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祭壇與舞台何干?
不同於《慶神醮》將台灣民間陣頭濃縮拼排,也不同於《九歌》融合遙想的文本與真實的事件,《醮》具備一個完整結構,雖使用民間祭典為題但不僅於型態的採借,而是藉由提升祭儀的精神層次,敘說有關生命的註釋。這個作品可說為台灣劇場在展演祭儀的實踐上,建立起一個獨特的範本。而林麗珍本人十年磨一劍的創作期程,不但迥異於大多創作者,更讓這支作品經由典範地位的建立,夾帶了些許神聖感。
-
特別企畫 Feature
林麗珍的《觀》 悲憫自然的身體史詩
從一九九五年的《醮》傳述人鬼萬物生滅榮枯的淒然,二○○○年《花神祭》洞見了人與自然神靈間的連結,無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林麗珍在二○○九年歲末獻上了《觀》。這是一齣大地靈魂的神話,完成其禮敬神鬼,天、地、人三部曲的終章。《觀》從老鷹的生存困境思索出發,以神話式的寓言,觀照宇宙與人的依存,人類慾望對宇宙自然的戕害。
-
特別企畫 Feature
翱翔的鷹 俯觀人性與自然
林麗珍從小生於基隆、長於基隆,而這北方港城正是老鷹的故鄉。林麗珍記得往年在港邊無意的觀望,只見老鷹在空中盤旋翱翔,偶有俯衝,復又振翅高飛,總是讓人莫名興奮,卻忽爾憂傷環境棲地的墾伐與失衡,讓鷹的族群漸漸消逝於海港的天空。有感於現代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日漸斷裂,林麗珍在新作《觀》裡,以蒼鷹為喻,進一步反思天地人和諧共處,甚至「超越」的可能。
-
特別企畫 Feature
雉翎、指套、百褶裙 古物提煉新創思
無垢舞蹈劇場的作品向與儀式脫不了關係。《醮》取材自台灣文化的中元祭典,《花神祭》從傳統戲曲的流蘇髮線中挪取新形式,《觀》的主視覺則更進一步借鏡於老文化的服裝、編織、飾品等各色元素,在在證明了林麗珍的美學乃是以傳統為根源,而後尋找轉型、乃至脫胎昇華的契機。好比柳枝垂首,菩薩低眉,所觀望的都是孕養自身的土地。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體沉緩入地 展延鷹飛之意
盤腿坐地,胯要慢慢打開,如此而有了根柢。把身體前推,中心在腰,在胯,動作很簡單,就是不停延展外推,舞要打地基,而地基往下拽,往泥土大地裡頭生長,絕沒有結束的時刻。當肌肉伸展到極處,要再伸展,必然是很痛的。舞者們的呼氣嘶噓,儘如蒸汽列車奔馳在光微微的室內。 但不要去考慮痛的問題。林麗珍說。
-
特別企畫 Feature
蔡必珠:每一個身體訓練,都是在面對自己
曾是舞蹈空間舞團的資深團員,縱橫在實驗多元的現代舞創意中,蔡必珠卻在二○○○年選擇加入了舞蹈啟蒙師林麗珍的「無垢舞蹈劇場」,將原本挺直拔高的肢體轉換為扎根入地,身分從團員、執行秘書到總排練與首席女舞者,她傾聽團員的聲音,搭建起林麗珍與團員間的橋樑。在無垢跳舞,她學到了放鬆,平衡,不抗拒,與接納包容所發生的一切。她說,每一個身體訓練,都是在面對自己。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特殊視聽資料典藏室 讓你體驗音樂的溫暖
走進國家戲劇院地下樓,從表演藝術圖書館推門進去,「特殊視聽資料典藏室」裡迎面而來的是溫馨的空間、舒適的沙發椅及滿室的藝術馨香。典雅的氣氛不僅讓人心情平靜,更不知不覺地放輕了腳步。這裡是全台唯一一間擁有超過兩萬張以上黑膠唱片的典藏館,CD更預估高達五萬張,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此豐富又珍貴的寶物,將在十月底隨著兩廳院的週年慶,免費開放給民眾使用!
-
焦點專題 Focus
音樂,本來就是拿來play的!
隨著「VGL電玩音樂會」與「太空戰士音樂會」接連來台,霎時間,台灣的音樂表演似乎充滿了遊戲風,近年來炒得沸沸揚揚的「宅經濟」,似乎也降臨到表演藝術的領域裡。到底在家裡玩game,與到音樂會現場與大批群眾一起體驗聲光俱佳的現場演奏,有什麼差別?為什麼這些宅男宅女願意為音樂會走出家門?
-
焦點專題 Focus
史擷詠:電玩音樂會,是一個潛在爆發的事件!
多年來,音樂界除了傳統並行之外,另方面一直在尋求新的出路,研究如何走出舊有的巢臼、增加市場,以什麼不同的方式改變它?然而正在我們摸索的時候,卻發現電玩交響音樂會的出現,竟一下子就將它拉到頂端,並且產生出票房、形成一種全球性的文化創意產業。史擷詠認為,電玩交響音樂會已經把音樂會變成像太陽馬戲團那樣,將特技、國術、雜耍融合成一種表演,它的成功足以讓音樂人震撼!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他們撒手,誰能繼續舞動?
舞蹈大師碧娜.鮑許與模斯.康寧漢接連辭世,也引發現代舞大師作品與舞團的存續問題討論。鑑於葛蘭姆舞團之前長達十年的舞作版權爭議,高齡九十的康寧漢早在生前就做好了安排,為舞團與舞作安排好了未來。但驟然辭世的鮑許,雖然舞團未來三年演出計畫已定,但其舞作的特殊性,使其重演的可能性更顯困難。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舞蹈巨擘辭世 敲響現代舞警鐘
鮑許與康寧漢兩位舞蹈巨擘的辭世其實是現代舞的警鐘,英國蘭伯特舞團藝術總監包德溫就指出,現在是現代舞編舞家開始重視歷史使命的時刻,舞蹈跟繪畫一樣,新的作品在跟舊的作品不斷地激盪下才能發展地更好,如果經典的現代舞作無法持續演出跟保存,新作的未來也讓人憂心。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吳菡領軍播種 為國內室內樂育才
近年亞洲國家音樂教育興起室內樂熱潮,韓國中小學推動週末室內樂營,室內樂音樂會在日本則呈倍速成長。「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現任藝術總監吳菡,應兩廳院之邀返台推動為期三年的室內樂工作坊,以培養優秀室內樂演出人才及推動室內樂多元化發展。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拉馮斯:小丑就像一瓶好酒,越陳越香
應沙丁龐客劇團之邀,於九月份來台開設「戲劇小丑工作坊」的法國知名小丑演員季.拉馮斯(Guy Lafrance),本身就是一個多元的戲劇工作者,除了是小丑與手風琴師,也是戲劇演員、劇本作家、戲劇老師,但他說他一生最大的熱情就是「小丑」,他所創造出的小丑角色Gustave Reblochon,是個平凡不過小人物,總是為生活所苦,正也透露出他對小丑表演的體悟:「小丑之所以惹人發笑,是因為他的笑點來自於生活,來自於人性。」透過本次專訪,讀者可以更瞭解小丑藝術的奧妙!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魏雋展 獨角戲中探索表演與生命
魏雋展這名七年級最受矚目的新生代劇場演員,奠基於和紙風車劇團、小丑默劇團、同黨劇團,導演林奕華、符宏征、馬照琪都合作過的豐富表演經歷,也與理念相同的夥伴們共組「三缺一劇團」。近年他讓人印象深刻的演出如《巷子裡的女人》、《漢字寓言:未來系青年觀點報告》的《罰》等,都是自生活出發,深入挖掘、轉化個人經驗的獨角戲,透過他編、導、演兼善的過人才華與個人魅力,進一步擴展成為對社會的觀察與辯證。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海頓老爹,就是讓人安心!
海頓在世時,就有了「海頓老爹」的稱號。一是來自於莫札特;他與莫札特相識時,海頓約莫五十二歲,對於才廿八歲的莫札特來說,海頓的確是「老爹」。二是來自於海頓的樂團團員,出自於對海頓的喜愛與敬意。海頓對待團員並非一面倒的威嚴,而是慈愛,私底下海頓會協助團員與其家人遇到的困難,在王公面前,也守護著團員們的福利。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海頓~無聊!不無聊???
嗯~這究竟是個標點符號的問題,還是個無聊不無聊的問題? 海頓爸爸(Papa Haydn)在音樂史上是位有名的音樂家。今年適逢他逝世貳百週年,整年都可聽見紀念他的音樂。隨著他的紀念專輯不斷增加,有人說他的音樂無聊,也有人說他的音樂不無聊,但究竟是無聊還是不無聊?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下去!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從微弱到輝煌的「自由之火」
海頓、莫札特與貝多芬之間的「古典」奧秘
艾斯特赫基親王坦邁大方的人格特質,賦予海頓充分的自由,給予海頓無虞的創作空間。這一來,巴洛克時期那種音樂家和雇主之間的主僕關係,得到一種無形的默契轉換。一種看不見珍貴的、充分的自由,在海頓手中化成藝術家精神的雛型;甚至,可以說默默地立下一種里程碑似的典範即在皇室的支持下,經由自覺的萌發,逐漸脫出「制式」的「作曲規定」,馴至一種人格奮力成長的自我要求過程,最後,終成大師一格。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香港:創意十月聚焦 「絲綢之路藝術節」有看頭!
銳意發展文創產業的香港政府,在十月推出多項活動包括「創意十月」和「亞洲文化合作論壇2009」。其中「創意十月」將呈獻超過二百項包括音樂、戲劇、舞蹈、展覽、電影和專題藝術節的節目。而其中的「絲綢之路藝術節」甚有看頭,包括音樂大師喜多郎、陝西省歌舞劇院、華裔編舞家沈偉等都將呈現精采作品。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倫敦:姬爾美可新舊作 現身沙德勒之井
曾訪台演出舞作Rain的比利時羅莎舞團,該團編舞家姬爾美可擅長將日常動作融入舞蹈、運用重複動作並與極限音樂搭配合宜,成團經典Rosas danst Rosas尤其久演不衰,迄今已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九月份羅莎舞團再訪倫敦沙德勒之井戲院,演出姬爾美可親自上陣的Rosas danst Rosas與最新舞碼Zeitung。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黎:阿富汗小陽光劇團 演出《魔鬼的日子》
在本屆的「首步藝術節」中,最令人矚目的演出,是來自阿富汗的青年劇團Aftaab Theatre,Aftaab在波斯語的意思就是「太陽」(中譯「陽光」),這個與陽光劇團同名的劇團,不但是阿富汗境內唯一的現代劇團,並由莫努虛金與陽光劇團一手推動。他們的作品《魔鬼的日子》,用年輕人的觀點,說出了來自本身及親友的悲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