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藝妙人物事
楊錦聰 無悔熱情 追求音樂之「真」
剛剛公佈入圍名單的金曲獎,風潮唱片就入圍了二十項,成果斐然,也證實了風潮二十多年來的努力成果。這個堅持夢想的團隊,就是由懷抱無比音樂熱情的總經理楊錦聰帶領,一路走來抱持為音樂留「真」的目標,以高品質的錄音錄下中國五十五個少數民族的音樂、優人神鼓與朱宗慶打擊樂團的演出,下一步更想做南島文化的聲音紀錄。
-
藝@書
逼視內在劇場
翻讀周曼農《高熱103゜》與《驚爆:莎拉肯恩戲劇集》,都能看見創作者不滿於傳統寫實劇場的僵硬格式,她們以劇作者唯一的武器――語言――反叛劇場,要求導演、表演者、觀眾動用更多腦神經、更多感官凝視文字打造的世界。
-
藝@CD
斯人斯樂 聆樂至樂
法國小提琴家大衛.格里摩,今年雖才剛滿卅六歲,但他的技術至為精巧卓絕,華麗音色收放自如,音樂演奏發自於心,層次分明,舞台魅力十足,在在展現出年輕一輩音樂家的熱力與奔放的音樂觀。以他近年的兩張演奏專輯為例《巴哈: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組曲全集》與《反射著名小提琴奏鳴曲集》來說,兩套均在法國Nave- Ambroise公司出版,充分反映出清晰的演奏理念與音樂內容。
-
藝@電影
台北電影節 看見不一樣的墨西哥
台北電影節邁向第十一屆了,今年的主題城市是柏林,兩廳院在二○○六年曾經以「德國狂潮」引進了德國在國際舞台引領風騷的團隊與表演藝術現況,今年台北電影節,將讓我們看見德國電影的發展。而另個主題「拉美小輯」,則讓我們看到墨西哥嶄新的電影力量。
-
藝@電影
伍迪.艾倫 美國境外揮灑自在
以犀利、神經質的喜劇特質著稱的電影大師伍迪.艾倫,拍片幾乎從不離開紐約的他,卻從二○○五年七十歲時,走出紐約走出美國,一連在英倫與歐陸拍了四部電影,在異國的氛圍中更顯文化差異的諷刺,讓大師的犀利更有發揮空間。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木蘭少女》
在迪士尼的《花木蘭》之後,這個傳奇的詮釋權似乎拱手讓給了美國人。(幸而好萊塢還沒有染指《梁祝》和《白蛇》,不過,應該也是遲早的事。)但是我以為,木蘭故事的可能性遠遠尚未被窮盡。一名少女從軍,意味著脫離女性的束縛,進入男性的社會;脫離家庭的束縛,進入複雜的世界。其實,是極富潛力的個人成長歷程。如果要延伸到「漢」與「胡」的爭戰,又涉及文化衝突與帝國威權意識的問題,在在觸及當代世界的敏感議題。一名少女如何縱橫其間,隻身顛覆各種威權(家庭、男性、帝國),其戲劇性可勝出迪士尼版本不知凡幾。 以《K24》樹立台灣劇場里程碑的蔡柏璋,這部榮獲府城文學獎劇本首獎的新作,便以喜劇手法,對此一題材作了精采的開發。在嚴謹細膩的導演呂柏伸手裡,雖然是學院製作,成果卻豐厚可期。我熱切期待這個製作,能以當代觀點,為木蘭故事下一個比迪士尼更令人難忘的註解。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普雷特涅夫&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七月七號,牛郎織女一年鵲橋相見 六月底,俄羅斯雙年饗宴 每年傳大都會舉辦俄國交響樂盛會,去年是聖彼得堡,今年又輪到「普雷特涅夫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跟其他歐美大型交響樂團來訪,動輒好幾千的票價,都讓我有俗有大碗寫錯了,是物超所值的感覺。 俄羅斯是相當迷人的國度,當你聽過柴科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等作曲家音樂,你就會愛上俄國音樂;當您聽過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馬林思基劇院後,你就會迷上俄國風情;當您去過聖彼德堡後,你就會對這個國家留連忘返。 特別是首場的曲目都是俄國作曲家,不論是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 op.35 或是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號交響曲,都是最膾炙人口的曲目。像小提琴協奏曲 op.35,磅礡的樂章,打從第一次聽過,就成為我最喜愛的曲目;打從交響情人夢問市後,拉赫曼尼諾夫好像成為點歌排行榜的常客。等小熊從布拉格回來後,這個月,我們要看「普雷特涅夫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讓我期待俄羅斯音樂原汁原味在台北重現。 文字|陳婷婷,網路工作者。喜歡陪小熊全世界跑趴(愛樂趴)。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創意的原點
一九八○年代,無疑是台灣文藝思潮發展最美的時刻。當時的社會,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處於一個劇烈變動的關鍵;大環境的變遷,自然也帶來思想的衝擊。那時候的文藝青年,還不知「劇場」為何物,大多立志要當電影導演,一心想著這輩子至少要拍一部電影。他們幾乎每天看電影,成群結黨地跑到西門町的試片室,看著安東尼奧尼、費里尼、雷奈、高達一些市面上看不見的「藝術電影」。後來這群人當中,有些人成了催生「台灣新電影」的核心人物,而另一些人則在偶然機遇下走入劇場,加入「蘭陵劇坊」,在西方當代戲劇的體系訓練下,徹底改革「話劇」的老舊觀念,開啟了台灣現代劇場運動。 現在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在那個年代做戲,是多麼「手工業」:因為沒錢做戲,廢棄桌椅當道具、戲服由演員自備、燈光從家裡扛麻將燈補充;因為沒有網路、連影印都不多,演出傳單得一張張用油墨印,演員排戲之餘還得四處散發、張貼自製海報;觀眾則是親朋好友「催票」而來,進了「劇場」看戲,也是摺疊鐵椅充當觀眾席。相較於今天的劇場,斥資不斐所堆砌的絢爛聲光,感官刺激多了,心靈共鳴卻少了;那個年代的戲,因為簡單,反而有動人的力量,因為什麼都沒有,反而激發出了驚人的「創造力」。因此,三十年後,再回望八○年代與「蘭陵」,不只是文藝青年的緬懷鄉愁,更讓我們檢視創意的原點,看見那個為熱情燃燒的時代所迸發的生命力。 同樣訴求回歸創作的初衷,今年邁入第十年的「新舞風」,藝術總監林懷民受訪時也說,「新舞風」規模不大,製作費也不驚人,但是以創意取勝,以腦汁取勝,「我希望來『新舞風』的藝術家與創作是小而美的,是仰仗頭腦的。」向來與歐美同步,為台灣舞蹈圈與世界接軌,即使拼著「有價無市」,也要發揮標竿功能的「新舞風」,十年來為國內觀眾創造多少驚嘆?從用極簡身體與美術對話的「永子與高麗」、鑽研科技與動作的英國當紅編舞家韋恩.麥奎格,到年僅十三歲的佛朗明哥天才舞星艾伊歐,強調「Young, New, Tomorrow」的「舞風十年」又將如何精采? 自一九八九年起,兩廳院一直就是樂壇明日之星最好的發聲舞台,每年舉辦的「樂壇新秀」系列甄選及音樂會,拔擢國內優秀年輕音樂家,提供其展現實力才華的機會。二十年來,「樂壇新秀」共舉辦二百三十九場音樂會,發掘出各音樂領域的優秀音樂家二百五十五名。如今活躍於音樂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林望傑疾呼 希望台灣樂團重用台灣指揮人才
有觀眾才會有舞台,有舞台人才才會回流
2009.4.1 「台灣之光」曾是令國人驕傲的熱門名詞,然而上月體壇內卻接連爆發國手出走潮!繼最年輕的撞球好手吳珈慶移籍新加坡之後,高球小天后曾雅妮也傳出考慮赴中發展。而近期王建民傷後復出的成績備受矚目,但在替他加油打氣的背後,國人是否意識到支持的仍是美國的隊伍。 日前來台指揮的林望傑大聲疾呼,希望台灣樂團重視台灣的人才。他坦言直問──台灣指揮為什麼不回來?更認為進軍國際之基礎終究在於提升自己的能力! 台灣的藝術人才究竟要向外拓展,還是向內扎根?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政院通過文創法草案 刪除藝文消費抵稅
藝文消費抵稅,最大受益者是高所得者
2009.4.9 行政院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草案,受矚目的藝文消費抵稅構想,在財政考量下遭刪除,調整為補助國中小學生每年定期欣賞藝文,文建會認為此舉更能擴大藝文消費市場。 行政院長劉兆玄主持行政院會,聽取並通過文化建設委員會規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草案後裁示,未來政府將從協助與獎勵補助、捐助成立基金會、租稅優惠及鼓勵文化園區開發利用等機制,以促進文創產業的經營與發展。 文建會在討論階段時曾提出為鼓勵藝文事業發展,原主張全民藝文消費抵稅構想,由於財政單位認為,若依規劃每人每年最高可有新台幣一萬兩千元抵稅額,一年將損失六十五億元稅收,在考量財政情況下,雙方協調刪除這項條文。 文建會主委黃碧端說,藝文消費抵稅的構想另調整為補助國中小學生每年定期欣賞藝文活動,草案中還有其他的稅賦優惠措施,例如鼓勵營利事業購買國內藝文活動的門票轉贈給學生或弱勢團體,可依「所得稅法」以費用列支,且不受金額限制。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中國Google百萬歌曲免費下載 打擊猖獗盜版
正版與盜版無差,何來打擊盜版之力?
2009.3.30 去年三月,在中國在擁有百分之六十四以上、最高使用率的百度搜索引擎,受國際唱片交流基金會(IFPI)及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提出音樂侵權控訴之後,Google從去年八月逆勢操作,發表音樂搜尋服務測試版,歷經七個月的時間,於上月底正式提供免費搜尋、試聽、下載正版授權的音樂,包括中外文歌曲,但服務僅限於中國地區用戶。這項計畫主要是Google與其持有部分股權的音樂網站「巨鯨音樂網」(top100.cn)合作,獲得華納Warner Music、新力Sony、環球Universal、EMI及超過一百四十餘家獨立唱片全力支持,共有多達一百一十萬首歌曲可供挑選。 此項合作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打擊非法下載,然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統計,中國音樂下載的盜版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九,Google免費下載真能遏止盜版,減少業界每年高達數一億美元損失嗎?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與艾靈頓公爵一起搖擺吧!
一九二○年代的搖擺爵士大樂團領班中,最為人熟悉的,恐怕就是那位舉止優雅、談吐高尚的艾靈頓公爵了。他有著「公爵」的藝名一點也不為過,雖然出身黑人階層,卻因為永遠光鮮的打扮與風度,透露著貴族氣息。超過半世紀的創作,多項獎項的肯定,已經是爵士樂史上的超級典範。由他成立的「艾靈頓公爵大樂團」,將在其孫子保羅.艾靈頓的率領下訪台演出,帶來魅力十足的搖擺風情。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形影相析/晰」在劇場 讓影像似視而非
從小劇場到實驗電影,跨領域藝術家吳俊輝出入美術館、電影院、劇場等不同展演空間,以多元身分介入、顛覆、出產藝術創作,這次為牯嶺街小劇場策劃「形影相析/晰」藝術展演,也是非常多元難以歸類。邀來新、馬、英、日、台藝術家,將推出六檔影像、音樂、舞蹈、多媒體混跨無界的演出。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踢掉硬鞋後,天開地闊「玩芭蕾」
台北首督芭蕾舞團推出《玩芭蕾Ⅲ》,集結徐進豐、李淑惠、蔣秋娥、林惟華、劉啟亞五位編舞者,從芭蕾肢體出發,編創出題材、手法、與風格多樣的現代芭蕾作品。其中,旅歐多年的蔣秋娥帶來歐風濃厚的現代芭蕾,卻加入呼吸吐納;優遊於芭蕾與現代舞之間的林惟華,則要將芭蕾的炫技放在情緒流程中表達,全以女舞者演出,打破芭蕾男女舞者間典型在支撐與托舉上隱含的主從關係。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縱橫電影世界的作曲大師
莫利柯奈 讓音樂與影像交織的世紀傳奇
《荒野大鏢客》、《教會》、《四海兄弟》、《新天堂樂園》、《鐵面無私》超過五百部電影的音樂,均出自他義大利作曲家顏尼歐.莫利柯奈之手,八十一高齡的他,創作豐富多元產量驚人,將在五月底首度來台,指揮匈牙利交響樂團暨合唱團,在台北的小巨蛋演出他歷年來的經典作品。對聆聽他的電影音樂長大的樂迷,絕對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可以近距離親炙這位打造影像與音樂完美融合典範的傳奇人物。
-
演出評論 Review
以謊言推理、向死亡告解的愛情
我很不願意這麼結論:「在莎妹劇團編導王嘉明的這齣戲裡,所謂的『膚淺』,就是謊言。」因為再延伸其中的含意,可能會變得鑽牛角尖,連歌手陳綺貞所唱的「這一切」(泛指一切,並非意指一首歌),都不能相信。
-
演出評論 Review
難解的謎底
姚淑芬此次的《婚禮》是件令人訝異的作品,不輸二○○二年首次在組合語言的「紅樓夢」裡首度看到她的《雙禧》時的驚訝,像是完全兩個不同的人的作品,一個西方、一個東方,一個叛逆自由、一個嚴謹經營,但銳利的思考性都在那兒。這次這個暌違多時、慎重端出的新作也是這樣,讓你先會是納悶:「姚淑芬到哪兒去了?」還是,她的難以捉摸便是她的慣性?
-
演出評論 Review
一部意象勝於具象的《西遊記》
導演與文案推翻了或將演變成鬧劇的角色扮演與故事鋪陳,另起爐灶地將《西遊記》精神昇華為「兩段式的生命歷程」。配合著樸實流暢的舞台與點到為止的身段,或許著實讓現場部分想看孫悟空翻筋斗的少年觀眾摸不著頭緒,也賞了節目單引言所謂「中國人不善於抽象的概念演繹」一記耳光。美中不足的是,彷彿刻意走相對通俗路線的音樂,在意境與音響上似與文案的定調不甚契合。
-
其他分類
在自然大地中 舞出生命遼闊
環境劇場吸引人的不只是其創作,更重要的是它與環境場域的特殊性結合,環境使得作品更鮮活,觀眾由被動的單純觀賞變為主動選擇欣賞的面向、方式及角度,外在因素的多元性不斷刺激創作者的最大能耐及可能性,然而在這工作的歷程中,創作者也隨著成長及進步。
-
新藝見/新銳藝評
夜間奇遇
從戲劇開場創造的懸疑性,黑漆漆夜裡男女僵持在方可立足如島嶼如舟楫之薄板,爾後倒敘進行,我們看見情感如何猶如舊屋不斷脫漆掉瓦,當再次回到第一幕時,才知曉原來是他們的房子壞爛掉了忍不住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