹為模特兒設計造型、到長大時突破家族學醫傳統投入戲劇藝術的學習在多不勝數的舞台服裝作品中積累了驚人的造詣,也造就了今日的斐然成績。
-
焦點專題 Focus
東方的莎士比亞——湯顯祖
湯顯祖,何人也?為何他的夢,竟能延續四百年? 崑曲《牡丹亭》不僅讓崑曲這門藝術重新受到當代人們的重視,而其背後的作者明代才子湯顯祖,也從史冊中走出,重新成為現代劇場的關注焦點。十二月的兩廳院新點子劇展,即以湯顯祖的經典作品「臨川四夢」:《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四齣為題,邀請現代劇場創作者與之對話。想知道現代的劇場工作者如何跟著湯顯祖「說夢」?就讓我們先來認識湯顯祖。
-
焦點專題 Focus
愛情豈是百憂解? 「臨川四夢」故事新說
相對於湯顯祖以夢入戲的創作特色,《玉茗堂私夢》主要以戲回應夢的意象,劇中既是夢夢交錯,還有戲戲交台:杜麗娘夢醒處,正是淳于棼入夢際,也是女演員拒絕上台時。劇中戲劇和人生互相接棒,不只呈現真實與虛構如鏡像,也讓兩者在互映、互涉之餘,互相糾纏、互為因果。
-
焦點專題 Focus
好個風月兩無功!
《掘夢人》這個戲,本於湯顯祖《牡丹亭》的〈回生〉,演的是柳夢梅受杜麗娘之託為她啟墳的過程,這驚世的「還魂」之舉,在大劇場的全本架構中,往往像過場戲,但在戴君芳導演看來,牡丹亭後花園的這條回生之路,足以通透於一個個好色知情的夢境(即《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明寫柳夢梅,隱射湯顯祖。
-
焦點專題 Focus 導演的話
湯顯祖與榮格的「夢的解析」
榮格認為,「原型」是古今中外人類共通的特質,是支撐集體潛意識存在的元素,而「原型」當中很重要的組成元素「本我」,則是人類意識與潛意識完美融合的完整內心世界,「本我」時常在夢中以各種形式呈現。這之間種種說法,與佛教的觀點不約而同,更與《南柯記》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將榮格探討「原型」,探討「自我」與「本我」之間的連結,也融入劇本之中,使東方與西方的觀點不期而遇,進而使作品更為豐富。
-
演出評論 Review
顧名思義,那是最齷齪的無可名狀時
演員的表演能量固然展現了強烈震撼的戲劇效果,然而,倒也讓敘事者的層次顯得過於接近,看似後設的處理,又困在試圖虛擬敘事的劇場效果中(每次燈暗與生硬的轉場便會讓我開始疏離)。我在想,倘若作者意欲凸顯的「最美的時刻」無法突破第四面牆的藩籬,而讀者反倒能從文字的閱讀去碰觸意象的危險,那麼,劇場呈現的努力,不是更加尷尬、荒謬嗎?
-
演出評論 Review
科技萃取的藝術厚度
在這部作品中,吳思珊的動作受既有的聲音層次牽制,亦即在背景不斷重複的影像與聲音,因此連帶著她所持的樂器隨著受制約的動作發出受到更多層制約的聲音。雖然演奏者非常賣力,但建立在薄弱的創作上,演奏家也只能變成背負非戰之罪的犧牲品。
-
演出評論 Review
從Noism看到日本民族品味的現代芭蕾
金森透過充滿緊張感的西歐表現手法與結構,把完美的舞台情境呈現出來的同時,也放入了令人感到晦暗的日本傳統要素。舞作前半段裡,我們能看到由adagio、場面架構建立出來男女雙方對立的「距離感」,以及藉由舞者身體移動展開的空間張力。對於亞洲富有民俗藝術的台灣觀眾來說,是不是也能感受到在西方的肢體表現背後,由日本人的民族感官生成的品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