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愛丁堡藝穗節 讓世界看見你的舞台
愛丁堡藝穗節前執行長保羅.古晉於去年十一月初應邀訪台,在北、高兩地舉辦了三場以「愛丁堡藝穗節的經驗與挑戰」為主題的講座與工作坊,趁此良機,本刊特邀資深策展人、明天事務所劇團藝術總監李立亨,專訪保羅.古晉,與台灣的表演藝術工作者分享了他執掌藝穗節七年的經驗。
-
藝術家的OFF學
異教徒天堂
Kafir人的住屋傍山而建,幾乎是門窗開敞,夜不閉戶,我們很容易底在屋宇間穿梭過一戶又一戶,也許是這樣的建築格局與生活風格,他們好客開朗。我四處晃蕩,不時停下加入正在裁縫的女子或編織籐籃的婦人或與一群懷抱小孩的媽媽們一起眺望遠山。
-
專題
李鼎 骨子裡的劇場魂
在廣告媒體界相當知名的李鼎,眾人對他的印象可能僅止於廣告導演的身分,但其實,國立藝術學院(今台北藝術大學前身)戲劇系出身的李鼎,是個真正的劇場人。灌溉於李鼎的所有才華養分,熟成於藝院的求學時代,而李鼎更以此揮灑於跨域工作中,讓他眼下的影像,總是最貼近人群的心靈。
-
專題
品茶如同編舞 林麗珍 造就袖珍舞台
無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林麗珍,作品的深斂層次久撼人心,與茶邂逅久矣:「一杯茶,是自己的享受,當茶喝下去,它的色澤、香味、水質、溫度都導引著身體內的氣,合的話氣行全身,不合即感覺牴觸。」她說。喜歡「簡茶」的她,不拘泥於茶具和步驟的完整性或規矩性,以自身感受組合成整套茶具,在過程中融入個性特質與悉心巧思,調整適切的氛圍,「喝茶如同編排風景,像個小舞台。」
-
專題
獨鍾沉穩普洱 李小平 愛茶愛壺不悔
傳統戲曲出身的李小平,除了當年是當代傳奇劇場的創始團員之外,也曾當過小劇場人,他的演出遊走於現代與傳統間,而兩者皆收放自如、精采耀眼。後轉進擔任劇團導演,並持續在國光劇團貢獻心力,李小平的創作多元豐富,與他豐沛的生命茶能量兩相輝美。
-
專題
茶香南音為伴 王心心 氤氳藝術流長
成長在福建泉州的南管藝術家王心心,從小浸潤在南音繚繞、茶香瀰漫的環境中,茶,是她生命中、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特別講究茶道的她,認為喝茶就是生活上簡單的一件事,最愛用蓋杯泡茶飲用,一方面古意文雅,一方面兼具聞香賞葉的功能,一舉兩得呢!
-
藝@電影
刺激《瘋狂理髮師》 看強尼.戴普又唱又跳
改編自音樂劇《理髮師陶德》的電影《瘋狂理髮師》,陰暗奇詭的劇情與角色,由擅長奇詭陰暗的導演提姆.波頓與男主角強尼.戴普合作詮釋,怎麼想都好像是量身訂做。不過能看到「史船長」強尼.戴普又唱又跳,應該是看這部片最大的挑戰與刺激吧。
-
藝@CD
鄭愁予的詩,編織回憶的《旅夢》
源於對鄭愁予詩作的感動,建築師兼作曲家的張世儫,在一九九五年製作了《旅夢》,除了有歌手李建復、陳儷玲的美聲,此次復刻版的專輯還收錄了文學家楚戈首次登場的演出及已逝舞蹈家羅曼菲的舞作影像,更有鄭愁予親自為每一首詩作朗誦及創作動機解說,益增典藏價值。
-
藝@書 探尋樂聖音符背後的秘密
《於是,命運來敲門—貝多芬傳》
「藝術家不哭泣,他們發怒。」他疾病纏身,他還失去音樂家最重要的聽覺感官,然面對命運的挑戰,貝多芬如是說。他的音樂豐饒炫麗,超越前輩莫札特、海頓,更成為後繼浪漫派的先導。貝多芬為古典音樂注入嶄新的對位法、旋律、曲式,登上「樂聖」地位,背後靠的不僅是天才創意。鑽研貝多芬近五十年的莫瑞斯,帶領讀者探尋十八世紀末維也納的社交圈,描述樂聖如何與出版商討價還價,如何迎合貴族的喜好,又同時與貴族保持一定距離,此交際手腕是貝多芬音樂天份之外,較不為人知的一面。這本傳記融合貝多芬畢生的創作和遭遇,你將會驚奇,某個旋律原來出自某種情緒,某個新式節拍,原來是對生活最深沉的抗衡。(周倩漪) 讓舞者精進的訓練專書 《舞蹈意象與身體訓練:各種舞蹈中舞出巔峰的自我訓練法》 艾瑞克.富蘭克林著 林文中編譯 藝軒圖書出版 「不要老是想著你的恐懼與焦慮。」作者艾瑞克.富蘭克林建議舞者:「花心思去感受空間、節奏、舞句和以你身體的特定架構,去創造良好協調性。」本書藉著強化身體核心,同時改進協調性、平衡能力、體位排列與柔軟度,幫助舞者改善所有舞蹈類型的技巧與表現能力。在一百六十個舞蹈專門練習和一百七十張插圖說明的豐富並陳下,將助你達到身心協調訓練的最佳效果。這個結果,是不增加緊張的,更省力的,更事半功倍的。書中所介紹的創新與實證技巧可改良關鍵動作的執行能力,例如使用意象來幫助你以適當的體位排列來起始動作與移動身體;經由有趣的小滾球練習來改善你的平衡能力與放鬆身體的緊張;發展能產生更高跳躍與更完美轉圈的腿部與軀幹力量;經由觸摸、動作察覺與意象來達到最佳柔軟度等等。告別盲目的操練,結合身體探索與心靈力量,藝術與身體潛能將極致發揮。(周倩漪)
-
特別企畫 Feature
穿越道場與劇場,展開賴聲川的創作地圖
賴聲川,開拓劇場荒蕪年代的先行者。從《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到《如夢之夢》,他創造無數華文戲劇經典,讓許多觀眾得以透過他悲喜劇形式交疊,繁複並置的舞台框景中,進入華麗璀燦,卻時而令人低迴深思的劇場景觀。 賴聲川,篤信密宗三十多年的修行者。從《僧侶與哲學家》、《証悟的勇氣》到《快樂學》,他翻譯佛學哲思相關書籍,頓悟生命、生死的無常,在修行中放下藝術的自我,在藝術中照見修行的靈光,他的作品出入俗世與宗教哲理之間,風格儼然,獨樹一格。 二十多年來,賴聲川一直行走在修行與創作的平行路上,逐漸地這兩條道路產生了完美的交集,由西藏佛教曼達拉圖延伸的「旅程」複式結構出發,完成了賴聲川創作生涯的顛峰之作,以環形劇場演出的《如夢之夢》。內容與形式、修行與創作,於此合而為一。 《如夢之夢》之後,賴聲川又將往哪裡走? 《如影隨行》將帶你穿越道場與劇場,重新發現──賴聲川與他的創作地圖。
-
舞蹈新訊 台北首督芭蕾舞團的諷刺舞劇
《媒體大亨》 舞說扭曲社會與糾結人性
台灣媒體報導有幾項特色:「立法院」以動作畫面取勝,「狗仔隊」不計代價追新聞,「黑道嗆聲」公然上電視,沒有確實消息來源的「新聞來源」,及新聞詮釋角度摻雜風水與靈異之說市場導向下的光怪陸離偏頗失序,讓台北首督芭蕾舞團團長徐進豐有感而發,編作了一齣穿插上述播報錄像片段、以傳播大老一家人故事為軸的芭蕾舞劇《媒體大亨》。 舞劇主要三幕為〈我把大女兒變獨家〉〈割她174刀〉、〈我把二女兒變獨家〉〈也是海誓山盟〉、〈我把太太變獨家〉〈母親的哀傷與追憶〉,分別表達男女親密與衝突、女同志伴侶的掙扎與社會壓力、大亨太太失去女兒的憂傷。相較於播報錄像的寫實冷調,舞蹈以芭蕾之美呈現出友情、親情、愛情的光輝,芭蕾混合現代舞的地板動作與身體扭曲則表現女同志的內心糾結,芭蕾與爵士舞的組合則傳達情感中歡悅明亮的一面。群舞時而是同儕的友誼支持,時而代表暗中窺伺的集體眼光。這齣溫暖與冷漠交錯、連結與撕裂並陳的諷刺舞劇,讓人反思媒體製造與真實情感間的鴻溝與某種冀望。(周倩漪)
-
戲劇新訊 煽動革命的前奏,為新移民怒吼發聲
再拒劇團《沉默的左手》狂飆搖滾
賣火柴的小女孩從童話出走,在幽暗而漫長的人類歷史中,展開一場怵目驚心的地獄遊記:從二○○五年震驚全球的巴黎暴動,到台灣高捷的泰勞鬥爭;從中世紀的女巫獵殺,到二十一世紀台灣邊緣化的外籍配偶,時空不斷變化,關於歧視、仇恨、殺戮和愛的故事卻一再上演。再拒劇團的搖滾音樂劇《沉默的左手》交織童話、神話和現實,演繹多元文化中當代新移民的故事,用激昂狂飆的姿態,表達這一代年輕人,對社會底層、階級與人的關注。 編導黃思農表示,在外籍配偶、勞工的處境、歧視與苦難的背後,有股沉默的力量,但「沉默」不等於閉嘴,「沉默」是憤怒的積聚,革命的前奏。為了替巨大的沉默發聲,他找來獨立樂手凱比鳥Jerry、藍絲絨蔣韜及台北詩歌節音樂大賞冠軍王榆鈞等新生代音樂人,為全劇量身打造全新歌曲,融合電音、後搖滾、民謠等多元風格,以live band的演出形式,串起一場自由穿越時空的魔幻音樂劇場。黃思農強調,「由於這個世界的恐懼壓倒了你,我來是要告訴你,不要害怕這世界罪惡的能量。」(廖俊逞)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台南人劇團《K24》完整版
《K24》從各方面來說都是台灣劇場的異數。陽光劇團帶來六個半小時的人生詩篇,台南人劇團則端出六個小時的癲狂喜劇(有沒可能笑到神經麻痺癱瘓?現場需有急救措施)。悲劇演六小時不稀奇,但是喜劇?! 集編導演於一身的蔡柏璋,堪稱李國修之後絕無僅有的喜劇長才。甫出校門即完成此一壯舉,台南人劇團押寶式的製作後盾居功厥偉,但首先要有蔡柏璋的天馬行空想像及翻轉乾坤手腕。之前推出的一、二集以人工旋轉舞台(可比陽光劇團的人工轉盤)、戲裡戲外的呼應跳躍(也不輸「風屏劇團」的戲中戲戲外戲)、以及破天荒連續劇集般的情節架構(其自由想像程度卻是任何電視產品無法比擬的),令人樂不可支──戲長,有《如夢之夢》和《浮生若夢》頂著,誰怕誰?台灣觀眾已越來越能接受好戲的時間考驗。這回六集完整版上陣,我既期待加倍的快感累積,又擔心樂高錯亂崩解成為真正的Kaos。無論如何,值得一探!自嘆無緣參與台灣劇場史關鍵時刻的觀眾們,機會可擺在眼前唷~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戲劇新訊 「對.面劇坊」創團作
《PA PA》 一趟探尋自我的旅程
二位長期旅居巴黎的舞台與默劇演員──黃莉婷、姚尚德,一位首度跨足劇場的電影編導──王莉雯,氣味相投的三人,今年共同成立「對.面劇坊」,對國內劇場界來說,這組合雖是新鮮面孔,卻早已在各自領域中累積飽滿豐沛的創作實力;創團作《PA PA》從三人的生命經驗出發,以豐富肢體與情感表現力,編創出一部關於父子親情、愛與自我追尋的感人劇作。首次發表創作,便有電影配樂大師范宗沛、資深劇場設計名家王孟超跨刀,使他們的第一步就備受矚目。 《PA PA》描寫一個父親到大陸探親卻不明原因地失蹤,留在台灣的三名子女開始面對一連串尋找/回歸/面對自我的過程,試圖從父親遺留下來的東西抽絲剝繭找到蛛絲馬跡。在尋找的過程當中,逐漸揭露他們對生命的匱乏:大姐長年在國外流浪,想從飄泊的生活尋根;二姐沉溺於面具製作,失去與外界溝通的能力;小弟偏激與酗酒,用酒精麻痺自己、武裝自己假裝不在乎失去父親的痛苦。不在場的父親,自始至終透過他烙印在三姐弟身上殘缺的性格,如幽靈般飄盪於劇場中。(廖俊逞)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玩偶的怒吼》
在電影《魔鬼代言人》Devil's Advocate裡,艾爾.帕西諾(Al Pacino)有段台詞「上帝給了你慾望,卻定下完全相反的規則,讓你可以看卻不能拿,可以拿卻不能吃,可以吃卻不讓你吞下去」在生命的過程中,每個階段看似有很多選擇,需要面對很多決定,但往往其實都是決定在選擇你。其實我也沒看過「野墨坊」的作品,不過DM上的「倒下吧!無知的世界!在我的怒吼聲中,屈下你謙卑的膝蓋!」,隨著從學生的身分轉換到勞工,年少輕狂的心似乎已沉睡,所謂的「理性制約」是不是代表自己已臣服在所謂的社會體制下呢?又或只是在等待那機會,讓觀眾自己選擇觀劇角度,又或是對劇情的反抗呢?期待在這樣互動之下,可以發現其中的巧妙。 文字|Liam 26歲,建築從業者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NSO歌劇《蝙蝠》
今年正逢兩廳院週年慶,國內外的藝文團體,接二連三地推出令人驚艷的優秀作品。在嘗遍山珍海味之後,NSO推出的輕歌劇《蝙蝠》,就像是一道舒緩味蕾的甜點,開啟了我的「第二個胃」。 被稱為「圓舞曲之王」的小約翰.史特勞斯,從小違背父親的期待,偷偷學音樂,最後在樂壇大放異彩(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父母的反對,是成為藝術家的先決條件)。在我暗自為他的成就竊喜之餘,赫然發現曾在德國境內多次巡演《蝙蝠》 的女高音文以莊,竟然也參與了本次的演出,相信她幽默風趣的角色詮釋,必定能讓觀眾享受更多樂趣。 與其守在電視機前看政治人物的拙劣把戲,我還比較推薦和小約翰.史特勞斯約個會,輕鬆愉快地過完這一年;如果你比較想去化妝舞會,我強烈建議你不要喝得太醉,否則下一個《蝙蝠》的故事,就是從你被丟到街上開始。 文字|張舒懿 年近三十,吃過的飯比做過的事還多。猛爆性看戲個性,有時看很多,有時根本不看。不崇尚名牌,認為大師也會有爛作品。
-
音樂新訊
生命哲思的多樣藝術變奏
「春天的時候,鴿子夫婦來到牧羊人的家。說是他的家也不盡然,其實是在他窗下的一個小花台,位在台北市一棟大樓的十九樓。鴿子夫婦飛得好高啊,找到了這個地方落腳,打算孕育他們的下一代接下來發生的事,都不是我們所預期的,應該說,我們完全無法預期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一切的發生,就是從這個都市童話展開!來自世界各地及台灣的繪畫創作者、裝置藝術家、電腦多媒體動畫家、泛音詠唱與西藏誦缽等音樂家及舞蹈家,共同以南海藝廊為場域,將生命中循環不息的哲思,化為不同領域的藝術呈現,在此地感知、創造、兼容、再製。「牧羊人與小鴿子五個關於死亡與重生的冥思」為期四週的整體創作在預設的主題下發展,有趣的是,創作將因為前一個展場藝術家及觀眾的互動而激盪出更多未知的火花,成為不斷生長、擴大、改變的展出。 「雖然看似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實際上那些只是外相的媒材的改變」藝術的表現雖然殊途,但同歸於相同的思考。各界感官藝術的呼應,「活」在這令人驚喜的跨界展演中!(李秋玫)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春節序曲—劉炬與長榮交響樂團 Taiwan Connection音樂節
記得某前輩評論表演有時寬、嚴不一。我問他原因,他回答:「最基本我要看到演出者的誠意。」這句話很有啟示性,是我經常反思的事。台灣很多中、小形團體,稍縱即逝者有之、大雜膾者有之,但「精神」卻非文宣所能標榜,需要時間驗證。就這個標準,胡乃元和陳志昇常帶給我這樣幾近恆久的真誠印象。 胡乃元是我前輩,從大學聽他演奏到現在,始終維持同樣樸素而純粹的追求精神。總是聽到他在音樂上有什麼新體驗、新探索。在許多同輩已經原地踏步時,胡乃元依然專注於新嚐試。最近返台組織「Taiwan Connection絃樂團」,攤開其創建藍圖,依然是不帶一絲雜質的藝術實踐。 陳志昇是我後輩,台灣大學生物化學博士生,一頭栽進中樂,組織「小巨人絲竹樂團」(編按:此次主辦「春節序曲劉炬與長榮交響樂團」音樂會)。他對中樂的理念、品味、實踐做法,堪稱一流。在他手下,民樂成為豐富、多變而充滿新精神的新藝術。是他,讓我把當年「國樂已死」的宣言拿出來燒掉。 這一西一東,一老一小,同樣有追求藝術的純粹、接近頑固的韌性,雖然市場上屬於小眾,但是近悅遠來,我樂意在此為他們做保,招些知心客。 文字|楊忠衡 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
音樂新訊 讓你看一場銅管逗趣好戲!
維也納爆笑七先生 再訪台展過人默契
銅管樂器的響亮的聲響,扮演了樂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色彩,但熟知此類樂器的人即使技巧再高超,也不得不承認它們操控的難度!然而,在維也納爆笑七先生的手中,銅管樂器的出現再也不令人膽顫心驚,捏把冷汗。他們以對樂器的熟練度,加上逗趣的肢體動作,讓音樂的欣賞兼具樂趣與深度。 來自維也納的麥諾契爾銅管樂團(Mnozil Brass)成立於一九九二年,由三把小號、三把長號及一把低音號所組成,七位銅管好手以自創的音樂風格加上戲劇性的表演,不僅開拓了新的音樂市場,在歐洲亦盛名遠播。擁有一年約一百二十場的演出,造就其豐富的舞台經驗及團員之間的絕佳默契,也緊緊地吸引觀眾的目光。在演出時,他們擅長以音樂為主軸,穿插舞蹈及歌唱等多變的演出,融合樂聲、笑聲、及掌聲貫穿全場。二○○六年的到訪震撼全場,今年再度訪台,將為國人帶來全新表演,共同享受「玩」音樂的樂趣!(李秋玫)
-
音樂新訊 2007 Taiwan Connection 音樂節
成立自己的樂團 胡乃元找到「想要的聲音」
「我們從零開始到成立自己的樂團,一步一步走得不算快速,卻更接近我們想要的聲音。」比利時伊利莎白皇后小提琴大賽首獎小提琴家胡乃元,與亞都麗緻大飯店總裁嚴長壽兩人一手催生創立的音樂組織Taiwan Connection,今年已進入第四年。經過四年的努力,音樂總監胡乃元心有所感地宣佈︰「Taiwan Connection 有自己的專屬樂團了」 「2007 Taiwan Connection音樂節」除了有二十二人編制的TC絃樂團首度亮相外,更邀請國內外樂壇的優秀獨奏家,如︰國台交首席薛志璋(也是TC樂團的首席),還有國際鋼琴家Robert Levin和他的妻子、傑出鋼琴家莊雅斐,由指揮家鄭明勳指定擔任韓國漢城首爾愛樂中提琴首席的黃鴻偉,旅居加拿大Borealis絃樂四重奏的大提琴家陳世霖,以及TC樂迷熟悉的中提琴家李捷琦。今年新加入的小提琴家林佳妃、大提琴家歐陽伶宜等,也都將在今年的音樂節一展身手。巡演的兩套曲目中,包含的內容從巴赫《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三號》、孟德爾頌的《鋼琴小提琴協奏曲》,到柴科夫斯基寫給絃樂團的《C大調小夜曲》等,以優美的音樂為主題,讓樂迷細細品嚐!(李秋玫)